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答辩是一种磨砺——“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三)
【题记】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尝试为先,问题导学,结构整合,高效反馈。
深度学习能将所学知识移入新情景,生成新能力,形成新素养

下面分背景、答辩、通过与授牌三个方面来讲述。
【背景】
20208月,苏州工业园区成功跻身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简称“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202011月底,教育部召开全国实验区工作启动会议。根据园区多年深耕智慧教育的实践基础和面向教育信息化3.0时代的发展方向。苏州工业园区将实验区的实验项目名称确定为《教智融合背景下“适合的教与学”实践研究》,该项目依托“易加”等智慧教育平台,充分体现了两大表征——
其一,催生学习的革命,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让学习按照学生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进行,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其二,高度关注学生自主成长的良好情绪体验,而非增加学生的负担。
其后,《教智融合背景下“适合的教与学”实践研究》确立了三个研究方向,并要求各中小学申报实验学校。三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教智融合背景下“适合的教与学”课程建设
面向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创新与实践,探索课程建设改革与信息化融合应用。
关键词包括:学科课程统整,微课程创制,德育课程一体化,国家课程实施延展优化,学校育人文化视域下的物化课程,学科课程整体性教学等。
【研究方向二】教智融合背景下“适合的教与学”模式创新
面向学校教学方式变革,立足“个性学”“智慧教”,推动人网融合的课堂教学、教智深融的泛在学习,探索数据和实证支撑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路径创新。注重思维达成度、学习参与度、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开放性、技术应有效性。
关键词包括:翻转课堂,深度学习,数字阅读,基于监测分析的精准学习,基于学习路网的个性化学习,基于场境任务的项目学习,基于线上评测的自适应学习,基于生态圈的互助学习等。
【研究方向三】教智融合背景下“适合的教与学”评价与管理
面向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成长路径,推动大数据在“精准管”“科学测”“智能评”方面的应用。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并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优化教育治理,提升育人的有效性。
关键词包括:质量监测、数据画像;学业评价、学校评价、队伍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业负担评价;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学习体验研究、学习情绪管理)等。其后,园区组织了各学校的申报。申报分别三个方向:
【答辩】
跨塘实验小学申报的实验项目是《尝试反馈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2021113日,我参与的园区小学组的答辩。

教育局分管局长葛虹在答辩会上特地说明“为什么要组织答辩,而且一定要校长亲自参加”,其主要原因就是更好强化项目推进“一把手工程”的意识,校长带领参与项目研究,校长亲自参与项目研究,把学校教育的“教智融合”推向一个新的局面。
我和分管校长沈虹霞及教科室主任宋丽敏一起参与了答辩活动。答辩中我们主要阐述了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背景、内涵、研究内容与成果形式。
一是背景。
 2017-2019年,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市丝路小学全面推进“尝试教学”总体性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09月起,在跨塘实验小学施教新一轮“尝试反馈教学”改革试验,主要是在数学组,施行的是“教学七步走”。

丝路小学与跨塘实验小学在“尝试反馈教学”改革试验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全国第20届“尝试教育”学术年会上,“跨塘实小·丝路小学”联合进行云上展示(如下图)。

而且,我们业已形成尝试教·深度学教学模型1.0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深度学习有四个维度:任务、活动、内容、监控。任务必须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活动必须具有指向性和体验性;内容具有整体性和结构化;监控在于数据驱动和自我决策。外围内侧是“十六字总体性”教学策略:尝试为先、问题导学、结构整合、高效反馈;外围外侧是“十六字背景”:教智融合、服务引领、尝试反馈、适合教育。
二是内涵。
 “尝试反馈教学”,以特级教师邱学华的“尝试教育”理论为指南,突出“尝试为先”、“检测回馈”两个重要环节,首尾呼应,既维护学生主体地位,又保证课堂的高质高效。在教学中努力遵循“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的尝试教育核心理念,努力做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坚持“扶放有度、重放轻扶”,坚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主动尝试、质疑问难、自我反省,全身心参与有意义的、主题性的学习,批判性地吸收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并把学习的原始信息不断优质化,转变为学生头脑中“个性化”的自我认知结构,进而将所学知识移入新的情景,展开分析、寻找联系,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形成新素养的综合性学习。
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如下:

我们倡导的是应该是“五育并举”情势下的 “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批判力、反思力、质疑力、探究力、创新力等多种能力。

三是研究内容(子课题)。
知识是外在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还是进入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境界。教育过程中的学生面对着与世界的关系,构筑学生与世界的关联性,从了解世界,到进入世界,再到改变世界,让学生与世界对话,这是深度学习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这个宗旨,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子课题一:“尝试反馈教学”课堂教学流程的实践研究
研究重点:围绕“尝试为先、问题导学、结构整合、高效反馈”的总体性策略,倡导教师“吾日四省吾身”:“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会学的,老师不教;学生进一步,老师退一步;学生问你,你去问他(她)”,努力践行“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尝试为先,问题导学;先试后教,当堂评讲”的教学主张,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探求学科体系、塑造学科思维,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创建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尝试反馈七步走”教学流程和模式。
子课题二:“深度学习”指导策略和学习策略研究
研究重点:通过尝试反馈教学,鼓励学生自我尝试,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困惑点;注重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最大限度让学生将已有知识水平和潜在学习水平相联结,让课堂成为思维力提升的过渡点;整合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与高阶思维、积极情感与实际体验相融合,寻找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生长点;多维度情境建构,进阶学习活动,将知识迁移到实际运用,形成新的学习体验,将课堂深度延展,形成“可循环持续性学习”。
子课题三:利用大数据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评价的研究
研究重点:通过构建“尝试反馈教学”“深度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各学科的评价量表进行课堂诊断,让教师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教学步调,更好促进学生的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自信,挖掘学习潜力。开发、研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state)、学习品质(quality)、学习效果(effect)的评价指标,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更精准的评价,采用持续性评价唤起学生元认知,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分析性评价(表述性言语评价)、即时性评价(课堂实时评价)、表现性评价(实践调研、实验探究、实物作品、主题汇报等评价)相结合,不断为学生的深度学习评价反馈,发挥激励和改进作用
四是成果形式。

【通过与授牌】
2021129日,苏州工业园区在南航附中召开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启动仪式暨金鸡湖校长论坛。为深入推进该实验区项目研究与建设,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园区名师工作坊,遴选实验子项目和实验校进行了授牌,我拿到了两个牌子,一个是学校的,一个是工作室的。

在园区适合教育创新年的教育大背景下,我们将借鉴以海淀区为主的国内部分实验区、园区部分学校深度学习的教育研究经验,开展五育并举的深度学习,拓展课堂空间,延展学习维度。重点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流程、机理和评价,进行跟踪式、持续性的实践,意图通过“尝试反馈教学”的“七步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维力、理解力和探究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

我们将背靠园区良好的系统,面对跨塘实验小学活生生的老师和学生,还原课堂的真实、管理的真实。通过研究,教师能够实现深度教学的进阶和华丽转身,借实验研究契机,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提升教学素养,给学校健康和谐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跟上园区高质均衡化发展的步伐,和园区教育同屏共振,提高区域知名度。同时通过学生对深度学习的机理和培养的研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元,更丰富,更可视化,让学生获得成功和良好学习情感的体验,呈现多元学习成果。

  1. 课堂教学转型,你的感受怎样——“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二)

  2. 一定要弄清三个“为什么”——“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一)|视频

  3. 尝试反馈七步法——“尝试反馈法”在跨塘实验小学的改进

  4. 鼓励尝试学习: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试|视频

  5. “适合教育创新年”的跨小故事(六):改革不停步 尝试能成功

  6. 相信孩子,大胆放手——推行“尝试反馈法”巡课听课反思札记(一)

  7.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二)

  8. 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三)

  9. 扶放有度,学生进步会更大——“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四)

  10. 如何“自学课本”——“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五)|内含最新课堂评价表与教学流程图

  11. 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六)|重点看文末

  12. 课堂需要的是思想的自由,不是行为的自由——“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践行尝试反馈教学理念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介绍
教师“问题意识”是深度学习的设计之源
关于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的成长个案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写字教学中教师反馈、评价方法的研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