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性 | 教废任何一名学生都是不道德的教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这是一句很模糊的鸡汤话。模糊就模糊在什么是“好”?如果“好”的标准不一样,那么这句话的意蕴就截然不同。

目前中国大陆普遍的教育语境,将所有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褒奖优生,贬低差生,如果是在这种社会语境下,“好”就是考得好成绩,就是考入名校,那么这句话就是一句完全错误的话。一个学生成绩好不好,能考取怎样的学校,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天资,二是教育。再牛逼的教师,都只能在同等情况下把学生教育得相对更好,而这同等情况,指的是所教学生的天资大体相当。如果学生天资悬殊,没有任何教师能够有逆天的本事把天资愚钝的学生教育到考上北大。

好了,这就不难明白,一名优秀的教师,有更大的概率教育到天资聪颖的学生,即所谓的生源好,那么这名教师手下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以及考入名校的概率也高企;而相对来说,一名普通的教师,更可能接手到普通甚至资差的学生,即所谓的生源差,那么无论这名教师如何努力,他手下的学生的成绩都是差强人意,难以考入名校。这就是教师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如果把一群生源差的资差生给所谓的优秀教师,那么他也没有本事把这群资质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带入名校。

但是,如果摒弃中国大陆普遍且主流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变革为对每个学生的纵向比较,那么,教师的职责和起码的师德要求当然就应该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怎么讲?一个学生的天资禀赋虽然有限,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个学生在既有的天资禀赋的基础上发展得尽可能好,用通俗的话讲,好的教育就是要令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最好的他自己。因此,如果是放置在这样的教育语境下,“好”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成就最好的自己,那么,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当然就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接受过教育之后起码比未接受教育更好,这应该是教育的底线

打个比喻就清楚了。学生的资质是由基因和其他先天因素决定的,但这种天赋所决定的是一个区间,即发展的上限。身高也是一样,基因决定了身高发展的上限。但是,后天的教育影响了一个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他发展的上限,这就好比,后天的营养、锻炼能影响一个人的身高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他身高发育的上限。

潘长江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姚明的身高,这是先天决定的。一名资差生无论哪个老师来教,都不可能考取北大清华,这也是先天决定的。但是,同文同种的朝韩两国,因为摄入营养的不同,韩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超过170厘米,而朝鲜却不足160厘米,差了10多厘米,这就是后天营养带来的区别。同样的道理,一名胜任的教师,他应该能使每一个学生通过教育都发展得相比未接受教育更好;而一名优秀的教师,则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通过教育都尽可能发展到接近上限的水平;而一名劣质的教师,则有可能使至少一些学生接受教育比未接受教育发展得更糟糕,这就是教育带来的差别。

好了,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尊重每一个学生,我们的学校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教育当然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通过接受教育相比于未接受教育发展得更好。落实到教师的职责上,也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一名教师只能将资优生教育到相比于未接受教育更好的发展水平,却不能将资差生教育到相比于未接受教育更好的发展水平,那么这名教师就是不胜任的,是一名不公正且充满歧视的教师。

所以,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师德底线,就应该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学校教师,使任何一名学生通过接受他的教育相比于未接受教育发展得更糟糕,都是不道德的,这样的学校教育是不道德的学校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小升初,关于择校择班的一些胡言乱语 | 南蛮
中国“名校”的名与实
您的孩子为什么要考一个好的高中-教育频道-手机搜狐
数学教师“一掷千金”:小升初考上名校!你只需吃透这几张图!
名校——课堂效度的改变
挖名师,抢学生,民办学校迅速成名校,如今不让掐尖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