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城夜话 | 湖北早期航空浅说

清末民初,由于受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影响,湖北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成就大都多在全国前列,就连当时最尖端的航空飞行,湖北亦皆占先。

湖北航空先驱

中国原始空军的创始人—

湖广总督张之洞

早在1905年,张之洞就从日本购回了一个山田式系留气球(一说为1906年购回一红一白两个气球),常在武普通学堂(今武昌首义广场处)演放。“球长数丈,径亦丈余,长椭圆形,下系巨缆,以大绞轮由十余兵士摇轴旋转升降,在数里高空,仍视球体庞大。球下悬篮,人立篮中,只专为瞭望远方与指挥之用。以电话与地靣联络,并可使用旗语,不畏风摇。此系亲目所见。” 19082月,张之洞正式成立湖北第八镇气球队,由工程八营管带(营长)王永泉兼任气球队队长。湖北第八镇气球队在全国颇有名气,凡遇全国大型会操(军事演习)必定参加。

190810月在安徽安庆举行太湖秋操,八镇气球队自是依例而至。原计划光绪皇帝要亲临阅操,但不巧的是光绪帝、慈禧太后时隔一天相继去世,秋操只得取消。有幸的是参加过秋操的张联棻先生曾保留有一张照片,画靣为几十名新军官兵,两臂皆佩白纱(与今右臂佩黑纱俗别),身后有一具已充气的气球,球体长约十来米,球径约五米,呈橄榄球状。在照片的右端似有一个有轮方形机械,或许是充气或运输车辆?在众士兵中好像还有两个圆球体,很可能是放飞气球前探测风向风速的探空小气球。

关于此照中的拍摄对像,有文称就是湖北的气球队。如果真是湖北气球队,那么中间手按指挥刀者很可能就是王永泉。但当时参加秋操的还有江苏九镇的气球队,因此作此定论尚得考证。

此外还有几幅太湖秋操时的气球照片,有一张气球队照,其中有两台同样的推车,右侧中间一高个军官与王永泉的照片相比,很可能就是王永泉。

另据查知,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曾修复过一个法军旧气球,我国工程师华蘅芳还自造了一个直径5尺的氢气球,均可能是用于教学。19085月、6月间,江苏第九镇、直隶第四镇也分别成立了气球队,各有山田式气球一具,但皆晚于湖北气球队。像湖北气球队这样,将载人气球用作于军事,并列为军队编制,湖北当为全国首创。由于系留式气球不能自由飞翔,还不能像飞艇、飞机那样成为进攻型武器,因此可以说是张之洞首创了我国的原始空军。

1911年,清政府在我国北方进行永平秋操,湖北气球队因而北上,后因武昌辛亥革命爆发而滞留北洋。原工程八营正目(班长)、辛亥元勋熊秉坤有文回忆,称自己曾亲眼见过气球:“气球体积庞大,以致工程八营大操场也容纳不下,而放在了武普通……王永泉离开武汉是辛亥年夏,……参加北方秋操,带去了气球队。”湖北气球队从此再无下文。

山田汽球

中国本土制造飞机最早人之一

工程八营营长王永泉

清末,我国就有一批优秀的人才在国外学习飞行技术,而且多有成就。对于我国早期的航空发展史,虽众口不一,但现在公认的是,中国第一个制造飞机的人当属广东恩平人冯如(广州黄花岗有冯如墓),不过却发生在国外。19096月(一说为922日),冯如在美国自制飞机获得成功。19112月,冯与诸徒弟回国并帯回了两架飞机,却因故未能及时组装而且很晚才得以试飞,因此他未能列为在中国本土制造飞机的第一人,同时也失去了飞机在国内飞行第一名的殊荣。

在中国本土第一个制造飞机的一般大都认为是福建永安人刘佐成(在刘佐成的家乡有刘的墓地及塑像)。据1930年刘的回忆录称,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刘在北京自造一架飞机,由于飞行时“发动机曲拐轴损坏,坠落失败”。但是在该年六月十一日的《正宗爱国者报》报道,刘坠机事发生在六月二日。显然刘的回忆可能有误,若果真如此,那么中国人在自己的本土第一个制造飞机的桂冠,就有可能戴在了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管带(营长)王永泉(18801942)的头上。

王管带绝非是一介武夫,大名鼎鼎的湖北气球队队长即该人也。1911年春,法国人环龙在上海作飞行表演(这是飞机第一次在中国的飞行),王曾前往考察观摩,然后回鄂仿造。据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初十日的《申报》述:

“第八镇工程营管带王永泉君,前奉派赴沪考察西人环龙制造之飞行机。归鄂后,即率同工学毕业生及技师等,照式仿造飞艇一艘呈请鄂督核示(时瑞澂任鄂总督),鄂督以其式样虽与西人所造者无异,而升降力未尽得法,亟应力谋精进,以便行军利用……我国飞行机研究家刘佐成及第四镇工程营管带马景祎,乘车于初五日抵鄂……以便从长讨论。”

文中所说的“飞艇”此时实际上是指飞机。因为早期气球、飞艇、飞机无统一名称,还有叫气艇、飞船、飞行艇、飞行机的,很难断定到底是哪一种飞行器(这也是造成各书所述不一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力谋精进”句中可以看出,王氏飞机的飞行还算成功,但不太成熟,还要力求精益求精。至于王永泉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飞机来,笔者估计可能是从日本购回的发动机部件自己组装的。因为曾经有文章介绍,刘佐成制造飞机的材料就是清政府军咨府从日本购回的(但不一定就是日本的产品)。

从以上文中还可以看出,王永泉的飞机试飞应在四月初五之前,与刘佐成自制的飞机试飞时间相比(若是以《正宗爱国者报》作“六月二日”的话),王理当在先。遗憾的是,由于王的名气远不如刘,或许又因曾参加过1937年成立的日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名声有污,因此未被后人关注。(王时任伪治安部次长,19403月,临时政府同汪精卫政权合流后,王永泉退出军政界,1942年病逝)

引进飞艇的第一人

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

191110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辛亥武昌首义爆发,新生的湖北军政府并未停止军事航空的发展,还投资7.5万元从日本购回山田式飞艇一艘。1216日飞艇被飞鹰号军舰运至葛店。17日,黎元洪还电复鄂省驻南京代表:“万武定所解飞艇已到鄂……”我国早期飞行家潘世忠曾参加了飞艇的装配工作。稍需补充的是,此处确实为飞艇,有文章称是飞机,谬也(关于此点可参阅《武昌革命真史》,该书有近十处与购买飞艇、飞机过程相关的信函,可与它书互为佐证判断)。

由于飞艇可以自由飞翔,而且在飞艇下的座舱内还可以携带炸弹,凌空投掷,这在无对空火器的当时,可被视作为一种进攻型武器。不过这艘飞艇并未参加实战,对于它的介绍也极少。有小说称革命军曾用飞艇起吊过大炮至武昌山顶,用于轰击汉口的袁世凯清军。也不知有何依据。

19134月,在武昌南湖还耗资2.5万元建了一个飞艇库,从现存的两张照片中可以看出,充气后的飞艇可能有十余米高。不幸的是同年8月飞艇库被大风吹倒,飞艇也被压毁。湖北飞艇是我国第一飞艇,也可能是我国早期唯一的一艘飞艇,后来由于飞机的快速发展,飞艇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初飞机称谓不一

最早航空队队长之一

湖北航空队长刘佐成

辛亥革命之初,为了给予满清政府最后一击,全国曾有过四支航空飞行队。

一支是在美国组成的华侨革命飞行团,19111230日,首批三架飞机运抵上海(后转运南京),191216日,第二批三架又抵上海;另一支是广东军政府飞机队,队长冯如,有自制飞机两架,但刚组建成功战事已停;还有一支是上海军政府航空队,成立于191112月,队长厉汝燕,有奥地利产飞机两架;再有一支就是湖北军政府航空队,据刘佐成所述:“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刘佐成为武昌都督府航空队队长,潘世忠为顾问,有法国造桑麻式飞机两架”。

据一些资料相互印证,刘佐成最初可能是受黎元洪之命组建航空队,并被派往上海洽谈购买飞机事宜(可能还包括购买飞艇事),而潘世忠则在武汉负责组装(刘、潘皆为我国早期航空界泰斗)。这时的湖北航空队最早只有一艘飞艇(也不知王永泉制造的那架飞机还在否),也很可能是国内最早的航空队。

1912114日,黎元洪致电南京临时政府,谈到了购买两架飞机的事:“战期伊迩,所有空中战争物,亟宜准备……刘佐成在沪军都督处所定制大炸弹四十颗,小炸弹二百颗,及伍先生廷芳(外交总长)向日国所购之飞行艇二只,速解来鄂……”(此处的飞行艇与下文的飞船、飞艇皆为飞机,有文章称是(充气)飞艇,错也)

两架飞机很快运至武汉。224日,黎曾致电南京:“日人神村送来飞船业已抵鄂……”可能是因为价格未谈妥,西洋技师却未能及时组装。据37日黎致上海伍廷芳电:“飞艇抵鄂时,屡催凌特前来试验,而该西人竞潜身赴沪,迟迟至今,杳如黄鹤。”由此可见,至少在191237日前,湖北航空队的飞机还没有组装起来。

如前所述,由于中国早期航空的资料并不太多,而且各书所述不一,因此估计当时革命军的飞机总共可能只有十架左右,也未真正参加过战斗。但所起的作用却不可小看,其影响和威慑力远远大于它的实际作战能力。

始初,由于航空知识的缺乏,人们往往过高地估计了飞机的飞行能力和投弹精确度,认为飞机可能会随时飞到自己的头顶,扔下威力无比的炸弹。袁世凯在接受孙中山的条件劝柬清廷退位时,还拿革命军的飞机吓唬过隆裕太后:“谓革命军飞机凌空数千尺,威力伟大,袁世凯即以之威吓清隆裕太后,隆裕为之动色下泪,其退位果决。”区区十几架飞机竟成了满清王朝崩溃的催化剂。

武汉早期的五座飞机场

民国之初,武汉的航空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武汉就有了三座飞机场,一是位于武昌的南湖机场;一是位于汉口的王家墩机场;还有一个就是位于江岸分金炉长江边的一处水上机场。

据史料记载,经试飞后,19291021日上午10时,洛宁二号水陆两栖飞机由水上机场起飞驶向上海(同日8时,洛宁一号在沪升空飞往武汉),上海经南京至武汉航线正式通航。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洛(曾将自己戴的红军军帽戴在毛泽东的头上并为其拍照者)还在上海随机报道过此事,称此航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在此稍前虽然国内也曾有过几条航线,但都是路途较近而且使用时间短暂,没有像上海至武汉航线这样距离远,使用时间长。193011月该航线延至宜昌、长沙;193110月又延至万县、重庆。此后,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在南湖建立了国内为数不多的飞机修理厂,还开辟了武汉连接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航班。而一座城市同时有三个飞机场,这在当时可能也仅次于广州、上海两地。

1938年,因日军进攻武汉,分金炉水上机场停飞。日军占领武汉后,除南湖、王家墩机场外,又准备在青山东北白浒山一带建造飞机场。但因受到抗日武装的袭扰,1943年又改在武昌城北徐家棚修建了一座机场。1942年,日军还在东西湖慈惠墩建了一个“第二机场”(1945年炸毁),这样,在武汉早期历史上,就先后有过五座飞机场。

至建国初,武汉还有三座机场。徐家棚机场因跑道较软,早在19533月已被停用。此后,随着城市的发展,机场显然不宜还在市区,1995414日,南湖机场停运了最后一班班机;王家墩军用机场也于20071225日移交地方。两座机场今分别迁往黄陂、新州近郊,当然,其规模已非昔日可比。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汉口大街上拉飞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飞翔史:从气球、飞艇到飞机,人类是怎样飞上天空的?
关于航空器的认知误区
《人类飞翔史》:从气球、飞艇到飞机,人类是怎样飞上天空的?
航空史话:飞艇时代
【收藏】德国空军发展简史及历史年表
人类航空历史上15个重要里程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