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8|《儿童教育心理学》

阅读书目:《儿童教育心理学》阿德勒

阅读时间:2023.1.8

阅读页码:39-72

内容导图:

边读边想:

今天的阅读中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触,觉得这个版本翻译得不好。今天看了三个章节:(第三章: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第四章:正确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第五章,儿童的自卑情结;第六章,防止儿童出现自卑情结。从章节标题上看,是很有逻辑的。但是行文内容很乱。

第五章的“消极语言会剥夺孩子的希望”就应该是安排在第六章,防止儿童出现自卑情结里等等。

于是,我对这两张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自卑情结的概念,自卑情结的表现方式,教育者如何理解他们从而展开引导。当然也许是我的浅薄,并没有读懂其中某些部分。那这算是我对这个章节的内化吧。

其实,正确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和防止儿童自卑做的事情是同一件事情。儿童基于他的成长环境,形成了的这些种种表现,作为学校教育者有矫正的义务,但千万不要夸大自己的作用,认为能够矫正所有,或者说试图去矫正所有。在阅读这些章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应对方法就是“理解他们,友好温柔地对待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对此,我深以为然,并且努力在建立这样的意识。

但是如同书中所举的那个“获取特权的小手段”中所说的懒惰,有些孩子以“懒惰”来获得关注,以“懒惰”来掩饰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人们会说,如果他不懒惰,就会……)。面对这样的情况,过多的关注,让他觉得窃喜;但是不关注,只会让自信丢失得更彻底。那么教育者该如何是好?我希望得到一些策略性的指导,当然我知道这属于一人一方的事情,不同的孩子境遇千差万别,策略自然不同。或许,这是属于我发挥的空间?哈哈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人格教育
教育始于了解——《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
儿童教育心理学5
其实,自卑,真不是缺点
我们对问题儿童了解多少?
《儿童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一):帮助你更加了解孩子行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