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年级上册语文16课《孤独之旅》预习 教案 课件

一、作品梗概

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家原本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故事也就由此开始了。

二、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蜻蜓眼》等。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觅mì食: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嬉xī闹:嬉笑打闹。

空旷kuàng: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撩liáo逗:挑逗,招惹。

炊chuī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掺chān杂:混杂,使混杂。

驱qū除:赶走,除掉。

温顺:温和顺从。

重叠dié:(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眺tiào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激动、举止失常、狂喊乱叫的状态。

二、主题概述

本文通过描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从而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练,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交代了小说的背景——杜小康因为家境一落千丈而失学,被迫跟随父亲去放鸭。

第二部分(2~27):故事的发展。写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次“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28~49):故事的高潮。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中放鸭、找鸭。

第四部分(50~52):故事的结局。写杜小康在芦荡中历经重重磨难,终于长大了。

四、鉴赏品读

1.“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含义?

“纯粹”一词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也暗指前行是单调、寂寞的。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对生活别无选择。

2.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文中写鸭群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用鸭们的无忧无虑、兴致勃勃来衬托杜小康夫子俩的茫然、孤寂。

3.“前行是未知的,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句中的“撩逗”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撩逗”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杜小康在一个陌生地开始将对家乡的思念转移到一个全新的旅途境域——对“前方”的憧憬与期盼。

4.作者把“芦苇”“芦荡”分别比作“浪潮”“大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芦荡越幽深繁茂,越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越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的环境使杜小康产生了压抑沉重的心理。

5.“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这句话连用四个“黑”,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里的环境描写,连用四个“黑”字描绘出了暴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阴沉的景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杜小康坚强、勇敢的性格。它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与后文战胜风雨后明亮的天空形成强烈对比。

6.“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里的“哭”有什么含义? 

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了、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同时也暗含着他为自己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却要承受这样重的生活艰辛而委屈地哭。

7.“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请赏析这段话。

母亲代表着家,任何在外的孩子都会想念家;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孤独时难免对他们产生思念之情。但是这次杜小康没有哭,他在芦荡里经历了很多磨难,特别是在暴风雨中寻找失散的鸭子,标志着他已经具有成人般的勇敢和坚强,不仅战胜了大自然给他的磨难,也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无助和孤独。

8.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用鸭的下蛋来形象地暗示杜小康在经受孤独的磨砺后终于长大了,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同时,父亲的这一句话意蕴丰富,含有期盼与喜悦,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写父亲和鸭子,对塑造杜小康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更能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惧与茫然。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   案    

16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理解成长的内涵和意义,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2.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

二、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

1.【曹文轩】1954年

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主要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订正字音

眺望(tiào)    觅食(mì)  嬉闹(xī)

撩逗(liáo)    狗吠(fèi)   胆怯(qiè)

旧茬儿(chá)  戳破(chuō)空旷(kuànɡ)

稠密(chóu)

三、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杜小康由于家庭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按情节的发展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背景,即杜小康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第二部分(2~27):写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次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28~52):写杜小康在芦荡中历经重重磨难,终于战胜了孤独,等到鸭子下蛋,他自己也长大了。

3.找出杜小康情绪发展变化的关键词。(害怕、胆怯、恐慌、畏惧、茫然、孤独——不再恐慌——坚强)

四、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

(1)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

(2)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4)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五、欣赏环境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勾画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段并品味其作用。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

(3)有关暴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吹开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此时的杜小康表现出和成人一样的勇气与坚强,与暴风雨搏斗。所以,暴风雨给了他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作用: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

六、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

2.细节描写深化文章主题。

3.明线和暗线交织。

明线:养鸭的过程。

暗线: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4.题目的含义: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过程。

七、课堂小结

本文突出了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我们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去展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八、布置作业

1.观察生活中某个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

2.自己选读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课   件   

来源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 语文网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知识点 图文解读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市赛稿)(一)
孤独之旅(优质课实录)
《孤独之旅》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孤独,让思想一路生花———语文教学随想录(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