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太上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为道教经典,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特别强调承负法则。

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旨在劝善。《太上感应篇》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又曰:“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便是存心之法。如说话觉得不是,便莫说;做事觉得不是,便莫做。亦是存心之法。”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朱熹又说:“孔子说的'在家恭敬有礼,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厚老实’,这就是存心之法,也叫守心之法。如果说话觉得不对,就莫说;做事觉得不对,就莫做。这也是存心之法。”

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便是存心之法。”这是朱熹夫子告诉我们,我们应当怎么来练习这个存心。我们不是说要学圣贤人的存心吗,圣贤人是怎么存心的呢?“居处恭”,这个“居处”就是讲我们的生活起居,日常生活当中要能够恭敬,恭肃。对自己内在来讲,叫作“恭”。“内曰恭,外曰敬。”“敬”是我们内心恭敬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对人真诚、恭敬有礼。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已经有这个恭敬心在里面了,所以外面对人才会起这个恭敬的形式。

“执事敬”,做事情要踏实。做事的“敬”从哪里体现呢?就是要踏实、不马虎,尽忠职守。这个都是做事情的一种恭敬心。“与人忠”,待人要真诚,不能够虚伪和欺骗。这个是我们学习圣贤人存心的一个方法。另外呢,如果感觉到你这个话讲得好像不应该讲,那你就不要讲;如果觉得这个事情做得好像有点不妥,那你就不要去做嘛。这个也是存心的方法。

你不要老是等到话说错了,然后你又后悔,“哎呀,早知道不讲这句话了。”有些他不是话有问题,是口气有问题。你看有没有人常常把好话讲得让人感觉很噎得慌?所以有一些人家本来就是好话,你这口气不对,你也讲错了。所以不是在文字的表现形式上面,还是在我们这个心,你的存心。你存心善,你哪怕是教训人的话,教育人的话,人家都能感受得到你是为他好的。

另外,不要等事情做错了,然后再怪自己,后悔为什么要做。在做之前,三思而后行,这都是古人很好的教诲。其实我们常常把一些耳熟能详的,一些谚语也好,一些教诲也好,你常常能够提起来,你会发现我们会少犯很多错误。很多一些我们常常听说的,问题就是我们事到临头就记不住,没有入心啊!你能够把圣贤的心,常常讲“换心”嘛,把自己那个自私自利的心换掉,换成圣贤人的存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新言“子路”之二十|孔子|樊迟
论语:樊迟问仁(13-19)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3.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第294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9章》孔子对樊迟三次问仁的回答有何不同?
国学小栈29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