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去骄与欲

去骄与欲

 

春秋时代虽是乱世,但尚有不少人认识孔子是圣人。然而孔子本人却不以圣人自许,他只认为自己学而不厌,以及诲人不倦。他在当时已是著名的知礼者,而且时常以礼教人,但不以此自满,仍然勤奋的求学,他还带了自己的学生问礼于老聃。问礼,实际就是学礼,足为学而不厌的事证。

据史记老庄列传记载,孔子到周家,向老子问礼时,老子说:「吾闻之,良买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圣贤谈话,无非以道相勉。老子说这些话,皆是学道的人不可忽视的基本修持。道是教人了解自心,如周易所说的太极,即是人人自心的本体,此体本无一物,只有无量的光明,彻照人我万物一体平等的真理,惟因太极幻生两仪,便有阴阳之分,善恶之别,人我高下之差,生死寿夭之异。修道就是要把这些分别差异的幻妄之相破除,使自心大放光明,但如不去骄气多欲态色淫志诸习气,则不能破除一切妄相,犹如浓云不散,不能显露阳光。所以骄欲色淫等,就普通人而言,无不习以为常,若就圣贤而言,则视为修道之人的大障碍,故在问答之间,自然有此言论。

孔子问礼,老子所答,似乎答非所问,实则礼的根本就是道,不求道,只讲礼,不免流于形式。当时鲁国的三桓之驰,以致有「八佾舞于庭」「旅于泰山岗」种种僭越之举。所以林放问礼之本,孔子称为「大哉问」。

读书人,在其学道而有所了解之后,便知平等之理,如理而行,不敢以差别的妄相骄傲于人,亦知自心有光明之德,无待外求,不敢以多欲蔽其明,同时也知道学无止境,不到圣人地位,所知所能,皆有限量,不敢不虚心求学,但不读圣贤书的人,不足以语此,读圣贤书而不学道,亦不足以语此。

——摘自《儒学简说》 徐醒民教授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斋四存编》下
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 | 孔子这3点,时至今日仍不可动摇!
习斋四存编 习斋四存编下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卷二百七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
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