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到底是懒还是有拖延症?看完这篇文章就全明白了!

拖延症,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它如影随形,有时候会变成吞噬人的黑影,就像抑郁症的“黑狗”一般的存在。

它不是一种疾病,却可能比疾病还要害人。

有时候我们又需要它,我们需要拖延症告诉在慢节奏地生活,这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表现。

可又不得不承认,因为拖延症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那种高效、奋进、功成名就的所谓的成功的人生。

拖延症变成了现代社会中”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可我们又需要它,它又是我们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缓冲剂。

只有看清拖延症,才能认清拖延告诉我们的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信号,抓住它,改变自己。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为什么会有拖延症?

拖延症并不是单纯由于懒惰这么简单,一个人的拖延症有时候是因为拒绝做一件事,因为这件事会触发他痛苦的回忆或者引起他新的焦虑。

这种拖延往往发生在不会拒绝的人身上,有时候你很难从他口中得到确切的答案,但是事情就一直被拖着,而这可能就是他拒绝的回答。

拖延症也可能是逃避压力或者控制。我们从小是受父母的监管控制,而一个人随着成长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跟着成长,但是他们的父母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

所谓的“无微不至”其实是一种始于幼年时期的控制,一旦孩子不听话,这种失去控制的感觉会使他们感到挫败,而这时他们的控制就愈强烈。于是孩子拖延做事即被动地拖延成长,是用拖延对抗控制。

拖延症也来源于压力,是一种自身成长与外界要求的不对等。工作进度跟不上原先的计划,工程还在继续拼命赶工,但是上头的要求则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于是这种不切自身实际的要求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拖延,使整个工程最终无法如期完成。这种拖延最常见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当中。

针对于这种拖延症我们要做的除了喊口号般地强调执行力之外,还要协调内外的关系。我们知道,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又特别地强调希望所有的事情按自己的节奏进行,这里所谓的自己的节奏就是我们内部的自己的时间。

启迪多元思维

古希腊人将时间分为钟表时间和沉浸时间。

钟表时间是一种客观时间,它是我们约定俗成的一分钟60秒,一小时60分钟。但一个小时的价值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沉浸时间,即主观时间。

一个小时对一些人来讲只是打了两场游戏之后用十分钟完成了的方案,一个小时是一次短暂的与心仪之人的约会,也可能是一次冗长枯燥的公司会议。

拖延症的人大多是活在自己的“沉浸时间”里而忽略了“钟表时间”。即只是随着自己的拖沓,而不顾任务的完工。

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会快速而高效,而一碰到难缠的事,即使它的难度实际上与喜欢的事不相上下,也会因为拖延变得低效而难以完成。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出,从拖延中我们看到了哪些是喜欢并擅长的,可以继续发挥。哪些是我们尚未上手而需要改进和锻炼的。我们从拖延症中分清好恶,从而分清事情轻重缓急。

当然,很多时候,即便我们知道应该做的事是带给我们压力的、难缠的、紧急的事情,我们依然逃避它,也就是,我们知道在拖延,也知道它的原因和不好的后果,可我们依然在践行着拖延。

正心正举

拖延症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

①不愿意接受自己

如果我们真正地爱我们的家人和朋友,那么应该是爱他们的优点的同时包容着他们的缺点。

尽管接受别人的缺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对于他人我们只是部分地接受,而对于灵肉一体的自己,要全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也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拖延则让这件事得到掩盖,拖延有时候是在暗示自己是优秀的。这会让你心理暗示——你只是不想把事情办好,而不是不能把事情办好。这很好地规避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从而达到麻痹自己的作用,让自己远离危险氛围,而继续很好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内。

②用忙碌掩饰拖延

在现代忙碌的社会,也许你会为知识付费来增强学习能力,也许你会报班学习雅思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于是你总是抽不出时间做真正改变自己生活的事情——去考证、换岗学习新知识、去申请留学或者只是回家探望。

你有充足的借口告诉自己:我不是在拖延我只是太忙了。这种拖延不易被察觉,但是最有害。拖延被粉饰了,于是它变装成为塑造另一个可能的自己,这样可以使自己不去面对那个可行的真实的或者最有可能的自己。

如何尽可能地摆脱拖延症带来的困扰?

①降低期望

期望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不准确的评估,一个人只有尽可能地认清自己,才不会给自己设定不切实际的期望。而我们离现实的距离越近,行动力就会越强。就好比孟子所说的为老人折一根树枝很容易,会让我们在小事中获得满足感,但如果让你“挟泰山以超北海”,就会因为种种借口,发觉难以实现就会导致拖延。

②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焦虑、抑郁带来的压力是让我们向自己过去、现在的一些不足低头,承认自身的不足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弥补不足。

③克服惰性

尽管拖延症有很多的不得已,但还是要承认是由于我们太闲太懒,我们的时间太充裕带来的懒惰,即使未来的事情没有马上做,也不会受到惩罚,及时行乐是拖延症的佳偶良友。

如何践行解决问题的方案?

笔者整理了莱诺拉·袁和简·博克——对拖延心理学研究了数十年的美国作家,在《拖延心理学》一书中所罗列的拖延处理技巧,可供大家参考: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务实的目标,并将此目标细化为各个小目标;

2.现实地对待客观时间,并努力与自己的主观时间相协调;

3.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让每个15分钟都有意义,这也是细化目标的目的;

4.做好迎接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降低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5.分派任务,因为没有人能做成所有事,切忌完美主义;

6.只管去做,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庆祝每一次的进步,并奖励自己。

拨迷见智

莱诺拉在书里引用了这样的一个墓志铭:“万事办妥,仍难免一死。”

开启自在之门

“向死而生”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绝望同时给了拖延绝佳的期限,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有与拖延症终生为敌的斗志。

无论如何,找到拖延症的原因解决它消灭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过上更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如果你可以调节好拖延症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不让解决拖延症问题成为你新的问题,那你才是一个自由掌控自己生活的人,这才是我们摆脱拖延症的最终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触摸生命的真谛: 简化生活,放慢节奏
如果你感到焦虑,可以做这6件事
为什么会焦虑迷茫?因为想要的太多,却一个也实现不了
整理《拖延心理学》
漫谈时间观
顺序很重要,时间和目标哪个在前面,很多人都排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