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汇总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汇总

山东省近期模拟试题中出现的本单元理解性默写

1.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         ,       ”,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

2. '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的《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________,________”借助典故,表达了他对晋武帝生死都要相报的忠心。

3. 苏轼的《石钟山记》启示我们:治学做事要有严谨求实的态度,    ,   ”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1.《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7.《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8.《陈情表》中李密运用比喻手法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朝不保夕,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10.《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11.《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

1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7.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9.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0.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1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6.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项脊轩志》理解性默写

1《项脊轩志》中写亡妻,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脊轩志》中起到转承上启下,使行文思路陡转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脊轩志》中表现项脊轩狭小的句子是:                               

4)《项脊轩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项脊轩志》中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项脊轩志》中表现项脊轩阴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项脊轩志》中写妻子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的句子是                                                         

                      

8《项脊轩志》中写妻子嫁给我,常到项脊轩中与我谈话的句子是:                     

                                        

9《项脊轩志》中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的句子是:                                         

10)《项脊轩志》中写归有光祖母                                              

                      ”的垂问,和“                                          ”的自语,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答案

1)“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4)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5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6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7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8)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9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0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答案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0.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回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申饬人们要决绝曩昔,放眼将来《回去来兮辞》中也有类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回去来兮辞》中,当我们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以或许感触感染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回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去来兮辞》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山野的安静与澹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天然的活力,让天然田园倍添诗情画意

.《回去来兮辞》中直接交卸诗人归隐启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顾弁言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回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汗青和近况的比较否认了曩昔确定了如今

8.《回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天然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回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光鲜的比较,即精力上的充裕.孤高与物资生涯的贫寒之间的比较

10.《回去来兮辞》中表示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境很高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山人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1.《回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漫步,情景融合,作者似已悠然与天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回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平易近的来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回去来兮辞》顶用形象化的手腕表示本身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涯,与亲戚们高兴地交心,悠然自得地念书弹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回去来兮辞》中描述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回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了作者乐天安命,适应天然的变更走到性命的止境的思惟

16.《回去来兮辞》中写稼穑之暇登山泛溪,寻幽探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回去来兮辞》中写初见家门时欢欣雀跃之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回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不时俯首了望,畅享天然景致

19.《回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诗人的幻想人生: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

20.《回去来兮辞》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标明人生短暂,要适应天然的立场

21.《回去来兮辞》中写日光阴暗.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廉洁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去来兮辞》默写答案

.悟过去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茂发,泉涓涓而始流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成期

6.“既自以心为形役

7.实失路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9.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10.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1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12.农民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1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15.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6.既窈窕以寻壑,亦曲折而经丘

17.乃瞻房屋,载欣载奔

18.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不雅

19.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20.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1.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种树郭橐驼传》理解性默写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                             

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                                 ,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3.《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4.《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5.《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6.《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

                                                      ”,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7.《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8.文章最后一句“                      ”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9.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               ,                   

10、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                          

11、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                                      

12、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13、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在 “ 易 土 ” 与 “ 培 土 ” 方 面 存 在 不 足 , 其 具 体 表 现在:                                                

答案

1.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2.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3.若不过焉则不及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6.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7.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8.传其事以为官戒.

9.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10.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11.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1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13.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

1.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略带反问的疑问句指出“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这样做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是: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接下来讲的三方面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在说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

6.《石钟山记》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石钟山靠近深潭,____________________,才发出洪钟一样的声音。

7. 《石钟山记》中,苏轼对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理由持怀疑态度,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何况是石头呢?

8.《石钟山记》中写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响深究得名的由来,李渤发现声音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山石敲击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石钟山记》中,苏轼对李渤看法更加怀疑,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石钟山,到了绝壁下,他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一直有“夜游”情结,《石钟山记》直接交代他夜游情形(时间、地点、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石钟山记》中,苏轼寻访石钟山,写得有声有色,夜色中的声音更能引人注意,其中写宿巢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鹳鹤声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13.《石钟山记》中,苏轼寻访石钟山,在两山之间他发现一块大石,交代石头位置的一句是:。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石钟山记》中,苏轼非常欣喜自己的发现,他引用典故向苏迈描摹石钟山发出的动人声响,其中跟周景王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晋大夫魏绛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石钟山记》中,苏轼对自己发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和古人达到了共鸣,这句话就是:________________

16.《石钟山记》中,苏轼在文末表明写作本文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石钟山记》中,苏轼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石钟山下全是石穴罅,当水波动荡是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而处于水流中心、中间是空的、窟窿遍布的大石与风水相吞形成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

18.《石钟山记》中,郦道元交代石钟山的地理位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石钟山记》中,苏轼徐徐观察,发现发出噌吰声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石钟山记》中,苏轼笑而不信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石钟山记》中,介绍中间大石头情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石钟山记》中,苏轼指出鄙陋之人只从表面去解释石钟山得名理由,却得不到它实际情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_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6.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7.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8.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0.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12.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13.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14.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15.古之人不余欺也

16.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7.:涵淡澎湃而为此也。有窾坎镗鞳之声

18.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19.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20.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21.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

2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如需电子版,请加微信索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选择性必修下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新高考‖ 选择性必修(下)默写汇总
高考语文复习--识记五 200个教材重点实词
高考语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整理(151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60篇+58篇组编
高中教材常见文言实词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