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颜渊篇(九)

01  

   原  文     

颜渊第十二

12.0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02

   释  解      

鲁哀公因荒年饥馑,民不聊生,于是问有若:“荒年百姓收成不好,税赋收入不能满足公室的日常费用开支,你看该如何应对才好呢?”有若说:“如今年岁饥荒,百姓已经完纳不起超额的税赋了,您何不实行通行天下的彻法,恢复十取一的税制,让百姓宽裕一些应付饥馑呢?”哀公说:“现在天降旱荒,十取二尚且不够公室的日用开支,如果恢复十取一的彻法,又怎么能够用呢?”有若说:“年岁饥荒收成不好,君子应当体恤百姓,节省开支,减免官员俸禄,赈灾救民才是啊!如果百姓富足,您又怎么会不充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穷不聊生,您怎么忍心自己的充足呢?”

03

   释  字      

彻(徹)

《说文》:徹:通也,从彳从攴从育。丑列切。𢖉,古文徹。

《广韵》:徹:通也,明也,道也,達也。

汉字“彻”,商代甲骨文从又从鬲,鬲亦声。又为手之象形,表示彻的本义与手有关,鬲为炊事之鼎类器,表示彻的本义与炊事有关,后加了形旁彳,表示彻的本义与道路有关。本义为以手撤除鬲。《说文》“从彳从攴从育”,杨树达认为,“徹字从育者,育从肉声假育为肉也。徹从攴从育从彳,谓以手持肉而他去,故为徹也。”《诗》毛传训“彻”为“治”,赵岐《孟子注》“彻,犹人彻取物也”,许慎《说文》“彻,通也”,因“彻”有“通”义,故对于彻法有“为天下通法”、“耕则通力合作,收则计亩而分”、“彻与助无别,皆什一法,改名彻者,以其通贡、助而言也”、“通其田而耕之,通其粟而析之之谓彻”、“彻无常额,惟视年之凶丰,……谓之彻者,直是通盘核算,犹彻上彻下之谓”等说法。故彻又为周朝十取一的田税制度。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一书中认为古文𢖉,“其字从攴从鬲,盖象鞭策'人鬲’形。每个家臣,鞭策十个'人鬲’去耕耨附郭之田,等到收获时,公家取叁分,家臣取二分,劳苦的'人鬲’,仅得五分,这就是周初徹田的德政。孟子滕文公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徹,其实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藉也。’所谓'什一’,似乎根据孔子说的'田一井,出稷禾,秉刍,缶米’而来。孔子所谓,'出稷禾刍缶米’,似乎是指公卿大夫大地主们对于王侯的贡献;决不是说耕种僕𠆀土田的人鬲所贡献于公卿的数量。”

04

   素  说      

前一章通过子贡的“文犹质也,质犹文也”的言说,体现了子贡对老师的“从先进”之“仁质”和“从后进”之“礼文”教导的体悟和把握,表达了君子进阶成长次第的不可或缺和偏废,让人们体悟君子“尊德性从先进”之仁质和“道问学从后进”之礼文相依相生的“文质彬彬”之境界。本章通过哀公的“年饥,用不足”之问,有若“盍彻乎?”的应答,彰显子若对老师“克己复礼为仁”教诲的理解和把握。在饥荒之时,为政者不但不能违礼超额征收田税,还需要减薪降禄,体恤救助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守信于民,彰显仁道安天下的为政之要。

鲁哀公因荒年饥馑,民不聊生,于是问有若:“荒年百姓收成不好,税赋收入不能满足公室的日常费用开支,你看该如何应对才好呢?”有若说:“如今年岁饥荒,百姓已经完纳不起超额的税赋了,您何不实行通行天下的彻法,恢复十取一的税制,让百姓宽裕一些应付饥馑呢?”哀公说:“现在天降旱荒,十取二尚且不够公室的日用开支,如果恢复十取一的彻法,又怎么能够用呢?”有若说:“年岁饥荒收成不好,君子应当体恤百姓,节省开支,减免官员俸禄,赈灾救民才是啊!如果百姓富足,您又怎么会不充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穷不聊生,您怎么忍心自己的充足呢?”

本章需要注意从“哀公担忧己用不足,有若则担忧民用不足”中体悟把握“克己复礼为仁”的旨要。本章内容与前面子贡问政章的“去食”相照应。遇到饥荒民不聊生之时,为政者应首先削减自己的俸禄,节省开支,减免百姓的税赋,采取薄税政策,赈灾安民,以得百姓的信任。彰显“仁之为人”的道义,“盍彻乎?”就是要求哀公行“克己复礼”之仁道,恢复通行天下的彻法。唐文治在《论语大义》云:“李氏曰:'此节非泛言君民一体之义,实专主年饥时用不足而言。盖年饥之时,百姓必死亡流离,邑里将虚,田卒汙莱,于此不加宽恤而厚敛之,是避小不足而就大不足,大不足者将至矣。故惟加惠于民,使之乐生安土,则君虽损己节用,亦无忧于不足也。’愚案:《礼记·缁衣》篇曰:'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百姓足则君存矣,百姓不足则君亡矣。愚读有子之言,未尝不流涕也。又案:《说苑·政理》篇:'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公曰:“何谓也?”对曰:“薄赋敛则民富。”公曰:“若是则寡人贫。”孔子曰:“《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与此章大义同。”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第二百三十九篇《苕之华》
谷永杜邺传(四)
饥字
范仲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荒年却大兴土木吃喝玩乐?百姓:我们强烈支持
49、圣人发过牢骚吗?当然有,而且很多——长夜孤灯话《论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