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解读"

注:本文是我在阅读教材及相关文章后写下的文字,包含许多个人的、浅显的理解。写此文是想对教材进行一个自主梳理,使自己更加深入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一、主题与课文编排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 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点,一个指向阅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一个指向习作——“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三年级下册就出现过,在四年级得到了提升,旨在希望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想象画面、声音、味道……感受文字所描绘的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在阅读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时要运用,写人记事的文章同样需要想象思维的参与,但前者的阅读理解更加依赖想象,想象是读懂写景文章并读出切身感受的基础。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观潮》《走月亮》,两篇略读课文《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观潮》:顺序描写,想象画面(写景为主)

《走月亮》:运用所见所闻所想,来想象画面(借物抒情)

《现代诗二首》:景物描写,想象画面

《繁星》:结合生活情境,想象画面

在教学略读课文时,需要提醒学生联系前面的相关精读课文,应用所习得的方法进行阅读。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具有现实意义,也是课文主题的延伸。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表达训练目标是写清楚推荐的理由,单元课文中优美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描写是可以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来。语文园地就是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巩固、提升和迁移。

二、文本解读

1.《观潮》

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绘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钱塘江大潮,还有利于读者通过文字在脑海中想象构建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全貌。且作者还花费许多笔墨描写潮来前人们的期待。文章还从潮声、潮形、潮色进行描写,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丽。

在第一自然段中,“天下奇观”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落脚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此没有太多的感触。他们更容易被后文中具体描写潮水的语句所吸引。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大量描写潮来前江面的平静,并用较长的叙述时间来积聚人们观潮的期望。

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众人之声——江面与人群。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情也随着潮水的变化而变化。如图:

此处,可教导学生想象自己就站在海塘大堤上,想象潮来时的情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因缺乏类似经验所以很难想象,在观看相关视频后,才有所感悟。

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潮水的“奇”,且全部为动态描写:样子,具化为万马齐奔;声音,具化为山崩地裂。且此处和课后第三题《浪淘沙(其七)》相呼应,可以让学生找出和此文段相类似的诗句。四、五自然段都没有正面写人,因为此时此刻人已经微不足道了,也突出了潮水的气势磅礴。结尾用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来间接表述大潮水量之大。

2.《走月亮》

《走月亮》是作者吴然的一篇回忆性文章。让学生抓住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来想象画面,感受走月亮的美好与温暖。

“走月亮”是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 不过文中的角色属于白族,是“我”与阿妈在家乡行走于月下的所见所闻所想,此处的“走月亮”是“我”童年美好的记忆。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本文中的落实,一定是读者代入了情境中的想象,而非单纯地想象文字所能呈现的客观画面。

在文章的结构方面,本文重复出现了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且“月亮”一直贯穿于全文。课文的第四五、六七、八九自然段,形成重复构段,第四五自然段是作者在小溪边走月亮;六七自然段是在村道上;八九自然段是讲和阿妈的故事。而且第九自然段是作者情感的爆发点和总结。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是需要背诵的段落,也是需要学生从此段落中选择适当的词句进行想象的重要段落。在教学时分四步进行——读:读文字;圈:关键词;想:想画面;说:说感受。汇报形式:读了“_______”这句话,我的头脑中浮现了________的画面……

且在第四自然段中,最后一句中的去看看的内容,都是前面所领悟的内容:

何必钻老师解读《走月亮》:

1.地域特征中的风情之美

2.拟人手法中的自然之美:本文多处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走月亮时的天上景物与地上景物自然地发生勾连,相互联结,融合在一起。

3.重复变调中的韵律之美:本文在语句的排列上还呈现出诗歌的一大特点——韵律和节奏,主要体现为语句的重复和变调。

4.对话语境中的童心之美:视角独特——以小女孩的口吻,和妈妈一路聊天对话的视角叙述的。这使文章产生充满了童真的俏皮感和欢快感。

3.《现代诗二首》

两首诗都创作于 20 世纪初期,诗文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文言的残余。《秋晚的江上》采用了许多意向,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在秋天的晚上,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在教学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融入诗人的情感,诵读诗歌。

《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将花牛行动的形象巧妙生动地展现出来。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花牛在草地里“坐”“眠”“走”“做梦”,十分快乐。边读边想象这样的画面,诗歌的绘画美是如此引人入胜。

诗歌中有些词语用得十分巧妙,如“压扁”、“一穗”、“眠”、“霸占”、“甩”、“偷渡”。“一穗”看出剪秋罗很多,花牛很大个。“眠”可与“睡”做对比,“眠”是仰面朝天的,是横卧,花牛此时看到的是大片的天空,因此才有下句“白云霸占了半个天”。“甩”可与“摇”做对比,突出花牛甩尾巴的随意。

4.《繁星》

《繁星》是一篇略读文章,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在课前导读部分,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结合生活情境,说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代入作者角色,理解和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之真切、自然。

本文写于1927年,按时间顺序排列分为三个场景,内容由少至多,蕴含的情感越来越丰富,繁星的意象亦越来越清晰。这三次观看繁星的情景形成一条相互联系的情感线索,正是因为有在家乡看繁星、在南京住处看繁星的记忆,才使得如今在海上看繁星时思绪牵动。

本文最后两句采用隐喻,将祖国隐喻为母亲,“我”睡在母亲的怀里比喻自己在祖国母亲的身边,隐含了作者留学之志是为了将来报效国家。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训练目标是写清楚推荐的理由。首先给出了习作素材:水乡小镇、游乐场、书店、小树林。其次提出了习作要求,最后给了范例:可以写推荐地方的(景色、生活方式、美食……),这就使得学生的习作有点可抓。

“好地方”可以是旅游景点,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地方。在习作时,要抓住一个地点的多个方面来描写,如风景、特色活动、特色美食、文化元素“等。。教师再通过名家范文引路,点拨写作方法。

如在描写美食时,可参照《观潮》中人们的表现,写出人们期待的心情,然后采用多种感官隐喻来表现(甚至调用声音)

另外,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代言人的角度进行介绍,开头可以用代言人的身份来介绍,文章结尾可以用邀请的语气进行总结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备课手记|四上一单元备课解读与建议
(精品)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全册目录
三年级上册读写训练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要素细化与教学规划
背起行装出发——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阅读教学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