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胸痹心痛诊治精粹

胸痹心痛是指发作性的胸骨后或左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或隐痛,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而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灵枢·厥论》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是胸痹心痛的重证。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进行了专篇论述,治疗强调以宣痹通阳为主,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以心痛时发时缓为特征,创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后世医家总结前人的经验,又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如《医林改错》创立的血府逐瘀汤为后世医家广泛应用。

现代医学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其他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胸骨后或左胸部闷痛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但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以实证为主,或以虚证为主。

1.寒邪内侵 由于素体阳虚,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心痛。

2.饮食不当 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伤及脾胃,致使运化功能失常,痰浊内生,痹阻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失展,而成胸痹心痛。

3.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脾虚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布,遂聚而生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无论气滞或痰阻,均可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心阳不振,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心痛。

4.年迈体虚 肾气不足,肾阳虚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引起心阴内耗。心阴亏虚,心阳不振,又可使气血运行不畅。凡此均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导致气滞血瘀,而使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生胸痹心痛。病情进一步发展,瘀血闭阻心脉,可使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

本病的病机主要为心脉痹阻和心失所养。

本病病位在心,但与肝、肾、脾诸脏的盛衰有关。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血阴阳的亏损,标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40岁以上发病,左侧胸膺或胸骨后部位突发憋闷而痛(隐痛、胀痛、刺痛、绞痛或灼痛),疼痛可累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或放射至左中手指、示指。

(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

(3)持续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硝酸甘油等)可缓解。

(4)情绪变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过度劳累等可诱发或加重,亦可无诱因而发或安静发病。

(5)疼痛剧烈持续30分钟以上,含硝酸甘油难以缓解,汗出肢冷,面白唇紫,为真心痛。

2.鉴别诊断

(1)胃痛:胸痹是痛在胸,短暂反复发作;胃痛是痛在胃,伴纳呆,恶心,持续时间长。

(2)胸痛:与胸痹均有胸部疼痛,但胸痹心痛为短暂反复发作,伴心悸;胸痛则持续时间长,多在呼吸运动时加重,伴咳喘等肺系症状。

(3)胁痛:胸痹是以胸部疼痛为主;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有压痛。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虚实标本:一般说来,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应首先辨其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

(2)辨疼痛部位:局限于胸膺部多为气滞血瘀;放射至肩背、手指多是虚损已显;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见于寒凝心肺、阳气暴脱。

(3)辨疼痛性质:闷痛伴胸胁胀满、太息、脉弦为气滞;天阴加重、咳痰涎、苔腻为痰浊;劳累而发、心慌气短乏力为心气不足;灼热而痛、心烦、苔黄脉数为痰火;灼热而痛、烦热口干、舌红少津为阴虚;绞痛、遇寒加重为寒凝心脉;绞痛、四肢厥冷、冷汗如油为阳气暴脱;刺痛、痛有定处、舌紫暗、脉涩为血瘀;隐痛时作时止、劳累则发、口干舌淡为气阴两伤。

(4)辨疼痛程度:轻者心痛偶发、轻微,短暂,休息或服药可缓解;重者心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休息及服药后难缓解。

(5)辨转归预后:心胸猝然大痛,持续不解,伴气短喘促、四肢不温或逆冷青紫,为真心痛,预后不佳。真心痛伴脉结代者,可见晕厥或猝死。胸痹伴有浮肿、尿少、心悸、喘促者,为心肾阳虚,水凌心肺之重症。

治疗要点 在治疗上,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以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祛邪治标常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为主,扶正固本常用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为法。

(一)寒凝心脉

1.临床表现 猝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形寒,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2.治疗原则 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3.代表处方 当归四逆汤:当归、芍药、桂枝、通草、生甘草各10克,细辛6克,大枣6枚。

4.加减应用

(1)若痰湿内盛,症见心痛伴咳喘痰涎者,加生姜3片,陈皮、法夏、杏仁各10克,以行气化痰。

(2)阴寒极盛之真心痛,可用乌头赤石脂丸,并中西医结合抢救。

(3)本证型可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治疗。

(二)气滞心胸

1.临床表现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情志不遂时诱发或加重;苔薄白,脉弦细。

2.治疗原则 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3.代表处方 柴胡疏肝散(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甘草各10克,白芍20克)。

4.加减应用

(1)本证在临床运用时应加丹参20克,延胡索10克,檀香、沉香各3克(后下),以调气行血止痛。

(2)兼脘腹胀闷、纳差者,为脾胃气滞,可用消遥散疏肝理气,调和脾胃。

(3)若肝郁化热,症见心烦易怒、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者,用丹栀消遥散,以疏肝清热。

(4)挟有瘀血心痛较甚者,可合用失笑散。

(5)若气滞湿阻者,加藿香、佩兰各10克,砂仁6克(后下),以理气化湿。

(三)痰浊闭阻

1.临床表现 胸闷重而心痛轻微,阴雨天易发或加重;肥胖体重,痰多气短,倦怠乏力,口黏恶心;苔白腻、白滑,脉滑。

2.治疗原则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3.代表处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皮20克,薤白、法半夏各10克,白酒30毫升,与煎好的药兑服。

4.加减应用

(1)本证型应加桂枝、干姜、细辛、枳实、白豆蔻、陈皮,以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2)痰浊化热者可选黄连温胆汤,以清泄痰热。

(3)痰热合阴虚者,用黄连温胆汤合生地、麦冬、沙参、海蛤壳,以治痰火伤津。

(4)兼有瘀血者,可合桃红四物汤,以活血化瘀。

(5)本证型还可辨证的选用天竺黄、制南胆、竹茹、莱菔子、浙贝母等,以化痰祛邪。

(6)本型可适当加入黄芪、党参、白扁豆、生苡仁、云苓、白术等健脾祛湿之品。

(四)瘀血痹阻

1.临床表现 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引肩背,反复发作,日久不休;舌暗红、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脉弦涩或见结、代、促脉。

2.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3.代表处方 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生地、生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1)瘀血轻证可改用丹参饮以活血祛瘀,调畅气机。

(2)瘀血重证,胸痛剧者加丹参20克,乳香、没药、延胡索各10克。

(3)气滞血瘀者,加延胡索、三七各10克,荜茇6克,沉香、檀香各3克(后下),以行气活血。

(4)属寒凝血瘀者,加桂枝、高良姜各10克,细辛6克,肉桂5克(后下),以温阳通脉。

(5)气虚血瘀者,可加黄芪、党参各20克,人参10克等益气之品。

(6)痰瘀互结者,可加法夏、陈皮、制南星、浙贝母各10克,以祛痰。

(五)心气不足

1.临床表现 心胸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神疲懒言,倦怠乏力,易出汗;面色?白,舌淡红、舌体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缓或结、代脉。

2.治疗原则 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3.代表处方 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保元汤:黄芪20克,人参、生甘草各10克,肉桂5克(后下),生姜3片。甘麦大枣汤:生甘草、淮小麦各10克,大枣6枚。

4.加减应用

(1)兼瘀血者,加丹参、鸡血藤各20克,当归10克等,以养血活血。

(2)挟痰浊者,可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3)心脾两虚者,可选用养心汤、归脾汤。

(4)气阴两虚者,可用生脉散合归脾汤。

(六)心阴亏损

1.临床表现 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2.治疗原则 滋阴清热,活血养心。

3.代表处方 天王补心丹:柏子仁、茯苓、酸枣仁、丹参各20克,五味子、远志、当归、人参、生地、玄参、麦冬、天冬、桔梗各10克,辰砂1克。

4.加减应用

(1)虚火扰心者,可先用酸枣仁汤,再用黄连阿胶汤。

(2)阴阳两虚者,可用炙甘草汤。

(3)心肾阴虚者,可选用左归饮、河车大造丸。

(4)阴虚阳亢者,可选用羚羊钩藤汤。

(5)心肾真阴欲竭者,可急用大剂量西洋参20克,鲜生地、石斛、麦冬各10克,山萸肉、玉竹、黄精各20克,以救真阴。

(七)心阳不振

1.临床表现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肢寒,四肢不温或肿胀;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

2.治疗原则 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3.代表处方 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生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1)心肾阳虚者,合肾气丸。

(2)水凌心肺者,用真武汤。

(3)虚阳欲脱者,用四逆汤加人参汤。

(4)亡阳证,用参附龙牡汤加山萸肉20克。

(5)兼寒凝血瘀者,加鹿角片10克,川椒3克,细辛6克,丹参20克,良姜、川芎、红花各10克,以散寒化瘀。

(6)阴阳两虚者,加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温阳滋阴并用。

【其他疗法】

1.中成药疗法 心痛发作时可服速效救心丸;另外,根据辨证可选用相应的中成药,如苏合香丸:用于寒凝气滞胸痹;苏冰滴丸:用于寒凝气滞胸痹;冠心苏合丸:用于寒凝气滞胸痹;寒证心痛气雾剂:用于寒凝胸痹;热证心痛气雾剂:用于热证胸痹;麝香保心丸:用于气虚、寒凝、血瘀;活心丸:用于活血养心止痛;补心气口服液:用于心气虚胸痹;滋心阴口服液:用于心阴虚胸痹。

2.针灸疗法 心痛发作时,针刺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足三里等穴,留针20~30分钟,捻转3~5次,有一定效果。

3.饮食疗法

(1)鸡蛋1个,米醋60克,红糖适量。将鸡蛋打入碗中,加米醋、红糖调匀饮用,每周2~3次,适用于气滞阴虚者。

(2)山楂、苡米、荷叶各30克,葱白25克,煎水代茶饮,适用于气虚痰阻者。

(3)薤白15克,田七5克,桂枝9克共煎水适量,去渣加黄酒适量,每日分2次服,适用于阳虚瘀血者。

(4)毛冬青根50克,肉桂6克,红糖适量,煎水分2次服,适用于心阳暴脱者。

【预防调摄】

1.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理平衡。

2.调摄起居,寒温适宜。

3.调摄饮食,低盐低脂,戒烟酒,少肥甘,勿过饱,多食水果及纤维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4.保证充分休息,戒劳累过度。

5.病情危重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钟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镜人冠通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吴建华:应用经方合方加减辨治冠心病的体会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
浅析血府逐瘀汤临床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的体会
胸痹 症状与用药
心脑血管病诊治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