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里仁篇(三)
userphoto

2022.06.16 江苏

关注
  一、原 文  

里仁第四

04.0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

①唯:唯独、只有。

②好(hào):喜爱。作动词

③恶(wù):厌恶、讨厌。作动词。

  二、释 字  

【好】

《说文》:好:美也。从女子。呼皓切。徐锴曰:“子者,男子之美称。会意。

《约注》:好:徐锴曰:“子者,男子之美称。会意。”舜徽按:以子为男子美称,乃后起之事,造字时无此意也。子字象婴儿形,女旁有子,谓母养育之也。妇女以得子为喜,以养子为乐,天下之至美,盖未有逾于是者,因引申为凡美之称耳。好、畜古声通。《诗·蓼莪》所云“拊我畜我”,畜者、养也。畜以田畜为本义,其训养者,乃借畜为好耳。后世专用好为凡美之称,而好之本义早晦矣。好为喉声字,由喉转唇则为保。保者养也。好与保,实即一语。好之从女,犹保之从人,皆谓母也。许训好为美,乃引申义。

《释名》:好,巧也,如巧者之造物,无不皆善,人好之也。

《广韵》:好:善也,美也。呼晧切。又呼号切。爱好。亦壁(璧)孔也,见《周礼》。又姓,出《纂文》。又呼老切。

汉字“好”从女子,从甲骨文字形上看,其“子”比其“女”要小,“子”应理解为“孩子”。也有甲骨文从母从子,像母亲怀抱子女。母亲对幼小子女的呵护是细心周全,不容子女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本义为女和子,引申为美好、善、相善、美满、圆满、吉祥等美好之称。作动词表示喜爱、喜好。

恶(惡)

《说文》:惡:过也。从心亚声。乌各切。段注:

《约注》:惡:段玉裁曰:“人有过曰恶,有过而人憎之亦曰恶。本无去入之别,后人强分之。”舜徽按:今人犹有读憎恶为乌各切者,用本音也。从心之恶,乃过恶字。凡言吝貌丑恶,当以亚为本字。

《释名》:恶:恶,扼也,扼困物也。

《广韵》:惡:憎恶也。又乌各切。不善也。《说文》曰:“过也。”乌各切。又乌故切。安也。

汉字“恶(惡)”从心亚声,甲骨文“亞”是“行”字的四端堵上,即将路口的四边都封闭起来,不让外面的进入,同时内部也不能外出,因此“亚”相对外部是封闭的,有闭塞不通达之义。放到心上,便是“恶心”,表示讨厌、厌恶,使人不愉快。本义是过错、罪过,引申泛指不好、不好的、粗劣的,又引申指罪恶、凶暴、厉害、丑陋、讨厌、恶心、憎恨、畏惧、中伤、忌讳等义。用作疑问代词,表示怎么、如何等义。

  三、释 解  

先师说:“通达于仁德大道的人,能够自觉地处于仁德的束约之中,心安于仁德,行仁德的安人利人之利。因此,唯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从仁德的根本上,好仁之所好,恶仁之所恶,公正地肯定褒赞人的从仁之善,否定厌恶人的背仁之不善。”

  四、素 说  

【章旨】

前一章通过先师“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的教导,让人们体悟把握仁德基于本心的向内尽性地修心束己,向外尽情地愉悦欢乐;从“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之中体悟以“仁为体”的静安润泽的面向,体悟“智为用”的穷理而动的尽性而利仁的面向,从而领悟智者穷理而至达的尽性尽情的谐和,把握行仁之安、行仁之利的安仁利仁面向。

本章先师通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教导,让人们体悟把握仁者顺从仁德之性情的好恶而从仁德之善的自觉,从“能好人,能恶人”之中体悟“仁之为人”的仁德之善以人为本要旨。

【析辨】

本章通过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教导,承接前章“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教导,让人们从仁德之本面向于人的要旨中,把握仁者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实践充实扩展仁德的内涵,一方面通过仁德之好恶来好恶来褒赞、贬斥评判人的言行,让人们通过切身利益和自身的心安来体察仁德的“仁之为人”的以人为本,使人们从顺于仁德而归正于仁德大道。

理解把握本章需要注意“能好人,能恶人”的“好、恶”不是好恶人,而是好恶人的言行举止能否遵从仁德的善恶。将本章解读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喜爱好人,才能够憎恨坏人。”不妥。这是由于没有把握住“能好人、能恶人”的面向是言行举止的从仁,而错误地解读为“能好恶具体的人”。这样就和孔子平时的教导相冲突,为了避免冲突,释解者又进行了补充,认为仁者所好恶不是任由一己私欲,而是任由于理的。这一补充是属于文本本有的内容的,但是不能自洽。焦循《论语补注》说:“仁者好人之所好,恶人之所恶,故为能好能恶。必先审人之所好所恶,而后人之所好好之,人之所恶恶之,为能好能恶也。”细析其注“仁者好人之所好,恶人之所恶,故为能好能恶。”中的“人”当是“仁”字方能切合本章文本。崔茂新《试说〈论语〉的两处误读》中解析:本章“《注疏》……的解释是'唯有仁德者无私于物,故能审人之好恶也。’《正义》说得更为详细'夫仁者,情得其正。于人之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好恶咸当于理,斯唯仁者能之也’。参照《集释》所列诸家之说,笔者认为,这句话的现代汉译应当为'唯有具备仁德的人,能够褒赞人的善行,贬斥人恶行’。贬斥人的恶行而不僧恶其人,这才是仁者公正无私、无我的情怀。与此相联系,'苟志于仁,无恶也’这句话也应译为'一旦有志于修仁德,就不会憎恶什么人了’。这样,不仅《里仁》篇前后毗邻的这几段话能串连贯通起来,而且也能与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统一起来。”王向荣《论语二十讲》章旨中说:“此言仁者用情之公而正也。仁是性,好恶是情,情本于性;'惟’字'能’字,紧相照应。《四书镜》:不可抛却'仁’字,单讲'好’、'恶’,两'人’字虽说外边事,两'能’字却从里面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里仁篇》第四章
2017学习《论语》: 04里仁篇(1/4)~01-07章
论语:唯仁者能好人(4-3)
论语讲案|第四篇里仁之第3第4章
《论语》新解4;3
《论语品赏365》第63篇-仁者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