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四上四单元解读(徐颖)

一、学习新课标

每次备一个单元,都会把新课标再来学一学。每次这样的学习,都会有新的体验。学习新课标中研究统编教材,用好统编教材的过程中学习新课标。

学习任务群的整个目的就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这个主动学,除了意愿上,还要老师设计学习活动,通过他的实践,通过学习学习学习。

整体感知、联想想象就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文学语言和形象是相互依存。讨论神的形象是必须要依靠文学语言进行。

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就是要去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神话就有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等很多的类型。

不是老师查找了很多资料,觉得有很多话要给学生说,就在课堂上一直讲一直讲。一定是学生自己去学。

提供了多条学习的路径:提取关键信息。在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就要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这个和思辨性阅读中有依据的阅读是一致的。

能发现作品优美词句、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就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关键语句,在这个任务群中的重要性。这也就是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

转变一种教学观念,学习任务群追求的是深度学习,是有思维的学习。做中学,用中学。

二、单元整体分析

三个语文要素怎么落实?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语文要素。第一个条和主要学习方法相吻合,整体感知。

第二条对应的就是联想想象。

我们很清晰的看到课标里提到的学习方法和语文要素的要求是一致的。

这个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是第二条。第一条是起到辅助作用。你要感受神奇的想象,你是不能离开故事。神奇想象千万不能看成故事里的一个一个散点。应该是整个故事的神奇,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才能看出神奇。

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才能把握神奇想象,也才能感受人物的鲜明形象。感受了想象,激发了想象,我们才能展开想象。

我们把目光移向课后题。

精卫填海对理解意思更加多一些。统编教材中的古文在人文要素上和本单元融合,但是作为小古文,他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所以,读特别重要,读到背下来。

第三篇课文,读好众神的名字,就利用名字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故事中哪个情节触动了你,就是故事的神奇和人物形象。

第四篇综合了前面的学习,顺着这个想象力把拣石头的过程想象得神奇。

学习目的就是在交流平台里找到的。培养想象力好奇心,受到审美熏陶。

三、学习任务群设计

按照课程组专家提供的步骤,一步一步走。这让我受到很多启发。但是我在想,这些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入手?

1.设计教学目标。

第1条,指向生字词,整体感知。

第2条,指向语文要素的第一条,更强调我们把整篇课文独好。

第3条,指向了第二条语文要素,在具体的学习路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借用了新课标里的学业质量里边的描述的路径。

第4条,把读书吧和单元习作做了一个整合。

2.设计单元评价

有了单元评价,活动更有指向性。

设计单元评价之前,我首先想了学完本单元我要搞一个什么活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专家指出,故事交流会是一个展示学生学生所学的重要方式。虽然这个方式在思维方式里属于比较低阶的。

检验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是多维度的,不是一张试卷所能概括的。第一个活动对应的就是对应读书吧,读整本的书,读得怎么样呢?

第二个活动,看到学生把课堂中的所学用到生活中来。

第三个活动指向习作。

这样的评价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我把课标要求先找到,课程的年段目标,分解为完成情况评价和态度评价。我是一个总表,我们进行加工,加上“我”字就是自我评价,去掉“我”字就是相互评价。

既是能力评价,也是方法的引导。

我读了吗?我能给别人讲吗?我能记录自己的感受了吗?

第二条,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这句话是写给老师看的,我们要写成学生能够读懂的语言。我能勾画出故事中的重要词句。孩子是没有耐心去判断什么是重要词句的。提取主要信息是需要训练的。那么怎么训练呢?请看第三条,能借助勾画的词句讲出故事的神奇,哪里能够看出神奇?我是从哪里感觉到故事中人物怎么样?

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有了抓手。

中年级这个习作要求并不是那么难,只需要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故事的经过就可以了。故事完整通顺,学生在表达,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打好基础。语句写通顺,是重点要关注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学生需要训练的。

评价表是一早就给他们,他们就要沿着这个评价去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态度的评价。看一看学生真实的想法。提示我们,学生学这些都是身心愉悦的。关注态度背后的学习情感和心理。

如果学生真的不感兴趣,我们还真的需要去探究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进行疏导。

每个环节结束之后,就可以制成这样的量表,让学生自己评一评。

3.设计单元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在一种情境中促使他去学,而且用这个来解决问题。

遇到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活动情境?还是用一种文学情境(把学生带到故事中)?生活情境?

这三种都是可以的,有的时候还可以合起来用,这里起到单元前置的作用。

本单元情境创设: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远古时代人们集体创作的故事。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和大自然的斗争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让我们一起读神话、讲神话,然后编一个自己的想象故事。(任务前置)

单篇文学情境:

很久很久以前,没有……还没有……(引导学生体会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当我们走进具体的一篇的时候,单个的情境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去探索什么之初,这个是怎么来的?同时这句话是有魔力的。单元活动情境和单篇活动情境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真正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助学系统打散,分散到课文教学之中。

第一个读神话故事。读中学习生字词,发现神奇的字词。除了课文中的神奇字词,语文园地中好多也是神奇的。这个任务的学习不一定就是在课堂中学习。

第一个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来,是唤醒型的。把这个单元视作一个整体,在一个统一 的框架下进行。【也就是预习的时候也用任务来统整】吻合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

有了这个铺垫,我们就是讲好神话故事。这个讲是跟着作者来讲。这个讲是一个综合的,每篇课文结束后,每个孩子都来讲一讲故事。

第三个就是习作。

为了完成这个,我们是安排了几个小任务,一步一步发展的。

这个的单元的核心知识就是如何读神话故事。

随着学生初读、精读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必须下苦功夫设计每一个学习任务。

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读、写、思。

做得细心的老师,还会去开发一些学习单。这里的第2条要求,是不是和提取主要信息做交流。

整本书的阅读要从这单元就接触。1.了解一下这个世界有哪些神话故事?挑选一本开始读。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学生不会选择。偷懒的小调皮有可能会把幼儿园读的神话故事拿过来也算一本书

学课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要让学生多动手思考。

应该两条腿走路,第一条就是我觉得一般学习路径应该提前让学生知道。学生就很清醒,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第二条就是结合文本分析。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这样的语言特点显然与来自于希腊的神话表述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语言的学习上还是要注意差异性。

任务三关于习作,我们后面讲。

每一次走进课文,我都会做一个提示栏。我就会把课标里的四个活动都揉进来,每一次都有至少两种活动在里面。

我把插图连起来。审美的培养不光是文字,还有插图。

第一组,主要是针对世界的改变。第二排主要是盘古的改变。这就是一种梳理与探究。孩子明白了,就会知道借助词串、插图讲故事。

词串的提供是语言素材,孩子们就会能够用词准确。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作者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吴忠豪)当他讲清楚之后,我们再把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词语交给他,他就能够理解了。

讲故事,就要讲好故事的神奇。讲好故事的前提就是想象。在这里就有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

学生理解一篇文章,总是从内容入手。老师要把他带到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对故事的神奇之处。

读是说的基础,说完以后还要读。

第三个讲,就不能讲得简单,你可以把重点部分讲得神奇一些。刚刚学到的这些都可以作为讲述的支架。

这个故事很长,可以小组讲,分成两个部分讲,交流讲,轮流讲。还有一个要注意,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我们要关注到。

开头,我们这个像大鸡蛋。大鸡蛋可以孕育什么?第一课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要关注到“很久很久以前……”,就可以作为他的经典开头。

老师们平常都关注到盘古创造了世界,牺牲精神。忽略了大鸡蛋,这个大鸡蛋,隐含着的其实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第三个活动,如果我们开始就问。那就变成了一种印证。改变这个顺序,学生就能从不同的维度来理解,来感受。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编这个故事?体现祖先的精神,这就是以文化人。

第一课我讲得很清楚了。

策略一:巧用词串教学,把握故事大意,了解经过

我特别喜欢词串教学。它可以多层落实生字词学习,可以梳理探究,课文内容、课文表达等多维度勾连。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盘古开天地》

混沌 清而轻  缓缓上升  重而浊  慢慢下沉

翻身        精疲力竭  倒下  创造

《精卫填海》

炎帝 少女  女娃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 宙斯  赫淮斯托斯  赫拉克勒斯

黑暗 长夜  悲惨 驱寒取暖  驱赶猛兽

盗取 惩罚  饶恕  坚定  遭受 屈服

精卫填海,第一组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第二组就是精卫的动作。女娲补天可以补充哪些词语呢?

策略二:巧用图表支架把握故事大意,讲清经过

上古神话,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展开想象,不仅把故事讲清楚,还要讲出神奇。

展开他想象的空间。思维是内核,语言是外显。一定是拓展思维在前。我和谁谁过一天,这个谁就是需要打开的,唤起学生思维。在哪里过一天,这也是打开思维的过程。不断打开思维,不断打开思维。最后才是关注语言的生动。相互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守株待兔》说课稿
【学思行研修】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张慧中
敲黑板!黄冈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第一名的教案亮点在哪?
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大单元|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任务群
13精卫填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