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控诉!”——“德雷福斯案”与“75小姐”(1)
userphoto

2018.04.21

关注

尽管被昵称为“75小姐”,但在世界火炮发展史上,还没有哪种火炮能像法制1897年式75毫米速射炮(以下简称“法75”)那般地位显赫。而在近代法兰西的历史上,也还没有过任何一个案件能像“德雷福斯案”那样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社会。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德雷福斯案”正是因可爱的“75小姐”而起。那么“75小姐”究竟是怎样的一门火炮?“德雷福斯案”又是怎样的一个案件?扑朔迷离的案情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些什么?


北京城下的“惊喜”

公元1900年4月,光绪26年3月,英、美、德、法四国公使先后照会清廷,限令清廷在2个月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直接出兵干涉。公历5月28日,驻北京的各国公使举行会议,决定以“保护使馆”为名,联合出兵北京。5月30日至6月8日,各国侵略军近千人由天津陆续开抵北京,进驻东交民巷 。为了阻止侵略军继续进犯北京,义和团开始拆毁京津铁路,切断京津电报线,并与前来镇压的清军发生激战。6月14日下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率士兵出外寻衅,看到义和团练拳习武,毫不迟疑地下令开枪,打死团民约20人。6月20日,在其前去总理衙门的途中,途经东单牌楼时,又开枪寻衅,被清军虎神营士兵击毙,遂成为列强对华开战的借口。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奥匈帝国十一国同时宣战,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由于列强早已做好以武力镇压义和团的准备,北京各使馆已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防卫。

事件最终演变为列强对华大规模入侵,作为所谓“八国联军”的一部分,最初法国政府虽然只派出了由库尔若利海军准将指挥的800人部队,但其中2个装备“法75”的炮兵连却非常抢眼,这毕竟是在前一年(1 8 9 9年)的“巴士底日”阅兵式中才首次亮相的“新式武器”,自然引起了始终在冷眼旁观法国军队的德国人的浓厚兴趣。事实上,法德两个欧陆世仇都在中国战场上暗暗较劲,两国的新式火炮——法国人的1897年型75毫米速射野战炮与德国人的1896年式77毫米速射野战炮成为比试的看点。然而,事情的结果却是戏剧性的,在北京城下,当德国人夸耀着自己新型的77毫米速射炮每分钟可以发射8发6.85千克重炮弹时,法国的新型火炮每分钟却从容不迫地发射30发7.2千克炮弹。在完美的制退复进系统协助下,“法75”在弹重更重、射速更高的情况下仍旧可以完美演出。更重要的是,虽然射击速度是如此之快、后坐力是如此猛烈,整门火炮在持续射击下却几乎不会产生位移,因此炮手可以轻易地在每一次射击间,调整射击诸元以修正弹着点。一个战例很能说明问题:一个半连的法军携带两门“法75”开始攻击一个由2 000名“拳民”防守的村落。法军先是推进到距离村落1 500米处,两门“法75”以交叉前进的方式前进到距离村落600米的地方。接着两门炮停止前进,以最大射速掩护该半个连的法军进行刺刀冲锋。义和团的拳民们在这样压倒性的火力下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在仅有一人受伤的情况下法军轻易地占领了村落……


北京城下的这场“ 炮术表演”,最终以法国人的大获全胜告终,灰头土脸的德国人则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过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因为一个极为偶然的因素,法国人是断然不会如此轻率,就将“法75”的“本领”,甚至是这门火炮本身暴露给自己的宿敌。


神秘的“D”

1894年夏,皮托兵工厂试制的首门75毫米速射野战炮,是在一种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试射。除了厂方工程师外,只有接替马蒂厄将军任法国战争部炮兵总监的蒂洛伊将军及其副官观摩了整个过程。遗憾的是,既便如此低调行事,这门秘密试制的75毫米速射野战炮还惹起了轩然大波,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角色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自普法战争以来,法国情报部门加强了对德情报工作,法国总参谋部成立了一个反间谍机构,即战略情报部,从属于总参谋部第二处,第二处又从属于战争部(国防部)。1894年9月,在德国驻巴黎使馆,德国武官施瓦茨·考本将一封署名为“D”的匿名信丢到纸篓里,他的这一坏习惯方便了法国情报部门收集情报。为他打扫房间的女佣人巴斯蒂安夫人——一位巴伐利亚妇女——是法国安插在德国使馆中的间谍。她将这封信辗转交到法国陆军总参谋部情报局反间谍处。信中细述了1个多月前有关法国新型75毫米速射野战炮所进行试验的详情,以及法国炮兵部署的情况,这些情报显然是从法军参谋部泄露出去的。


法国情报机关不敢审讯有背景的军官,于是胡乱依据笔迹,把总参谋部的见习上尉军官德雷福斯当作替罪羊抛了出来。法国陆军总参谋部情报局反间谍处处长桑德尔上校早对犹太人德雷福斯有成见,早在德雷福斯刚进总参谋部时,就曾正式表示抗议,认为让一个犹太人进入总参谋部,无疑是在危害国家的安全。现在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于是武断地认为德雷福斯就是泄密之人。很快,桑德尔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陆军部长。部长正为普法战争中自己惨败而恼火,因此当即下令,以间谍罪和叛国罪逮捕德雷福斯。当时,德雷福斯是总参谋部唯一一个犹太人,总参谋部的人都读《自由言论》。

在《自由言论》上,每天都有这样一类的话:“在犹太人当中,人们知道谁是靠剥削借债的军官发财的高利贷者,谁是从士兵嘴里捞大钱的商人,谁是出卖国防机密的无耻间谍”。结果,因为他是犹太人,况且他的名字正好是以字母“D”打头的,1894年10月15日,德雷福斯因被怀疑出卖国家军事机密而被逮捕。军事法庭在12月才秘密开庭审讯。到场的除法官外,只有被告德雷福斯及其辩护律师,警察署长和陆军部队的观察员皮卡尔少校等4人。在法庭上,德雷福斯提出充分理由为自己辩护,证明他对信上的情报毫不知情,根本没有条件作案。辩护律师也列举大量根据,来证明德雷福斯无罪。法官看到没有什么结果,便宣布休庭,来日再审。尽管缺乏确凿证据,笔迹又有多处不符,军事法庭为了维持陆军部的声誉,草率地以叛国罪叛处德雷福斯终身监禁。1895年1月,在军事学院的操场上,当众举行了革除德雷福斯军职的仪式,德雷福斯的肩章、帽徽、绶带、勋章全部被扯下,军刀被一折两段。


对此,当时亲临现场的法国著名作家都德,以一支妙笔惟妙惟肖地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一幕:“1895年1月6日。在那高高的铁闸后,在那广阔、方正、庄严的莫兰庭上,部队开始聚集。士兵一队一队在我面前走过,我听到数以百计整齐划一的步伐,也听到来福枪、皮革和军刀的声音……9时整,将军拔剑,鼓声响起,群众默不作声。持续低沉的鼓声似乎正在传达群众内心的战栗。门开了,4名炮兵围着罪犯,旁边是一名由共和卫队中士担任的执刑者。这令人悲恸的小队伍踩着军人的步伐,沿对角线穿过广场,在距离将军数米处停下。旁观者的心停止跳动,四周一片寂静,云雾中射出一线阳光,短暂而鲜红,给死亡一线生机。军方书记官上前宣读判决,但是他的声音一如将军的声音,消散在广阔的空间中。很快地,带头盔的高大执刑者走近罪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挺直的黑影上。执刑者毫不犹豫地走上前,扯下罪犯军帽上的徽章及金色穗带,以及外套和衣袖上的饰物。那愚笨的木偶对这残酷的动作已有准备,他甚至举起他的双手,嚷着几个字眼:‘无辜!清白!法国万岁!’但是,他的叫喊难以穿透那沉重、凄惨的气氛。在外边的公共广场,群众愈来愈不耐烦,叫喊声愈来愈激烈。他们嗥叫,他们嘘嘘作声。那是一场刺耳、愤怒交加的风暴,愤怒战胜了沮丧与麻木。但是,没有任何事能动摇这些在场目击并有所评判的士兵。我拿出观看歌剧用的望远镜,它在我手中晃动着。在薄雾中,我看到拔阶的象征仪式,军服的纽扣及肩章掉下来了……我偶然瞥见罪犯那苍白、瘦长的脸,抬得高高以示不服。他那筋疲力尽的身体引起我的注意,那是说谎者的身体,一切有社会价值的东西都像皮肤一样,一片片地被剥掉……高大的执刑者将罪犯的军刀放在自己膝上,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拍,把军刀一分为二。军刀的遗骸落在地上,与它的主人同归于尽,永蒙耻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制M1897年式75毫米野战炮的研发幕后【3】
德雷福斯事件:法国公知为啥给犹太“叛徒”说话?| 循迹晓讲
埃米尔·左拉的演讲
为什么越没本事的人越固执?
德雷福斯冤案与“知识分子”诞生
阅读《法国与德雷福斯事件》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