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道滨城】【480】老老实实上课 ——晋城名师培养工程暑期集中研修心得体会

火红的八月,汇集着火的色彩;深情厚谊的八月,书写着人的情怀;热情奔放的八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八月的大连,花团锦簇,海浪轻拍,鸥鸟翩翔,满城的多姿多彩,满城的热情满怀。我们背上行囊,怀揣火热的心和绵绵的情,载笑踏歌,我们心中像渤海的水,沸腾起一片欢乐的浪花,向美丽的大连汇集。山也含笑,水也含情,人也翘首等盼,大连以它最美丽的姿容,最亲切的怀抱,最热烈的气氛,迎来了山西学子。

2019年8月6日,缘聚滨城,为求学而来,为这座诗意之城而来,为蓝天大海而来。问道滨城,我们收获满满。

几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后,认真梳理每一天的学习,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改的浩瀚洪波里更应该清楚自己的方向,更应该坚定自己的目标,更应该守住自己的阵地,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其中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的不断变化,促使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努力去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绽放出新光芒。

由此可见,教师的改革方向是要更新陈旧理念,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教育理念更新

我们从朱宁波教授《教室专业成长的核心能力》报告中学到: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我想,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和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我们从无数的教育悲剧中真实地看到了教师目前的生存状态,也看到了现实的教育现状,我想到自己在处理班级问题,尤其是面对班里那些屡教不改的待优生时,难免缺乏耐心,方式方法比较简单,态度情感比较粗暴,从而认识到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前进的积极性,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作风,加强修养,为人师表。

育人似育树,戒躁亦戒急,想要养一棵参天大树,我就要成为一个真正“会种树”的人。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写道“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宗元认为养好一棵树需要顺应它的天性,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土也是以前的,栽树时要把土打结实,这个比喻对于育人也十分恰当。我们应该反思,面对眼前的这帮“小树”,我们怎样做才算正确的“栽培”呢?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其实很多人恰就像文中的人一样,因为太过于热爱这些树了,又太担忧这些树,所以早晨来看他,晚上来抚摸它。怕树死掉又用手抠它的树皮来验证树的死活,摇树根来看它长得是否牢固,树的天性慢慢就消失了,嘴上说爱它,其实是害它。

反思自己,有时就是一个“急躁”的老师,脾气急,要求学生做作业快,出操快,值日快,什么都快,但有些事情真的快不来,给他们点空间,只要是在生长,慢一点也是可以的。要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过于保护也是一种伤害。孩子,请你慢慢来,别着急,给点时间,不管是你是什么树,总会有个过程。对我而言,须静下心来,育人似育树,戒躁亦戒急。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马拉松,童年应是快乐的起跑阶段,真心希望我们常常说的“爱生如子”不只停留在口头上,但愿它更是一种行动,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自由的天空下,尽情释放他们的天性与快乐。对于有的父母在恨铁不成钢地动用全武行管教孩子时,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说:“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多么贴切,愿你我都能认真反思自己,用宽容和耐心真正地学会爱,懂得成全。

二、课堂教学改革

龚雄飞院长《学本教学:逼近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地带”》一天的报告中让我感觉到深深的震撼。每每提及“备课”这个层面,总也羞愧难当,总也因为日常班级管理左右,总也因为沉不下心静不下来去认真钻研教材,总也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与一篇又一篇经典擦肩而过。除了将公开课会认真对待之外,平时的教学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心中清楚,其实备课非常重要,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备课,需要备学生,备教材。

(一)依托导学案辅助教学

我们常常在课堂上喊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却不知自己只是隔靴搔痒,甚至是空花架子一套。我们也常常用导学案的方式来阐释“自主合作探究”,期望能用一张导学案来解决课前自学,课堂探究以及课后总结的一系列问题。然而长久以来我们又陷入了“使用泛化”和“功能虚化”的误区,从而弱化了自学中的引导,强化了自学后的检测。

那么,究竟如何编写导学案呢?

应遵循以下开发原则:功能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将“导学问题化”。依托围绕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找准思维的引爆点的主问题,进而围绕主问题展开的自学、互学、展学进行。导学案问题的质量决定了学习的深度和效果,进而引发思维的提升。我们应该明白导学案的定位是指导学生深度自学的工具。深度自学目的就是思维品质的提升。反之,如果设计了偏离教学目标、重难点的问题,就很容易导致课堂形式化、表演化、作秀化。

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逼近知识的“核心地带”,逼近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习的突破”。

(二)依托有效合作促进教学

龚院长指出:日常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问题主要是“假合作”、“浅合作”。我们深感愧疚。每一次公开课上的轰轰烈烈的展示,似乎从来也是作秀和表演,小组合作是否必要?是否有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那么,意识到这个问题,就需要把“假合作改进为真合作”,“把浅合作改进为深合作”。

1.把假合作改进为真合作

首先要明确,通过学生个人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是完全不需要合作交流的,我们需要对问题的难度进行评估,明确有难度的问题,是需要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的问题。同时要明确,合作学习需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最后形成合作性成果,需要对问题的理解具有一致性的认识。明确以上两点,围绕主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2.把浅合作改进为深合作

深合作的第一个要求是全员参与,深层分享。这其中就需要发挥组长的职能,组织有序交流,心灵深度对话。在有序交流环节需要明确弱者先讲,中者补充,优者总结的原则。

第二个要求是需要发挥组长的互学引领深度交流职能。我们应该明确组长的作用不仅只是组织发言顺序,更多的是要引发组内深度互动,必要时提出反思性、互动性的话题,引导小组成员深度交流。

小组长如何顺利完成组织者的任务呢?就需要教师对组长进行培训,这些内容是在教师备课环节需要明确的。总之教学要实实在在地进行,不能只是空架子。

(三)多维度参与评价

于兰校长《多维度参与评价,教学生学会学习》报告中我们认识到,评价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所谓多维度评价首先是评价目标的多维度。需要达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数量的多维度。我们需要有终身的视野,阶段性的视角;成人的视野,儿童的视角;科学的视野,学科的视角;学段的视野,年段的视角;整册的视野,篇章的视角;单元的视野,课时的视角。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用静止不动的眼光来看待人,而应该要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以包容的眼光来看待。

总结

爱,是一份无须言说的懂,更是一份无从抗拒的得。做教育需要爱,需要用真正的爱去成全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崔允漷教授)
头条 | 深度课改与深度学习④深度学习不深奥,这样走近它!
2021入冬滨城第一场雪
张鹏飞 以《党费》为例谈小说教学的“多维”与“聚合”
构建多维视角的普通高校音乐学科综合体系* | 方方
基于虚拟现实环境的深度学习模型构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