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综述 | 对炎症性肠病具有潜在治疗功能的保健品

导读

炎症性肠病(IBD)是指胃肠道粘膜炎症失调,在人上,主要包括2种慢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IBD的症状在人类和啮齿动物模型中是相似的,尽管在行为和饮食模式上存在差异,例如动物模型的食粪性。因此,动物模型不能完全模仿人类疾病,但通过动物模型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人类和啮齿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不同,其肠道微生物群的鉴定可能有助于开发与人类IBD密切相关的啮齿动物模型。潜在的治疗包括营养保健品,营养保健品是有助于预防或治疗疾病的食物提取物。本文通过IBD啮齿动物模型的临床前研究,提出营养药物在人类IBD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作用。



论文ID

原名:Nutraceuticals in rodent models as potentialtreatments for huma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译名对炎症性肠病具有潜在治疗功能的保健品

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F:4.879

发表时间:2018年

通信作者:Lindsay Brown

通信作者单位: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综述内容

1、流行病学

IBD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IBD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尽管在西欧、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发达的西方国家比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IBD的患病率在欧洲最高,其次是北美。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稳步上升,并且,以前的低发病率的地区,如欧洲和亚洲,其发病率正在增加。发达国家克罗恩病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并且主要出现在较高的社会经济阶层。

自21世纪初以来,发达国家IBD的发病率已经稳定或减少,但发病率仍然较高;而新兴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IBD发病率却在迅速上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IBD患病率的差异可以通过“卫生假说”来解释,该假说指出,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们较少接触感染或不卫生的条件,因此他们很容易缺失促进免疫反应的保护性生物,假定的病原体增加导致这些个体的慢性免疫疾病。然而,在印度北部的卫生条件差的人群中,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也在增加,这一现象并不支持这种“卫生假说”。

IB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IBD的慢性肠道炎症可能源于微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环境因素等。IBD没有医学治疗,需要利用延长缓解时间的药物,以提高生活质量。

IBD的药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并且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生物制剂治疗和手术非常昂贵。IBD的手术治疗可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良。因此,用营养药物进行膳食干预可能是IBD慢性治疗的补充方法之一。

2、营养保健品调节肠道微生物群

微生物群的局部分布、代谢功能或组成数量的变化导致生态失衡,其与包括IBD在内的慢性疾病相关,但是生态失衡与IBD是否有直接因果关系尚未证实。

益生元是食物成分或补充剂,益生元选择性地刺激肠道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或活性,进而改善宿主健康状况。益生元主要是来自水果,蔬菜和谷物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它们不会在胃或小肠中代谢,而是在结肠中发酵,从而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活动。乳果糖的益生性在于通过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减少包括TNF和白三烯B4(LTB4)在内的结肠促炎标志物的产生和抑制iNOS表达,进而抑制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口服菊粉减弱了肠道炎症并增加了乳酸杆菌的数量。在自发性结肠炎HLA-B27大鼠上,与菊粉不同的是,低聚果糖增加了盲肠和粪便的双歧杆菌,并且增加了盲肠拟杆菌的数量。壳聚糖寡糖是膳食纤维壳聚糖的生物降解产物,可有效治疗DSS诱导的急性和慢性小鼠IBD模型。壳聚糖寡糖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抑制NF-κB信号,从而降低肠道炎症。

与动物研究相比,益生元在IBD患者上的临床作用尚未确定。低聚果糖的人体研究发现,克罗恩病患者的粪便和粘膜双歧杆菌含量增加,疾病活动性降低。在一项临床试验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富含低聚果糖的菊粉(12g/d)或安慰剂2周,同时服用美沙拉嗪(3g/d)。与安慰剂组相比,菊粉试验组降低了疾病活性,且炎性标记物和粪便钙卫蛋白的表达量更低,表明低聚果糖可以协同美沙拉嗪改善肠道炎症。低发酵的低聚,二糖,单糖和多元醇(FODMAP)饮食,包括益生元(如菊粉),作为治疗IBD患者的饮食干预的研究正在进行。部分研究出现了正向的结果,但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验证。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的微生态失调,通过摄入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是恢复肠道稳态的策略。在饮食中添加来源于车前子种子的膳食纤维,其在结肠中分解为丁酸盐,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疾病严重程度。在DSS诱导的IBD大鼠的食物中添加发芽大麦纤维,减少了腹泻和粘膜损伤,并且损伤的结肠粘膜结构的修复过程增加,从而改善IBD症状。

此外,由于对发芽大麦食品中的纤维的积极作用,这种食品降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活性,延长了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期;作为益生元,发芽大麦增加了肠腔内丁酸盐的浓度,有效地诱发了共生菌的生长。在克罗恩病患者中,富含纤维的未精制-碳水化合物饮食与住院次数和手术治疗的减少相关,从而改善疾病的预后并延长复发时间。

益生菌,如VSL#3和I3.1是活微生物的混合物,可通过减少肠道病原体,通过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促进共生微生物群和调节先天免疫来改善肠道稳态和健康。粪便微生物移植通过向IBD患者引入健康人的粪便来逆转生态失调,从而将共生肠道微生物群转移到IBD患者的肠道并抑制疾病。

3、总结

由于宿主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微生物群在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作用,以提高我们对IBD发病机制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炎症性肠病中宿主与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
溃结患者行粪便微生物移植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一例
免疫细胞迁移:肠道如何成为炎症性疾病的“核心”? | 热心肠日报
综述 | 肠道微生物群和IBD:因果关系还是相关性?(第二部分)
粪菌移植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难诊难治复发率高,希望更多人认识它——炎症性肠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