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弘一法师往生75年之点悟

在这光鲜陆离令人难以按捺的欣奋人世,偶遇弘一法师,还是会使人慢步乃至静默。在泉州开元寺弘一法师纪念馆,一观者紧贴法师涅槃照片,鼻尖距法师微闭的眼睛不足一厘米,背部坍塌的线条呈现着肃穆(图1

图1 在泉州开元寺弘一法师纪念馆,一观者在法师涅槃照片前驻足观看

弘一法师辞世于19421013日,据今已75年。开元寺太过古老,导游介绍唐代双塔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桑莲法界”大雄宝殿不予余力,弘一法师纪念馆却被其飘然而过,尽管如此,与我一样偶遇大师而肃然起敬者还是大有人在(图2,比如哪位法师涅槃老照前的站立者!

后人评述法师,用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语!看去,人生的转承起合尽在其中。

图2 笔者在弘一法师雕像前留影

绚烂之极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李叔同的名作《送别》,即使到了今天,还是那般耳熟能详: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几十年前和十几年前看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这曲调就曾令人动容或惆怅,却殊不知出自法师之手,不禁暗自羞愧!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李叔同写《送别》时,有段故事。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在俗的李叔同被人疑为“康梁同党”,遂奉母携眷迁居上海,不久加入城南文社,与社友蔡小香、袁希濂、张小楼、许幻园谊接金兰,号称“天涯五友”(图3。到了1915年冬天,上海大雪纷飞,许幻园突然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过门不入,挥泪而别。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随后,返身回屋,让叶子小姐弹琴,含泪写下了这首《送别》。今天再吟唱这首歌,尽尝李叔同的情谊凄美、古道柔肠。

图3 1899年,李叔同(从左至右)与江阳张小楼、江湾蔡小香、宝山袁希濂、华庭许幻园结拜金兰,号称“天涯五友”,1900年摄于上海

1906年,李叔同留学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图4,又至音乐学校专攻钢琴和作曲,于诗文、金石、书法、绘画、音乐、演剧有极深造诣。李同年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他创作的乐歌将西洋曲调与旧体诗词的韵调相糅合,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

图4 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时留影

李曾出演《茶花女》(图5)、《黑奴吁天录》、《黄天霸》(图6等中外戏剧;

曾编印出版《国学唱歌集》,发表《我的国》、《隋堤柳》、《送别》、《西湖》等乐歌;

19113月,李归国后抵沪,加入革命文学社团“南社”,被聘为《太平洋报》主笔兼编副刊画报。李书法、金石精进,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人们评价其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浙、西泠八家”,李出家前将其所刻印章交由西冷印社保存;

图5 1907年,为了赈济淮北的水灾,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了《茶花女》,成为中国话剧史的开端。图为李叔同饰演《茶花女》中的主角玛格丽特造型

图6 1904年,李叔同在上海票演京剧《黄天霸》造型

李曾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弟子中有音乐艺术家、教育家刘质平(图7;文学家、画家、音乐教育家丰子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画家潘天寿;音乐教育家、上海艺术师范大学校长吴梦非等。

图7  1929年刘质平(右2)与弘一法师(右3)、夏丐尊(右四)等摄于上海港“宁绍轮”前

归于平淡

1916年,李叔同同事夏丐尊偶见日本杂志关于断食可“身心更新”的文章,当时,正罹患神经衰弱症的李叔同读后即决心一试,于年底入杭州虎跑定慧寺断食十七天,感觉脱胎换骨,著有《断食日志》(图89。李叔同体验到佛门清静,感觉良好,并取老子“能婴儿乎”语,改名李婴,示脱胎换骨之意。回校后,他虽教习如常,但茹素诵经,言语中机锋已现。第二年春节,李叔同以居士身份再入虎跑定慧寺习静,适逢马一浮介绍其友彭逊之削发出家,李大受感动,当即皈依了悟和尚为在家弟子。1918819日,李叔同入虎跑寺正式出家,法号演音,号弘一,同年10月至灵隐寺受戒。

图8 1916年,李叔同听闻“断食”以修养身心的方法,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17日。图为李叔同入杭州虎跑定慧寺断食后留影

图9 图为李叔同出家时的杭州虎跑定慧寺

李叔同转身为弘一法师后,以戒为师,奉扬佛法。他云游参学,严持律仪,所有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无不谨慎躬行诸律。他曾以四年时间完成近代佛学经典巨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1931年,弘一法师发愿弃舍有部律,专学南山律,从此由新律家变为旧律家。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尊胜院结夏安居期间,他潜心圈点校注“南山三大部”,佛教界尊他为近代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图10

持戒严谨的弘一法师,在云游弘法及著述度众外,对于佛教和国家荣辱存亡系念于心。1937年七七事变后,弘一法师自青岛讲律结束,回到深受炮火威胁的厦门,他曾伤心地向弟子们表示:“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国难于一万,不能为释迦如来张点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一无所用,而犹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

图10

后在闽南弘法时,战事日益紧张,各方好友劝他避入内陆,他却“为护法故,不怕炮弹”而坚留不去。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他作《红菊花偈》,表达自己殉教流血的爱国热情,又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主张,并把自己的住屋提名为“殉教室”。(图11

1942年,弘一法师居于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102日,“示现些微疾病,6日断食,只饮水。”7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1010日下午,法师在一张纸上写著:“悲欣交集”交妙莲法师,并嘱咐注意:“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念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说完话,乃默念佛号。1013日(农历九月四日)晚上8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弘一法师安详往生,时年六十三岁。七天后,法师在泉州承天寺火化,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遗骨分两处建舍利塔,一在泉州清源山弥陀岩,一在当年落发处,杭州虎跑定慧寺。

图11 1938年,各界人士纷纷劝弘一法师赴内陆躲避战火,法师婉言谢绝并坚持留于闽南弘法,并书写“殉教”横幅以明志,摄于漳州梅园_

弘一法师由一个翩翩公子、而风华才子、再博学先生,终为高僧大德,法师为人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图1213

图12  1013日(农历九月四日)晚上8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弘一法师安详往生,时年六十三岁。

图13 泉州清凉山温陵养老院弘一法师涅槃处

俚语说:提得起,放得下。人生在世却难实现。否则,人世间就不会有兄弟反目,朋友背后捅刀子——有的是为大资本,有的则为蝇头小利。现在微信上劝人退让与妥协的警语甚嚣尘上,真正把道理说通的寥寥。李叔同由绚烂向极简的转进,是最好的示范,其中心支撑,是才华横溢躯体包裹之中的自然之心,这样的物体结构,心灵之光挣脱而出的概率极小,舍弃、决裂的痛苦心里历程的阻滞是其中之一。弘一法师之所以为大师,是由才华横溢向行高于众的飞跃!

长按关注人文武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对惊艳!弘一大师鲜为人知的另一重身份
福建游纪2023-8 泉州开元寺
弘一法师108罗汉图,百态尽显,值得收藏!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经典高清图
弘一法师 《断食日记》
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师名人最后都会选择出家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