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风化雨及苏母教子

春风不语千山绿,

桃李无言自成蹊。

东坡居士,其才其品,千古一人。究其成因,其母功不可没。人们把苏母列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还有曾子母亲,欧阳修母亲,岳飞母亲)。

其母程氏出生于四川眉山一豪门望族。错落有致却不喜奢华,珠宝首饰不戴,绫罗绸缎不穿,整日与诗书文章笔墨琴棋为友。

十八岁时,她嫁给了家境一般文名颇盛的苏洵。到苏家后,侍候公婆、照料家务,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全然没有富家女之娇奢习气。苏洵祖母年过七旬,脾气乖戾,家中老小敬而远之。程氏端茶送水,洒扫捶背,老太太整日一个乐。

程氏共生子女六个,只存活了苏轼与苏辙。她万般疼爱却从不娇纵,一直以严育儿。

苏家有一片小园林,花卉草木,景致优雅。某日苏轼带着弟弟来到花园,试图捕打美丽的黄鹂,程氏教育他们,人应以善为本,须得有一份慈爱之心。只有从小爱长辈、爱兄弟、爱家庭,爱伙伴,长大才会爱民族、爱国家。这爱,不仅于人,且应及于物,及于大自然。为此,她订下严格规矩,不许伤害有益的花草与虫鸟。苏家的庭园,从此成为小鸟蝴蝶们最安全最热闹的栖息嬉戏场所。彩蠂飞舞,莺啭燕唱,分外迷人。

美的心灵,从人之初始。这种爱,逐渐成为苏轼一生事业的支持与人生的精神支柱。

孩子们要成才,光有爱心远远不够。高尚之气节与远大之志向,是推进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动力。程氏深明此理,从苏氏兄弟两三岁起,程氏便每日设立功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从历代诗书典藉中找出许多著名仁人志士的史传故事作为教材,给孩子们授课讲学。她对孩子们说:“读书识字,不是为求官,不是为谋食,也不是专为求取名利,而是为了知事明理,学会做人。要正直、刚毅。能做到这一点,我死而无憾了。”一次,她给孩子们讲《后汉书·范滂传》。范滂自幼刚直,他上书弹劾奸党却反遭诬陷,被处死刑。临刑前,他劝母亲不要悲伤,范母说:“人以气节为本,气节在,寿命长短又何足惜?性命与气节不可兼得,二者取一,理应舍命取义。你今天为义而死,母亲为你高兴!”讲到这里,程氏热泪盈眶,概叹不止。小苏轼望着母亲,认真的说:“娘,我长大以后,要做范滂这样的人”。从此,苏轼兄亲处处以范滂为楷模,把节操作为处世立身之本,更加奋发学习,以求成为一个为大家所尊重敬仰之人。

孩子们六岁入学,与别的孩子不同,放学后,一习完功课,程氏就要苏轼兄弟找扛上锄头,带上树苗,去祖茔种松树。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荒芜山岭,点点变绿。十几年过去,黄土坡不见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遮天蔽日,变成了绿色海洋。从此植松一直是苏轼兄弟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劳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劳动,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十岁起,苏轼与弟弟来到城西寿昌学院求学。兄弟勤奋苦读、聪明颖异,为全院所赞。学校离家较远,孩子们中午自带饭食在学校用膳。吃饭时,孩子们这个拿出饼,那个端出馍,各式各样,琳琅满目。唯有苏轼兄弟,只有一碗一碟。碗里盛的是白米饭,碟里装的是几块白萝卜与一撮雪白的盐。兄弟两人,萝卜蘸盐,吃得有滋有味。天天如此,先生有些不忍,说:“苏轼,到我这来吃些菜吧。” “读书很辛苦,带些好吃的来吧。” “不用。我娘说,粗食布衣为养性之本,经得住磨砺,方成得了人。” 于是,白米饭、白萝卜,白盐粒的“三白宴”,便成为苏轼兄弟午餐的雅称。吃的是“三白”,可论学习,苏氏兄弟却是文品、书品、人品倶佳之“三佳”。“万棵松”与“三白宴“,是程氏刻意谋划的育子之道。

程氏之育儿,如春风春雨,润物而无声。

居家一本育儿经,
万古相传到如今;
从来傲懒总败人,
更有志高方成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的母亲程氏
唐宋八大家,苏家有3人,苏轼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女人?
苏轼的家风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苏轼家族的6个教育锦囊送给你
跟苏轼的母亲学习培养孩子!
拳拳慈母心 殷殷赤子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