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 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悟读述杂【14】

01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色),听之不闻,名曰希(无声),搏(触摸)之不得,名曰微(无形)。此三者,不可致诘(推究),故混而为一(浑然一体)。其上不曒(jiao光明),其下不昧(阴暗)。绳绳(纷纷不绝)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道)。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若有若无之物)。迎之不见其首(开始),随之不见其后(结尾)。执古之道(早已存在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宇宙的开始),是谓道纪(道的规律)。

02


诗解

大道玄妙无状体,
若有若无惚恍里。
执古之道以御今,
能知古始谓道纪。

03


悟读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的名句蕴含佛教思想。事物起源,缘起性空;因缘而成,缘散则灭;以假当真,真也是假;把无当有,有还是无。此言启迪我们为人处世不可太过执念。凡人之痛苦往往在于过于执念于成败得失,真正的高人随缘而安。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本章强调了“道”的神秘莫测,用眼看不到,用耳听不到,用手摸不到。

“道”无形无状,无穷无尽,最为重要的道无处不在,统帅万物。

把握道性,知其循续,明澈过去,畅达未来,方可循道而为,成就人生。

神秘莫测之道,难以一言概述。欲把控大道,需要大智慧。

对于道,仁山智水,各有各说。我以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有两个重要的具象。

其一;《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无论遭受怎样的污浊,水始终能从污浊之中自我净化,强大的不被污染的品质;面对生命中的一切,水始终能随形就势,回归自我。

其二,《易经》中的“厚德载物”。大地有着奉献之伟大品性,育万物而不居功,厚德方可载物。

人生在世,皆需悟道。悟道行道,修好德性,明晰生命的本质,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生存能力。

修道悟道,需静心沉思。一颗躁动的心,是很难满足和真正快乐的。明朝洪应明说“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谛;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里老子强调了为学和为道的不同。知识的学习,应越积越多;为道则要求越来越减,减到最后,就是虚无。百年一梦黄粱熟,人生要足何时足。

没有了自私自我之意念,是谓无为;面对纷纷扰扰之世界,便不妄为。没有了刻意自私,人才能随缘应时。如不系之舟,所到皆岸,皆为目的,皆可接受,无为却往往无不为。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人生的喜怒哀乐,无关于外物;

我们的心境,决定眼中的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做人如水,以水悟道
悟道文化
《中医话道德经》第一章
再谈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德经》第八章以水喻道
弘一法师: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