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下俱是湿证”,如何解决

《傅青主女科》里说“带下俱是湿证”,这甚至被称为带下的“总纲”。经过现代中医的不断发展,得出的结论是,带下病的病因不止是湿证。

生理性带下与病理性带下

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者,泛指妇女带脉以下的疾病,包括经、带、胎、产诸疾,狭义者是指妇女阴道内的“津津常润”,以及从阴道内流出的液体,通常称为白带。

生理性带下为白色或无色、质稀透明或黏稠、无臭味、量少而不流出阴道外,起润滑保护作用的液体。

正如王孟英所言:“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它在经期前后、经期、妊娠初期增多而排出体外,是生理性的变化,无色、质、味的改变,故不作讨论。

病理性带下的病因

病理性带下,除了量、色、质、味发生异常变化外,常伴有全身局部不适。它往往不单独存在,不仅和月经不调、不孕、癥瘕、阴挺、阴痒等相兼,而且和虚劳、消渴、痨瘵、热淋、腰痛、腹痛等相伴。

在《妇科玉尺》说,带下之因有四:一因气虚,脾精不能上升而下陷也;一因胃中湿热及痰,流注于带脉,溢于膀胱,故下浊液也;一因伤于五脏,故下五色之带也;一因风寒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下也。”

同时指出:“或色欲太甚,肾经亏损之故,或产多之妇,伤血伤液,皆能成带下之疾。”戴思恭曰:“带下赤白,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感非一端。”此外,局部异物刺激,如阴道内或宫腔内放置子宫托、节育器,冷冻治疗宫颈糜烂等,皆可引起带下。

病理性带下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所致,内因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郁)、血瘀、痰湿、火热或肝脾失和等,而“湿”为其中之一。外因为风寒、湿毒、寄生虫等损伤阴道,或侵入胞络;房事过度、异物局部刺激等,“湿”也是外因的一种。

由此可见,由湿所致的带下病较为多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祛湿以达到治疗带下病的目的呢?

病案举例

患者,女,33岁,2015213日初诊。患者自诉2个月来带下较多,色白而稀,无明显臭味,未作系统诊治。近日来患者时觉畏寒肢冷,少腹冷、隐痛,纳呆食少,气短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脾虚气弱,不能升清,津液下流为湿而成带下,病程日久耗散阳气,脾阳亦不振,胞宫失于温煦。

治法:健脾益气,温阳化湿,收涩止带。

方药:完带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

组成:陈皮12g,苍术12g,炒白术25g,茯苓20g,山药30g,党参30g,车前子15g,柴胡10g,炙甘草6g,白芍12g,荆芥穗15g,莲子15g,小茴香10g,当归6g,桑螵蛸20g,龙骨25g,牡蛎25g,海螵蛸12g,薏苡仁30g,肉桂5g,巴戟天30g,桑寄生30g,延胡索15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5221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白带明显减少,畏寒肢冷,少腹冷、隐痛均好转,仍感纳呆食少,气短乏力,少气懒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脾气稍健,升清功能得复,津液运化而不下流为湿,但病程日久耗散脾之阳气,需继续温补中焦。脾气亏虚加之湿困日久,阳郁不伸,胞宫失于濡养,来诊时便出现冲任虚寒的症状,单单健脾化湿恐难取效合用少腹逐瘀汤,取其中暖宫养血、调补冲任之药,而去其活血逐瘀之品,脾肾双补,而获显效。

治法:健脾益气,温阳化湿,收涩止带。方药:上方加黄芪、升麻、干姜温补中焦。

组成:黄芪45g,陈皮12g,苍术12g,炒白术25g,山药30g,党参30g,车前子15g,柴胡10g,炙甘草6g,白芍12g,荆芥穗15g,莲子15g,小茴香6g,升麻6g,桑螵蛸20g,龙骨25g,牡蛎25g,海螵蛸12g,薏苡仁30g,干姜10g,巴戟天30g,桑寄生30g,延胡索15g,茯苓20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531日三诊。患者诉带下明显减少,基本正常。纳呆食少、气短乏力、少气懒言亦明显好转,效不更方。

上方继续口服6剂后予香砂六君丸口服1个月收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遇到湿症带下,怎么把湿带走?
老中医朱南孙医疗经验
『痫病』心脾两虚型痫病
怎么引起的清阳不升
周智恒男科治验举隅
桂枝汤临床新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