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28)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八讲 品评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非观决定着他对自己和他人,以及事事物物的品评。

反之,从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事事物物的品评也可看出他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这一讲主要收集孔子对自己、对弟子、对外人及外物,以及他人对孔子的品评。

【自评】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都知道孔子活了73岁。孔子的这句话从他15岁讲到70岁,是他在70岁以后对自己一生的回顾。

15岁,古人叫“成童”,是小学毕业该升大学的年龄。我国古代,只有小学和大学,没有中学。孔子在虚岁15,也就是相当于今天初二或初三年级时这个年龄立志要做学问。

中国古代,15(虚)岁是一大坎,20(虚)岁也是一个坎。20岁,古人要为男孩儿举行冠礼,即成丁礼,表志他已长大成人。孔子19岁娶媳妇,20岁有孩子,但孔子都没讲,他看重的是30岁。

孔子讲十五岁志于学,十五岁应该有一个仪式,应该是一个确切的年龄。但是后面讲的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取的都是整数,应该只是一个大概的年龄。

十五而志于学,又经过十五年的学习,以“知礼”名,乃“立”。可见,孔子回顾的是他一生中学习知识、提升思想的经历,无关于生活变迁和社会地位的起落。

荀子曰“人无礼不立”,一脉相承,所以孔子说的立不立,不在娶妻、生子,而在知礼。只有知书达理懂人事,才叫成人,才叫“立”。孔子30岁以知礼名,知礼乃“立”。

孔子35岁至50岁,一直在家读书习礼,教书育人。40来岁,全力治学,越学越聪明,当然也就“不惑”(不为身外事物所迷惑)了。其实,哪个人能做到四十不惑呢?绝大部分人活一辈子还糊里糊涂呢。不惑的意思可能不是没有疑惑,而是说搞不明白的事情就搞不明白吧,没有必要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去搞明白了。

什么是“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的斤两,到底能干点什么,命中注定该干点什么。孔子出来做官是在51岁,正好在他“知天命”后。

什么叫“耳顺”?60来岁的人,阅世既久,毁誉置之度外,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可能就是“耳顺”了吧?孔子55岁至68岁正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很不顺心。但他很虚心,什么挖苦话儿都能听得进去。

“从心所欲”且“不逾矩”,这是最高境界。分寸最难拿捏,人活着,就有规矩管着;人死了,才能彻底自由。孔子活了73岁,70岁以后,人之将死,离自由也近了。豁达的人,活明白的人,不只耳顺,心也顺了,物我两忘,没什么舍不得放不下的。

“从心所欲”,一谓“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二谓“纵心所欲”,放得开,想干啥干啥。“不逾矩”是无法中有法,怎么干怎么对头,处处合乎规矩。虽有规矩,不碍自由。

【自评】

2.21 或谓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奚:疑问词,为何。

孔子好当官,但是没有官运。这个问的人真是讨厌,哪壶不开提哪壶。

孔子引用《尚书》里的话“孝道难道只是指孝敬父母吗?跟兄弟们友睦,对有位者施加正面影响,这都是孝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教书育人、立德立言,我所做的这些也是为政,何必非得当官,才叫为政?

家、国、天下,家是基层单位,治家也是从政,何必非得当官,才叫从政?

孔子答对得很机敏,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心里苦呀。

【自评】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可不可以预测以后十世的事?孔子说:“商朝因袭夏朝的礼制,删减和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因袭商朝的礼制,删减和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以后的朝代继承了周朝的礼制,别说十世,就是一百世也可以预测。”

古人研究历史,主要靠因果链,往是因,来是果,鉴往知来。孔子看历史,主要看损益,即后朝的礼制比前朝的礼制,删减了什么,增加了什么,除去删减的和增加的,就是始终不变的东西。他是靠这种加减法来预测未来。

“十世”,每世按古人的说法一般是30年,十世就是300年,百世就是3000年。孔子到现在还不到3000年,现在的事他可是预测不到的。不是孔子看不懂,只因时代变化越来越快。

但是孔子也说了,他的预测有一个前提“其或继周者”。我们现在继承周制的东西还剩多少?

【自评】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杞国是夏的后代所建,故城在今河南杞县。

宋国是殷的后代所建,故城在今河南商丘。

孔子是以礼治史,礼是制度,也是精神。

孔子说:“夏朝的礼制我能说清楚,但是杞人不能够证明我说的正确;商朝的礼制我也能说清楚,但是宋人不能够证明我说的正确。”

文献,与今人的理解不同,不光指档案,还包括遗老遗少。

古代文化遗产,有实物,有文字,还有活人(活人的口头传说和代代相传的手艺)。

孔子非常自信,接着说:“这是因为文献不足的原因,如果文献足够,我就能引用以证明我说的都是正确的。”

“征”是“旁征博引”的“征”。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

【自评】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太庙:古代开国之君太祖之庙。这里的太庙指的是鲁国的祖庙,即曲阜的周公庙。

鄹,zou,1声,地名。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鄹邑的邑大夫。

当时孔子已有知礼的名声,但是晋谒太庙,还是每事请教于他人,以至于有人怀疑他到底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深知礼仪?

孔子听说了,说这正是礼的精神实质呀。就是说我知道这事情按礼制、按原则应该怎么做,但是也要同别人商量,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具体问题也得具体分析,而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僵化固执,这正是礼的要求。

【自评】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语:告诉。

大师:tai,4声,乐官之长。鲁大师,不是管理电脑的那个“鲁大(da)师”,而是指春秋时期鲁国掌音乐的官员。

翕:xi,1声,合、聚、协调。

皦:jiao,3声,明晰。

绎:yi,4声,连绵不绝。

孔子跟鲁大师讲他听音乐的感受:“音乐我是可以听懂的:刚开始演奏有点拘紧,放不开;继续演奏,放开了,声音就纯正、清晰了,余音袅袅,最后完成。”

这是孔子在专家面前班门弄斧,有自得之意,也可以算作请教。但是专家并没有留下任何评论,没有称赞,也没有否定。没有吗?反正没有留下来。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没有记录,那就可以基本肯定孔子没有得到鲁大师的认同。

艺术欣赏是很个人化的东西,一个人的感觉跟另一个人的感觉都不可能一样,更有一些感觉是不可言说的。孔子强而说之,表达出来的跟他真实的感觉肯定也有一定的出入。鲁大师的感觉跟孔子的感觉又不一样,所以不置可否也很正常。

【自评】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参,shen,1声,是曾子的名,曾子的字是“子舆”。

贯,贯穿的意思。

门人,指曾子的弟子。

忠恕:忠是尽心诚意,为自守之德;

恕是尊敬对方,为待人之德。

恕,不等于“宽恕”,如今所谓宽恕,强调的是“宽”。

“恕”和“仁”,恕是如其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仁是人其人,拿人当人。

【自评】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问子贡,你以为我是博学而什么都记得住吗?子贡说,是呀,难道不是这样吗?

孔子说,不是,其实,我是靠“一以贯之”。

知识虽多,就像钱币一样,但我有一根穿钱的绳,有一条贯穿性的线索,如原理、原则,无非“忠”、“恕”二字也。

谢氏曰:圣人之道大矣,人不能遍观而尽识,宜其以为多学而识之也。然圣人岂务博者哉?如天之于众形,匪物物刻而雕之也。故曰“予一以贯之”。

朱子曰:子贡之学,多而能识矣。夫子欲其知所本也,故问以发之。

【自评】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最喜欢颜回,不仅是因为颜回能安贫乐道,也是因为颜回悟性高。

愈,超过、胜过的意思。

望,比。

与,赞同。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悟性更好呀?”子贡说:“我怎么敢跟颜回比呀?他是闻一知十,我勉强能算闻一知二。”同学之间是同辈,所以也称名。

孔子赞同子贡的观点:“你是比不上他。我们都要有自知之明呀,我们俩都比不上他。”

【自评】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是孔子称道的前贤,鲁人。

“恭”和“敬”不一样,“敬”是敬人敬事,特别是敬上。“恭”是指自己,言辞庄重,神色端正。足恭,是外表看上去十分恭敬。

匿怨而友其人,是心里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却同你打得火热,称兄道弟。

花言巧语哄骗你,把你往沟里带,却表现得对你十分恭敬;内心里恨你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却和你称兄道弟不分彼此。这两条都很虚伪,左丘明以之为耻,孔子也以之为耻。

但,我们身处复杂的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不能选择身边的人的,那怎么办?对你不喜欢的人都要表现出来不喜欢吗?不都得戴上面具虚与委蛇[ yí]吗?

【自评】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古时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一邑一般有三十二户人家。

十室之邑,是指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还不足一个邑。

“忠信”之人,是指老实人,忠人之事,守信于人。

(什么是公正?怎么才能做到公平?有一条标准很重要,就是不让老实人吃亏,上位者须多为老实人考虑、争取、倾斜。)

孔子也讲忠信,论忠信,孔子相信有很多人能做到。

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一生孜孜不倦,并以此为傲。

论好学,孔子当仁不让,一点儿也不谦虚。

“学勤好问”是为“文”,孔子对这个“文”是很在乎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3.15
【35】长夜孤灯话《论语》——孔子五十知天命,他知道了什么天命?
论语 | 八佾第三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3—15,讲于2021年5月24日)
藏锋敛锐好做人——《论语》悟读【54】
《论语》5句话,句句箴言,感慨良深,受益匪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