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以致用,不知不觉已经开始

今天这篇文章,估计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依然决定照这样发,因为这完整地展现了在践行“七个习惯”过程的破与立。

参加为期两天的《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研习,授课的老师第一天真是差点帮我讲睡着了。自然,对第二天也没有什么好期待的。

第二天教学的内容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依然是同一个老师,我却没有继续打瞌睡。是什么在让听课的状态发生变化呢?因为,今天讲授的“双赢思维”,是我没有能够理解其本质,练习的时候做得最不得心应手的。

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部分举了一个例子,而这个例子经常都在我家上演。

场景:妈妈回到家,看到本该学习的儿子正在打游戏。

妈妈:你的功课做完了吗?

儿子:那个功课有什么可做的?学也学不懂,学来有什么用?

妈妈:现在不学习,以后能够做些什么?

儿子:xx现在就没有上学了,他自己开了一个小卖部,他的时间全由他自己说了算,还不用做这些狗屁题目。

妈妈:你认为你去开一个,也能像他这样吗?你看看你姐姐

儿子:是,我姐姐读书用功努力,现在在医学院成绩优秀。以后是一个著名脑外科医生,没准还要获得诺贝尔奖。她优秀她优秀她的,关我什么事?

啪!儿子站起来,走进屋子关上门。

这个场景里的妈妈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我和儿子的对答中出现过。

随着自己的学习,我意识到这样说不利好,但是怎么说才利好,我是非常迷茫的。

“七个习惯”里说,上述场景中出现的这些语句称为自传式回应,就是妈妈以自己的故事、经验、偏见和价值观为标准,对他人所说的内容进行过滤,去尝试分析对方、给别人提建议(状况都没有完全掌握)、去评价、去猜测。而我们忘记了最重要的:

倾听是为了理解,而不是回应。

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老师仍然只是在给出概念、图表,观看视频,结合自己讲一讲。

他说:怎样的表现才是理解呢?首先,倾听者必须警惕自己的潜意识,告诉自己我是要去理解他,确立这样的思维。然后采用“反应情绪+感受和内容”的表达方法去回应。

比如在上面的场景中:

场景:妈妈回到家,看到本该学习的儿子正在打游戏。

妈妈:你的功课做完了吗?

儿子:那个功课有什么可做的?学也学不懂,学来有什么用?

这时候,妈妈应该关注到孩子的情绪:烦躁。

妈妈的回应变为:那个学不懂让你觉得很烦躁?

孩子的回答可能是:是的,那么难,而且学来没有什么用。

妈妈关注到孩子的情绪:烦躁

我内心很想说:你是因为学不懂,才烦躁的吧!

这就是在真实场景中,我想到的而且会说出来的。我想要尝试着改变,我开始追问老师,试图让老师来帮忙辨析,老师只好拿出时间练习。

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孩子,他的每一句回答,我第一反应都是自传式的,我要去评价,要去分析,要去建议。即便我知道我需要做的是同理心倾听,那些自传式回应的句子还是咕噜咕噜往外冒。

经历了对老师的追问,我也看清了自己在第一天学习中的潜意识:你所讲只是在重复我知道的,而且方式还不吸引人。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我主动改变这一局面。我要就我不理解的进行追问,形成一种思维碰撞的场域。果然,这一招奏效了。

这就是“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以终为始的践行。审视潜意识不易,建立新的思维模式更不易,如果不去试,那就成为不可能了。试了,行动了,就发现即便不易,也还是能够做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会孩子自己学习(转)
说得太对了!这个爸爸从不辅导孩子作业,理由让人深思!一天我在图书馆看书,对面坐下一对母子,看样子应该是刚刚放学,妈妈带着儿子来做功课的。一打开作业本,话痨般的小男孩就开始说
单亲妈妈吐槽:儿子叫我不要管他功课
怎样跟孩子聊天?
接受父母是一辈子的功课
我用自传与儿子沟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