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下)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第51篇随笔

往期回顾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上)

5

1905年,李叔同的母亲去世,李叔同运灵回津

李叔同和母亲感情极深,母亲去世后,他决定结束富贵浪子的生活,将俞氏和两个幼子安顿在天津老家,独自东渡日本留学。

抵达日本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京美术学院油画科,专攻西洋油画广泛涉猎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门类。

1906年,他遇上了生命中的最——春山淑子。那年,他26岁,她16岁。

当她像一缕轻风般从他窗前飘过,他的目光她不由自主地吸引了。立即搁下手中画笔,一个箭步冲出画室。他叫住了她她回首,明眸皓齿,一瞥惊鸿如樱花般不胜娇羞原来,她是房东的女儿春山淑子

李叔同温文尔雅的气质,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了春山淑子。几天后,她答应了他的请求——当他专职人体模特

16岁的春山淑子,第一次在异性面前解下衣衫两颊早已红晕片片她斜坐沿回眸看他,无需微笑,便已倾城。

李叔同强按住心头的激荡,定格了她的美。两颗心迅速靠近,终于跨越了画家与模特的界限。

李叔同并没有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淑子并不在意,坚持要和李叔同在一起,甚至不惜为他和人断绝关系。

1907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节,李叔同娶了淑子。他为淑子写《朝游不忍池》:“小桥独立了无语,瞥见林梢升曙曦。”

多少个日暮黄昏,抑或雨后清晨,樱花林下,不忍池畔,留下了李叔同和相依相偎的身影。

他并非为了她而去日本,但和她的相遇、相知和相爱,却是他去日本的最美收获。

1911年3月,李叔同学成毕业。思乡心切的李叔同,偕淑子和两岁的儿子返回阔别六年的中国。

当淑子抛家弃国,跟随李叔同来到中国时,她万万没有料到,七年后,她将带着支离破碎的心,离开李叔同,重返日本。

6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李家家道中落。

李叔同带着妻儿从天津辗转前往上海,将妻儿安顿好后,前往杭州,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绘画教师。每逢节假日,李叔同就从杭州赶回上海,和妻儿团聚。虽然时局动荡,但一家人却过着平静和美的生活。

因此,当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正式出家时,举世震惊。

任何人都有可能出家,唯独李叔同不可能!

那个家有娇妻幼子、会写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李叔同,怎么可能出家?

但是,他偏偏出家了。

李叔同出家的念头究竟起于何时?随着他的离世,再也无人知晓。

据李叔同好友、文学家夏丏尊回忆,1915年秋天,李叔同和闲聊曾提及辟谷断食之法可以治疗疾病更新身心。

1916年冬天李叔同去杭州虎跑试验断食17并撰写《断食日志》。在寺院断食的日子他接触了佛经以及僧侣的生活,感受到世间名利原是虚妄。回校之后,开始吃素、读经、供佛,并“渐有所悟”。 

对于李叔同的变化,淑子虽有所察觉,却以为他只是涉猎广泛,对佛教好奇罢了,从未想过他有朝一日竟会出家。

1918年春节,李叔同没有回家和妻儿团聚,又到虎跑寺辟谷,并拜了悟法师为师。了悟法师为李叔同取名演音,号弘一。

1918年3月,淑子为李叔同生下一个女儿。

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正式剃度出家。这一年,他38岁。李叔出家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杭州、上海,但淑子却一无所知。直到两周后,淑子才得知消息,发了疯似地带幼女从上海赶到杭州。

不知跑了多少个寺庙,才在虎跑寺找到了李叔同。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

然而叔同去意已定,连寺门都没有让淑子对着闭的大门淑子心碎一地,伏在门上悲泣“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7

电影《一轮明月》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

子:“叔同——

李叔同:“请叫我弘一。”

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随后,他调转船头,决然离去。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李叔同出家前,给淑子写了这样一封信: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从相爱到分离,从日本到中国,淑子和李叔同走过了最美好的十一年,却也是最不敢触碰的十一年。

如果命运可以重来,如果淑子可以重新选择,不知她还会不会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选择李叔同?

我想,她会的。

面对万丈红尘,即使知道前方万劫不复,亦纵身一跃,在所不辞。因为,李叔同当年对她的爱,是那样魅惑难言,无法抵挡,不忍拒绝。

1918年10月,淑子带着一双儿女以及破碎的心,离开中国。

此后,直到李叔同1942年去世,整整24年间,再未相见。

世上再无叔同,人间只有弘一。俗世佛途,终成陌路。

8

出家之后,弘一法师苦心研习佛法,钻研《四分律》和《南山律》,花四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自始至终,弘一法师以戒为师,过午不食,衣不过三。即使是寒冬,也只穿一件百衲衣。外出云游时,也只带破旧的席子和单被。

他出家既不是为了当律宗第十一世祖,更不是为了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

在俗38年,在佛24年,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常常觉得,弘一法师的一生,和为六祖慧能撰写墓志铭的唐代“诗佛”王维,何其相似。他们都出身名门,都少年得志,都经历了人生的大繁华和大幻灭,最后都大彻大悟,安然往生……

巧的是,早在李叔同的孩提时代,师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诗词时,他就最爱王维诗。他和王维隔了一千多年时光,莫非是生命的轮回?

心如止水,或许是因为曾经波澜壮阔过若非经历大风大浪,怎知风平浪静的可贵?

心如死灰,或许是因为曾经熊熊燃烧过。若非轰轰烈烈,怎会有真正的灰烬

弘一法师出家前,反串茶花女,一身粉红色蕾丝长裙,何等华丽弘一法师出家,身披一件满是补丁的袈裟是否是生命的另一种“华丽”?

禅宗偈语,寥寥数字,却能让人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不是因为文字,而是因为经历。

从繁华到幻灭,并非隔着千山万水,而只是硬币的两面,咫尺的天涯。

无论是王维的“丧妻不娶”,还是弘一法师的“绝情离去”,倘若用世俗的标准去看他们或许难以理解和体会那么,不如相信他们的选择

很多时候,表面的安静,其实是更大更饱满的热情。静水流深波澜不惊

通透如王维,彻悟如弘一法师,早已明白,生命需要起承转合。

“行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生命的起承转合。

嵇康穷途末路,放声大哭,其实是感叹生命不再有起承转合的机会。

碰到一个路人,聊聊天,然后各自走开。一切,都云淡风轻。而这云淡风轻背后,自有一种大爱,对天下众生大爱。

弘一法师圆寂,留下二偈与夏丏尊等旧友告别: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向幻灭求幻灭,是“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向繁华幻灭,才是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安详出智慧,大安详出大智慧。

唐朝王维如是,晚明张岱如是,清朝曹雪芹如是,民国李叔同亦如是。

作者简介
吕瑜洁,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亲子书信集《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世界》
即将出版历史散文集《历史的浓妆和素颜》《榴莲一样的红楼梦》
正在创作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此物最相思》(大唐)、《愿如梁上燕》(东晋)、《青简待月明》(西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一法师的十字路口
晚风拂柳笛声残 ┃ 在李叔同《送别》的歌声里,我已忧伤了101年。
爱是慈悲——弘一法师的西湖往事||恋恋杭州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杭州灵隐寺纪念弘一法师
弘一晚年四肢浮肿溃烂,神经衰弱困扰其一生:小病从医,大病从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