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肺阴虚证治

感冒之肺阴虚证,是指久病咳喘、肺痨、咯血等阴虚之体,肺蕴燥热,复感外邪,致使津液耗伤,肺失濡养,宣降失职,虚热由生,形成阴虚内热兼感外邪的证候。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干咳少痰,咽喉疼痛,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浮细而数为特征。

临床表现

主症:①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盗汗,头痛鼻塞;②口干咽燥,干咳少痰。

次症:①痰中带血,声音嘶哑;②形体消瘦,颧红如妆,午后潮热。

舌脉: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或浮细而数。

辨证分析

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治节,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主宣发,以清肃下降为顺。肺为娇脏,畏寒热而恶痰浊。阴液不足,卫阳亦虚。卫气不固,则易感外邪。风热郁于肌表,腠理开合失司,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风热上受,窍道不利,则头痛,鼻塞。喉系肺属,热邪熏灼,则咽喉干燥。金破不鸣,金实亦不鸣,肺失清润,则声音嘶哑。肃降失职,则咳嗽。阴虚火旺,灼伤肺络,则痰中带血。阴虚火旺,内热熏灼,则见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口干等。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细数或细数,均为内有阴虚外有风热袭表之征。

诊断要点

凡具备主症①、②及典型舌脉者;或主症①次症①、②及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之肺阴虚证。

疑似证鉴别

1.风热表虚证与肺阴虚证 感冒之肺阴虚证是在阴虚内热的条件下感受外邪而致病的,因此一般多表现为风热症状,加之体虚,所以与风热表虚证颇类似。如两证均具有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燥,咳嗽,苔薄黄,脉浮数等。但彼征非阴虚内热体质,故无潮热、盗汗、音哑、痰血、颧红等。可见两证之标虽有类似,而证之本则是有别的。

2.温燥证与肺阴虚证 初秋之时,燥邪内合于肺,则成温燥之候。温燥证的临床表现,其外候状似风热表证,其内候则呈肺津亏损之象,与本证的临床表现相似。如果将两证的症状相比较,其相同见症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干咳少痰,口干咽燥,脉数等。但温燥证仅为秋燥伤津,而非阴液不足。津亏为阴虚之渐,阴虚乃津亏之极。燥邪伤津偏于表,故温燥证具有口、鼻、咽、舌、肌肤干燥之象,而无典型的阴虚火旺热证,不若本证之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如妆等阴虚内热那样明显。由此可知,温燥证津伤在表,而本证阴虚在里,表里异位,鉴别何难!

3.肺肾阴虚证与肺阴虚证 感冒之肺肾阴虚证其表证亦多风热,与肺阴虚复感外邪的表证相似,且均有肺阴虚里证,故应鉴别。肺肾阴虚证,其病程较肺阴虚证为长,其临床表现除具备肺阴虚证的阴虚内热外,尚有腰膝酸软,心烦失眠,骨蒸劳热,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阴亏损症状,据此可与肺阴虚证相区别。

4.肺气阴两虚证与肺阴虚证 在感冒病进程中,肺阴虚可波及到肺气虚,导致肺气阴两虚,亦有肺气阴两虚之体感受外邪而致病者,故将两证提出鉴别。两证表证相类,阴虚相同。但肺气阴两虚证除有阴虚内热症状外,尚有咳嗽气短,声低息微,自汗畏风,气怯背寒等肺气不足之候,可资鉴别。

论治法则

滋养肺阴,辛凉解表。

方剂选要

1.桑杏汤加味 桑杏汤是治疗温燥的代表方剂。具有轻宣解表,凉润肺金的功效。用于感冒病之肺阴虚证,解表之力尚可,而养阴清热之力不足,故加入麦冬、玄参2味。麦冬,甘寒之品,气禀清肃,养阴复脉,为滋阴除烦之良药,古有“保肺之津梁,清心之指南”的美称,可见养肺阴清心火见长。玄参,甘苦咸寒,能壮水制火,尤擅长清泻上焦无根浮游之火,与麦冬相伍,增强了滋阴泻火作用。这样,就使桑杏汤具备了滋阴解表的功效。

2.养阴清肺汤加味 养阴清肺汤具有养阴清肺解毒的功效。方中生地黄、玄参养阴清肺并有解毒作用,共为主药;麦冬、白芍、牡丹皮助主药养阴清肺,并具凉血解毒功效,共为辅药;佐以浙贝母润肺止咳,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甘润泻火解毒,又能调和诸药。若表热不甚者,可径投本方。表热甚者,加桑叶、青蒿、葛根。

3.秦艽鳖甲汤 本方是治疗肺痨的名方,但由于方中有柴胡、青蒿清热透表的药物,故用于感冒病之阴虚诸证亦有卓功。方取鳖甲、知母滋阴清热,共为主药;当归补血和血为辅药;秦艽、地骨皮、柴胡、青蒿清热除蒸,并可透邪于表,共为佐药;乌梅敛阴止汗为使药。诸药共奏滋阴清热功效。肺肾阴虚证悉可用之。于感冒之肺阴虚证,可加桑叶、菊花、薄荷,以冀表邪之速散。

成药简介

1.桑叶薄荷煎汤冲服莱阳梨膏 莱阳梨膏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阴虚咳嗽等。方取莱阳梨为主药,性味甘寒,生津润肺,清肃肺气,善治肺热之咳嗽;浙贝母为辅药,清泄肺热,止咳化痰;法半夏、橘红、陈皮为佐,理气化痰,使气顺而不戕肺;白糖为使,甘能补、能缓、能润,并能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桑叶、薄荷煎汤,辛凉解表,与莱阳梨膏合用,表解里清,自无后患。

2.风热感冒冲剂合养阴清肺膏 风热感冒冲剂有辛凉解表及清热解毒的功效。养阴清肺膏系养阴清肺汤的成药制剂。2药合用,主治肺阴虚感受风热,病情较重者。

3.润肺止咳冲剂 方用雪梨、沙参、百合滋阴润肺为主药;桔梗、远志、苦杏仁止咳祛痰为辅药;佐以薄荷辛凉解表;使以麻黄透窍宣肺。麻黄虽为辛温燥烈之品,与肺阴虚证不符,但麻黄的宣肺解表作用较强,在多味滋阴润肺药物中,加入一味麻黄,使其宣而不燥,透而不烈,利于表邪的疏散和内热的宣泄。全方适于肺阴不足,痰热不散,复受风热外感的病证。

4.小儿止嗽金丹 方用玄参、麦冬、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苦杏仁、紫苏子、桔梗、桑白皮、川贝母、瓜蒌仁、胆南星、竹茹清肺止咳化痰;并用槟榔导滞行气;紫苏叶解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调胃行滞,并兼有解表之功。适于素体阴虚夹痰,脾胃积滞,复受风热外感的小儿。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 桑菊感冒片为辛凉解表轻剂。秋梨膏以秋梨为主药,甘寒生津,化痰止咳;浙贝母、麦冬为辅,清热润燥止咳;鲜藕为佐,生津止渴,兼能止血;青萝卜为使,顺气消痰。诸药合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加之桑菊感冒片疏风解热的作用,于感冒病肺阴虚证之轻者,较为适宜。

饮食疗法

1.加竹沥梨膏 黄梨100个取汁,鲜竹叶100片煎汁,鲜芦根30支取汁,橘红10克煎汁,荸荠50个取汁,加竹沥30毫升,慢火浓缩,每服20毫升,每日3次。此膏对阴虚内热咳嗽者较宜。

2.青蒿参麦膏 青蒿500克,加水1000毫升熬汁去渣,慢火浓缩至500毫升;太子参30克,麦冬30克,浓煎汁100毫升,加白蜜100毫升,收膏。每服20毫升,每日3次。此膏用于肺气阴两虚证。

3.罗汉果百合瘦肉汤 罗汉果半只,生百合15克,沙参10克,橘红6克,猪瘦肉100克。将百合、沙参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瘦肉洗净切成薄片和橘红一起入药汁内煮熟,添少量调料,温食,每日2次,连服数日。适于肺阴虚咳嗽者。

4.白木耳炖鸡蛋 白木耳5克,鸡蛋1只,冰糖50克,猪油少许。将银耳洗净去蒂,煮至烂熟,将冰糖熔化,取鸡蛋清加水少量搅匀,倒入溶化的冰糖中,煮沸去沫,加入银耳锅中,起锅时,加猪油少许,每日1剂,连服7日为1疗程。此方对阴虚咳嗽、痰中带血者,有一定疗效。

5.生津茶 青果(研)5个,金石斛、菊花、竹茹各6克,麦冬、桑叶各9克,鲜藕10片,黄梨(去皮)2个,荸荠(去皮)5个,鲜芦根(切碎)2支。共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代茶。

本茶适用于肺胃阴亏,口渴咽干,咳吐痰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方中桑叶、菊花等有疏风散热作用,故于感冒之肺阴虚证也颇适宜。

6.玄参甘桔茶 玄参、麦冬各4.5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共为粗末,和匀过筛,制成1包。每次1包,用沸开水冲,代茶饮。

本茶有生津润肺,止渴化痰作用。

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取穴:百会、风池、大椎、曲池、尺泽、鱼际。

手法:平补平泻。

2.按摩疗法

(1)摩擦鼻翼:用食指、中指摩擦鼻翼两旁,2~3分钟,直到局部发热为度。

(2)擦搓风池:用小鱼际(小指掌侧)擦搓风池穴2~3分钟,直到局部发热为度。

(3)按摩百会:取坐位,用掌心覆头顶中央的百会穴,缓慢按摩2分钟。

(4)双手浴面:用双手掌面着于面部,由上往下,如同洗脸一样,擦动80次。

(5)摩擦涌泉:取坐位,用右手掌心,摩擦左脚心涌泉穴1分钟;然后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涌泉穴1分钟。

上述为自我按摩法,对老年肺阴虚感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3.贴敷疗法

釜底抽薪散:白胡椒7粒,栀子9克,核桃仁7粒,苦杏仁7粒。4味焙干为末,用鸡蛋清调作糊状,每晚睡前敷足心。

足心涌泉穴为足少阴之井穴,此为上病下治,肺病治肾之法。对感冒病肺阴虚证有泄火保阴的治疗作用。

验案选萃

案一 王某,男,45岁。平素阴虚体质,近3个月来经常感冒。1个月以来低热不退,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体温在37.4~38℃。用病毒灵等药,亦无效果。

诊察:脉细数,舌红,苔薄黄,体温在37.5~38℃,午后发热较明显,口干舌燥,精神疲乏,鼻塞声重,偶有咳嗽,据述病前因友人请客,饱餐酒肉,第2天气候突变而发病。

辨证:禀赋阴虚,加以酒肉内伤脾胃,复感外邪,湿热蕴结,外达于表,阴气更伤,热为阳邪,阳出于阴,其热故缠绵矣。

治法:育阴解表。

玉竹15克,白薇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8克,淡豆豉10克,葱白4茎,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薄荷3克,山楂10克,青蒿10克,芦根10克。2剂。

二诊:服药后,体温明显降低,午后略有微热,温度37.5℃,但口干不欲饮,脉细微数,舌质仍红,苔少,仍守原法。

原方去淡豆豉,加石斛10克,麦冬10克。再服2剂。

三诊:低热基本退净,中午前后,体温均在37℃左右,口仍干欲饮,鼻窍微塞,脉沉细,舌仍红,治以养阴调理为法。

玉竹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生地黄10克,桑叶10克,天花粉10克,白扁豆10克,甘草8克,桔梗10克,藏青果10克,菊花10克。3剂。

药尽痊愈。

(据《滋阴论》摘编)

案二 潘某,女性,35岁,已婚。

自幼常患外感、咳嗽、腹泻等证。5年前,又复常患外感咳嗽,且渐及加重,尤以近3年来,经常发热咳嗽,痰中带血,甚咯全血,秋冬尤甚。

诊见:体温37.8℃。面容憔悴,两颧发红,干咳痰少,极难咳出,痰中带血,其色鲜红,鼻燥咽干,口鼻气热。午后热甚,五心烦热,骨若燔蒸,体温午后波动在37.5~38.5℃。舌质瘦小而苍老,津枯不荣,舌光无苔,脉虚细而数,六脉皆虚。

辨证:早衰已至,抗力低下,内热丛生,极易外感,化燥化火,更复消灼阴津,耗伐阴气。病属阴虚痨咳。证为素体阴虚,阴气两虚,内热炽盛,肺伤咯血。

治法:以滋阴保肺治其本;以清热化痰,润肺止血治其标。

方药:北沙参12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石斛12克,桑叶12克,胡黄连12克,仙鹤草24克,白及30克,芦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谷芽12克,阿胶(烊化)12克。

复诊:随证加用药物有苦杏仁、山楂、玄参、山茱萸、地黄、枸杞子、五味子、龟甲等。

并依次兼服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效果:服药年余,疾病已除,素体阴虚证亦明显缓解。

(据《中医虚损学说及其临床应用》摘编)

辨治按语

肺阴虚损,复受风邪,表里俱热,虚实夹杂,治表宜辛凉清解,治里宜滋养肺阴。临证时应分清表热与里热之孰轻孰重。解表必发汗,汗为阴液,过汗必伤阴,故发汗宜用轻剂微汗使邪去为度;养阴多滋腻,过腻必滞邪,故滋阴宜用甘寒清补之品。另,阴虚火旺可少用苦寒直折之品,但苦寒药易化燥伤阴,故应在大队滋阴中少佐苦寒药。

肺阴不足,常生内热,内热熏蒸,皮肤灼手。若受邪轻微,表热亦不甚高。故有时肺阴虚的发热是否兼有外感,也难以分清。对此若在养肺阴清内热药中,加用桑叶、芦根2味,既能养肺阴清里热,又能疏风邪散表热,一举两图,常获捷效。

作者:冷方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阴虚?
麦冬养心肺,会用效果好!
中药学——补虚药(四)
【中药学】20考研进行时-第三十四天
枸杞麦冬黄芪一起泡茶喝有什么功效?
方剂学 67 讲 治燥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