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让思维可见

徐颖老师执教《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

师:出示教材的阅读提示

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接着出示学习提示:

一边读课文,一边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

生自读课文。

师:刚才读书的过程中画了问号的请举手?

很多同学把手举起来。

师:刚才读的时候画了问号,读着读着开始画的问号得到解决的请举手。

大部分都把手举起来了。

师:现在问号依然在你书上,依然是你自己的问题的还有吗?

生:第10自然段。两粒豌豆为什么要打起滚来?

师:你为什么想到的是这个问题?

生:它们为什么是滚而不是飞呢?

师:不飞而要滚。你觉得最快速的方式是直接飞?生活中你见到的觉得最快速的方式是滚还是飞?

生:飞

师:原来这位同学觉得跟平时快速的方式不一样。(师板书:不一样)

生:豌豆也有家庭地位吗?

师:它们有生命吗?

生:有

师:但是有家庭地位的区分吗?你有没有见过卖菜的人说:“快来买,这是豌豆老大?”

生:没有

师:因为我们没见过,所以有了这样的问题。(师板书:没见过)

师指着板书:我们就像这样,问问自己是怎么想到提出这个问题的。

生:11自然段说它像囚犯,后面又说它长得很好。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读到“囚犯”的时候觉得它肯定不好,读到后面又说它长得很好。

师:囚犯怎么能过得好呢?你了解到那些告诉你囚犯没有多的这么好的。

生:对

师:这就与前面有了

生:有矛盾。(师板书:有矛盾)

师:你又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还有一个自己的优点,就是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思考。

师指着板书:原来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曾经有了这样一些想法,所以才有了问题。问问自己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然后把自己的问题写出来。

这个教学片段有两点让我击节称赞。

一是:“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个任务的呈现方式。


第一次读教材的时候,我发现接下来第二课《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提示把问题写在旁边和文后。所以我思考这一课的时候就在想:我要在阅读提示出来之后就让学生把问题写在旁边和文后。

徐颖老师的处理是:第一次读,在自己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交流之后,再把自己的问题写出来。

多了一个画“?”的过程,就照见了我在思考中的不儿童本位。学生刚刚接触提问策略的学习,阅读过程中有问题可提本身就不容易,还要他们马上写下来。这是属于生拉硬拽。这就让我想起,我自己第一次像学生一样读文本的时候,我尝试着提一些问题出来,那个过程真的是不容易的。

二是:提问策略单元教什么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策略单元教什么?教怎么提问。针对全文、针对写法等等方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那就是问题产生的过程是什么?

有问题是一种本能,我们不一定那么清楚问题产生的过程。如果,我们清晰问题怎么在我们头脑中产生的,因为与先前的认知不一样,有矛盾,或者以前根本就没有见过,因为这些我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问题。学生只有理解了问题产生的过程,才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从本能的提问推回去,见证这个问题产生的过程;在明晰问题产生过程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层层拨开思维的迷雾,让思维可见。老师的总结特别到位:原来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曾经有了这样一些想法,所以才有了问题。

所以,在接下来的写问题环节,孩子们的书上满是即时贴,问题开始多起来了。

让思维可见,真正得到了实现!于我的启示是真的要养成探寻学科逻辑、生活逻辑、学习逻辑的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实录
谈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面试必备:四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逐字稿
教师教学技能大全(共七项)
谈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试讲教案及备课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