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崔允漷教授)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摘要)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漷

  一、当前听评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1.无合作的任务:有任务,没合作
  几乎所有学校都在给老师布置听课任务,据我所知,最多的是每学期38节。
名为备课组、教研组,其实只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合作体,听评课不是合而作之的。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的分工。
  2. 无证据的推论:有结论,没证据
  假如我来上,我会怎么上——没有证据
  相类似的有:本节课技能训练具体到位……有效教学时间长 ,如果能让学生多参与一点就更好,这堂课可以打90——证据不充分
  3.无研究的实践:有实践,没研究
  每次都在做,但没有明确的问题导向,也没有采用有效收集证据的意识与方法,没有形成基于证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专业的问题,简单化地处理——
  4
.出路何在——改变心智模式
   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
  关于理论与实践:死猪与活猪
  听评课:就此课与此人对话
  好课是什么:多样性的统一(标准与底线)
   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
  自我本位——换位思考
  改进缺点——发挥优势
   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
  关注学生学习
  基于证据
  同行评议
  二、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有哪些?程序怎样?
  1. 何为课堂观察?
  运用必要的工具观察课堂,收集所需要的教学信息,对课堂教学作出有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听评课是什么?
  听评课就是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
  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2. 课堂观察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课堂观察至少需要三方面的知识基础:
  第一是何为课堂教学?4个要素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中心是学生学习,三大要素影响学生的学习。20视角68观察点详见讲义。
  第二是何为科学观察?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1)核对清单法;(2)级别量表法;(3)记叙性描述。
   优点:自然、真实、生动,还可获得出乎意料、无法言表的资料
   缺点:受观察者、对象、时间、方法本身的限制
  第三是何为合作?
  

  3.课堂观察的程序
  

  有关每个阶段的程序参见讲义或PPT
  
课前会议——
   上课教师陈述:
  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
  2、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
  3、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
  4、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
  5、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观察者提问与上课教师进一步说明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中观察——
  课前会议后,一定要独立或合作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体现课堂观察具有任务导向或问题解决的性质。
   提前进入课堂
   明确观察任务
   选择观察位置
   如实做好记录
   避免影响教学
  课后会议——
   上课老师陈述:
  1、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情景创设、讲解、对话、小组讨论、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
  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
  
三、如何开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
  1. 课堂观察记录工具开发的一般程序

   澄清我想解决什么问题(观察点)
   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
   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
   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2. 如何确定观察点?
   谁来决定?
  观察者  
  被观察者
  合作体
   观察什么?
   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参考课堂观察框架)
  3. 如何按观察点设计工具?
  以学生课堂参与为例。
  要观察学生课堂参与,首先要分解课堂参与,然后寻找与观察点相关的关键行为表征,再结合课堂教学程序设计相应的记录工具。
  
  
四、如何评价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1. 一种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评议框架

   指向明确
  拟解决的问题比较明确
  该问题与此人/此课的关系密切
  该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教与学的改进或教师专业发展
   分解合理
  该问题涉及的核心概念按某种逻辑合理分解
  分解后的相关次级概念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关键行为
  该关键行为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
  关键行为记录与表格的匹配程度
   记录可行
  该表格已说明用户是个人还是合作及特别要求
   该表格容量适合记录人在现场边观察边记录
   该表格便于记录后的整理/归纳/推论
  2.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
   它只能观察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直观现象与行为,如教师言语、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活动等,只是一种归纳的方法。
   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普适性比较差。
   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来完成程序的三部曲。
  它需要一个专业合作体作为教研文化基体,在基体内教师可以进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对话与交流。

基于证据组织专业的听评课
省级课程团队(初中段)

  听评课就是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听评课技能是教研员必备的、最重要的技能。为了提高听评课的效果,教研员必须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听评课的技能水平。
  学习本次研修的第六个课题《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关键是学习基于证据的听评课。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准备
  1.明确听评课的目的,找准观察点,开发评价工具
  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素有多种,听评课的目的不同(这里我们以研究型听评课为例),观察点就不同(研究的重点不同,观察点的设置也不同)。
  众多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主要有课程、教师、学生、课堂等4个。每个要素有5个视角,各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如下83个。
  (1)课程——教与学的内容
  课堂是从课标出发走向生活,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课程这个要素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资源练习5个视角,均可从预设生成方向去观察,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21个。
  目标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预设的课时目标(学会、会学、乐学)是什么?怎么样?课时目标是根据什么(课标、学科、教材、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预设的课时目标在课堂遭遇到怎样的生成问题?生成什么?怎么样?课时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矛盾是什么?教师如何解决?怎么样?
  内容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5个:预设哪些教与学的内容?根据什么(课标、学科、教材、课时、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生成哪些教与学的内容?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教与学内容突显本学科的主导概念、核心技能、逻辑关系是什么,怎么样?教与学内容有没有明显的科学性、思想性方面的错误?为什么会产生?教与学内容的容量、新旧知识迁移、重点难点处理、兼顾学生差异等方面怎么样?
  方法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预设哪些教与学方法(启发、讲授、讨论、活动、探究式)?根据什么预设的?怎么样?生成哪些教与学方法?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预设与生成的教与学方法有没有体现本学科的特点?预设与生成的教与学方法有没有引起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关注?
  资源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预设哪些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人)?意图是什么?预设资源有没有得到实际利用?利用(对教师、学生)的效果如何?生成哪些资源?利用的效果如何?向学生推荐哪些资源?现实性、有效性如何?
  练习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预设、生成哪些(课堂、课外)练习?怎么布置的?练习的质和量,发挥怎样的作用?练习有指导吗?指导的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怎么样?在练习和回归生活上有哪些探索?怎么样?
  (2)教师——教师教的技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他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教师这个要素包括环节”“活动”“手段”“机智特色5个视角,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20个。
  环节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由哪些环节构成?这些环节是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这些环节是否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这些环节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学习?
  活动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教师有哪些活动(讲授、训练、讨论、提问、合作学习、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怎么样?这些活动的展开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这些活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
  手段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教师运用哪些手段(语言、板书、实物与模型、多媒体、实验)?这些手段是根据什么(自身水平、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学生特征)选择的?这些手段是如何运用的?怎么样?这些手段的运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
  机智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怎么样?教师遇到哪些课堂管理事件?如何应急处理?怎么样?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调整的依据?效果怎么样?学生答错、犯错后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方式怎样?
  特色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哪些方面(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比较有特色?这个特色是怎样表现的?推测这个特色的形成因素是什么?对这个特色的进一步发展,你的建议是什么?
  (3)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学生这个要素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学达成5个视角,均可从行为”“程度习惯”“态度”4个方向去观察,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22个。
  准备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3个: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教师布置还是自己做的?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学难生参与进来了吗?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准备习惯分别怎么样?
  倾听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3个: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对哪些感兴趣?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有多少人没认真听?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阅读、提问)?有多少人?
  互动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7个: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回答行为(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回答水平)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提问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提问对象(老师提问,学生互相提问)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讨论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讨论对象(同桌、小组、班级、师生)有哪些?多少人没参与?活动有序吗?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学难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
  自学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难生的参与情况?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学习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多媒体、教师、学生)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难生情况?
  达成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5个: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干什么?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表达核心知识和概念吗?有多少人?学生能用核心技能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吗?有多少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什么感受、认同、领悟?学生的当堂作业有哪些?完成情况?反馈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
  (4)课堂——文化氛围
  课堂是师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对话。课堂文化从课程出发,以建设对话文化为目标。
  课堂这个要素包括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特质5个视角,均可从主体(师生)和(课程、客观世界)多重关系去观察。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20个。
  愉悦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5个:学生兴趣盎然的时间有多长?对整堂课有兴趣的人有多少?课堂结束后,学生的表情是怎样的?从学生的语言或表现推测,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吗?从教师的语言或表现推测,教师是否享受成功感?
  自主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教师的情境设置、资源利用与生成、自主学习指导能从学生出发吗?学生在课堂主动参与(个体、群体、小组、师生探讨)的时间有多长?学生能否从教师推荐的资源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并自由表达观点?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合作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课堂呈现的合作形式有哪些?运用的流畅程度怎么样?教师和学生运用哪些合作技能(表述、倾听、询问、赞扬、支持、说服、接纳)?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课堂表现,有怎样的差异?课堂中出现各种争端时,能否有足够时空表达观点?是否顾及他人的需要?
  探究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课堂产生了哪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进行探究?探究是怎样展开的?有多少人参与?教师是否有指导?提供哪些资源和方法?探究是否有结果?影响结果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特质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3个:整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怎样一个词可以概括?基于哪些方面作出这样的判断?对这一文化特质的进一步发展,你的建议是什么?
  以上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是综合各种情况归纳出的,一次听评课活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涉及,根据听评课的目的选择部分观察点,编制观察量表(平时我们说的评价表)
  2.提前备课,准备听课物品
  安排听评课工作后,为了提高听评课的质量,听课者首先要对听课的内容备课;然后根据听评课计划,印制观察量表与问卷等,为观察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召开课前会议
  教研员组织的听评课应该让讲课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因此,在听课前课前召开一次时间15分钟左右的会议,为听评课做好准备。
  课前会议的地点安排和会议气氛应该保证听课者与讲课者都感到轻松和舒适,活动主持人主持会议,先让讲课者进行课前说课,然后组织听课者讨论,达到以下目的:明确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依据);明确授课计划(如有可能,可以让讲课者为每个听课者准备一份教学设计);明确困难和问题;明确观察工具;明确观察重点;明确听课后的讨论时间和地点;让讲课者介绍学生情况(最好能提供优秀生于学困生的座次表)。
  二、现场听课
  听课的过程就是收集评课证据的过程。需要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进行。
  1.进入课堂
  最好在上课开始前就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学生学习的位置,否则只能看到教师教的情况,看不到学生学的情况。
  2.课堂观察的进行
  上课开始后,观察者应该立即进入记录状态,对所需的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记录。
  3.记录方式
  利用课前制定的量表,记录所观察到的行为,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行为出现的频率、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如果有条件可以借助音像设备记录音像资料。
  听课时的重点是听、看教与学的情况,尽可能的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为评课搜集和记录证据。对于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思考,能够记录的也记录下来,但是,一定要与观察到的信息区别开来。
  4.辅助观察
  根据听评课计划,利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调查等做好辅助观察。
  三、课后评价
  课堂观察结束后,双方都应该认真参加课后会议,进行评课。会议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1.会议遵循的原则
  会议开始后,双方都应抱着对话的研究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每位观察者都应该遵照开诚布公,崇尚分享;尊重隐私,澄清误解;就课论课,提升专业给被观察者一定的反馈信息。
  2.课后说课
  课后会议观察者不要急于宣读观察记录,为保证讲课者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感觉。会议的第一项议程应该是讲课者的课后说课。因为课前会议已经有了说课,因此,课后说课主要是结合授课实际,说教学执行情况。即对教学设计与授课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3.观察者评课
  由于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所以,观察者在讲课者说课后,应该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依据课堂记录有理有据的与讲课者平等对话。
  4.评课报告
  课后会议后,被观察者需要撰写一份反思报告,围绕一定主题,有选择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或行为变化过程。
  主持听评课活动的人,要根据活动过程和证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写出评课报告,报告中要充分肯定讲课者的优点,同时给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课堂观察项目表
对保山八中LICC课堂观察视角与观察点的价值取向思考
回首向来萧瑟处 亦有风雨亦有情——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之路
课堂观课议课量表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陈晓萍: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 yuhu200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