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丽芬 | 你来看此花时——读目送有感

你来看此花时

  —读《目送》有感

                        胡丽芬

    我们网点旁边是村里的幼儿园和小学,在这个远离城市的小山村,能每天看这么多可爱的小孩子从门口经过,不失为一番别样的风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经常央求着父母送至教室门口,可最后仍敌不过“铁石心肠”的父母,降低要求在父母的目送中一步三回头的挪动着小身板~~又忍俊不禁又楚楚可怜的,时常想问问望着这些的父母不知心中是如何的滋味。

    自己也是在农商行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成为了母亲,想着渐渐长大的孩子,想着渐行渐远的背影,会是怎样的颜色!同样的便是,你体会到了目送有它独特的美。想起上学时读的龙应台的《目送》,里面写她亲身体验了孩子华安幼稚园毕业,孩子去美国做交换生,孩子上自己教授的大学时不同的目送。

    华安在读幼儿园的时候,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的回头,与母亲的眼光隔空交会。那时候的华安还是个小孩子,深深的依赖着自己的母亲,在龙应台送华安上学时,不断回转的身影,不断聚焦的眼神,让这样的目送显得尤为温馨和不舍。

    华安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的时候,母亲在机场和华安离别,只不过这一次,华安不再像小时候一般在走向机场的时候回头看看母亲,而是勉强的拥抱了母亲,勉强的忍受母亲的深情。而母亲却同样和以往一样,在他的背后目送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便是,孩子和母亲的缘分是如此的奥妙。华安上的大学,和作者教授的大学是同一所,但即使是如此,即使是同路,华安也不愿搭作者的车,即使是同车,华安也选择听音乐来代替交流。更多的时候便是母亲目送孩子上公交车的身影,等到空荡荡的街,只有一只立着和母亲作伴的邮筒。

    一次次的目送,一次次的变化。从小时候对母亲的百般依赖到渐渐长大后收起的依赖,以为自己的羽毛渐渐的长大,自己需要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然后勉强接受母亲的深情。

    岁月悠悠,匆匆走过你身边的人有很多个,可是真心对待你的却没有几个。当华安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收敛起了对母亲的深情,而是用一种勉强的神情予以回赠。母子不断的在离别,孩子不断的在成熟,行李箱拉过的痕迹,换不回孩子对母亲眼神的隔空交会,却只能留母亲在离别的原地饱含不舍的目送着孩子。

    可能是孩子长大之后,开始觉得羞涩了吧。即使是对母亲再不舍,也不会像儿时一般,如此大方的将心中的爱展示的淋漓尽致,而是选择了默默的安放在心里。可是就是这样的小心翼翼,才会让母亲感受到难掩的失落。

    龙应台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作者内心的忧伤不能够用言语来诠释,但是这样的缘分恰恰是付诸在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和深深的情中。

    有时候,我们不会懂得父母对我们的深情,却恰恰是因为我们少了那几次离别时的回眸,少了我们的视线和父母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当我们消失在人山人海里,唯有父母目送我们背影的眼睛一直睁大看着我们的每一个可能。

    目送远走的身影,是父母寄托的希望;

    目送消失的背影,是父母饱含的不舍。

    当我们有机会陪在父母身边的时候,请珍惜这样的时光,因为岁月沉淀下的记忆里,这样的回忆总是美好的;当我们不得已因为学习或者工作与父母离别时,请记得离家的这一路回眸,因为你匆匆远去的身影,那是父母殷殷切切目送着的关心。

记得感恩,记得幸福,记得回家的路。

                            2015年7月1日 

撰文|胡丽芬

编辑|如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樟园】高一(11)班 丁欣晔 背影是别离的结局
美文丨读《目送》有感
读书有感 杨楠
评《目送》
夜读 | 后来,故乡只有寒暑,再无春秋
有一种爱,永远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