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析动煤行情时,应避免的十大坑(系列二)

3月24日找煤市场成交参考价

蒙煤4500K1.0S:427(-3)

蒙煤5000K0.6S:481(-2)

蒙煤5500K0.6S:544(-2)

山西煤5000K1.0S:477(-2)

山西煤5500K1.0S:540(-2)

上一篇文章《分析煤炭行情时,应避免的十大坑之前两坑》写了十大坑的前两点,今天接着写。

第三点,当不了解基本面情况的时候,不要去过多的跟着消息去炒作,认清煤电贸易的不同环节在整个煤电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当某些环节发生某事儿的时候再评估其影响;

(1)首先如铁路费用的下调。农历春节前,西安局有通知调整铁路运费的情况,在年前文章《神华2020年第一期长协价公布与西安局调整铁路运费的解读》也有过汇报,乍一看铁路运费下调就理解为对北港价格的利空。但实际情况是,西安局发港口的量占整个环渤海港口的总调进量的5%不到,即西安局在“铁水联运”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根据其角色确定影响力度,知道运输线路,分析其降价背景和降价目的来确定最终会导致的影响。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对突发事件做评估的正确方式。

2)另外本月初时候,国铁集团有关于降低部分铁路货运杂费有关事项:运杂费迟交金、货物保价费、声明价格费、集装箱延期使用费、货车篷布延期使用费、货车滞留费实施阶段性减半收费政策。这些费用在煤炭铁路运输总成本里边儿占比量很低,算下来统共也就降1-2块钱,降的力度如隔靴搔痒。对市场行情也就起不到多大的影响。

(3)还有港口发运倒挂的问题,现在发港口确实倒挂,但是只是针对普通的贸易商而言,那些矿发的企业发运并不倒挂,只是发运利润降低了而已,也正是这种倒挂,导致了现在市场上的变化,贸易商被淘汰,矿发户与下游签订长协合同,扩大市场份额。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北港发运倒挂,但是发运量并没有减少的原因,因为发运主体变了,由原来发运户为贸易商和矿发户平分秋色的结构,转变为目前以矿发户为主体的发运结构,矿发户的发运成本远低于普通贸易商的发运成本(这个结构性的思维,在后边儿会专门再讲)。

同样也是因为此,倒挂并没有导致北港价格上涨修复倒挂的原因,再推一下深层原因,这是基于铁路运力宽松,港口集疏运效率增强,贸易模式转变,内陆消费增速大于沿海地区煤炭消费增速的必然结果。所以,并不要认为发运倒挂就是对港口价格的支撑,也不要认为港口库存下降就会导致港口价格大幅上涨,要考虑更生层次的原因,考虑北港作为动力煤的分析重点角色的转化,考虑市场深层逻辑的变化趋势。

(4)同样的如此次疫情对煤炭行情带来的影响。《疫情对节后动煤市场的影响》,只有在认清煤电供需的特点,认清政策的逻辑,知道煤电的供需特点,才能得出“供给的变化弹性大于需求的变化弹性”的概念,即在年后的疫情最严重的时间段,产地煤炭供给的减少速度大于下游终端的需求减少速度;而当疫情缓解到结束的时候,产地的供应增加速度会大于下游终端需求的增加速度。

总结:以上只是举了4个例子,当然还有很多,私下有机会可以交流。总结一下就是在分析行情时,首先一定要知道产业的运作模式及其变化方向。认清煤电贸易的不同环节在整个煤电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在基本环境变化以后这个角色的重要性的转化。

第四点,理清楚产业政策逻辑,知道政策的引导方向,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特别针对动力煤,明白其“自上而下”的传导过程, 明白政策导向,之前有文章多次聊过相关问题《详解动力煤产业政策逻辑》

(1)首先供给侧改革明白其阶段性重点任务:全面去产能(2016年)—→结构性去产能(2017-2018年)—→先进产能释放(2019—现在—以后);

(2)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积极财政政策就在于在存量市场做经济结构的调节,就是挤压某些行业的利润空间,引导发展其他行业(煤电产业就是被积压的对象);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尽量少增发货币,做存量市场(近期由于疫情的问题,政策上略有变化:积极地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但基本的定调没有改变,发展趋势也就不会改变。

(3)降低社会生产成本的引导意图:降税,降费,降铁路运费,降电价(电力系统改革)等等,这些引导意图必然是增加上游资源品的供给,引起对应商品的下跌。

(4)另外还要理清楚政策的关系,出于各种目标制定的政策之间有的可以互相协同、持续推进,有的则互相矛盾,需要不断调整。比如煤电联营不但可以缓解煤电矛盾、保障煤炭供应,而且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是一直力推的政策;而276工作制、限产等去产能政策因紧张煤炭供应形势未能继续执行,转变为了330工作制、释放优质产能等增产保供政策。

由局面变化导致的政策间矛盾会视其轻重缓急慎重权衡后作出哪些继续执行、哪些暂缓执行的选择。(这就涉及到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的的转移问题,后边儿也会详细讲到)

总结:在中国做大宗,特别是中国有定价权的商品,“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决定了读懂产业逻辑的必要性,以上对动煤产业政策的理解,目前停留在上述阶段,仅代表个人当下看法(可能后边儿政策有变,理解也会有变,也可能后边儿自己再想想,对政策的理解也会有完善)。大家有不同想法也可以去研究,笔者在此只是想提供一个方向供大家探讨。

笔者一直想要做一个政策梳理的时间轴,分阶段,分结构,分主次。只是目前还没想好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后边儿有时间再做了。

今天主要写的这两点,比较多的是对以前的文章观点逻辑的重复和梳理。同时也有补充,比如对供给侧改革的理解,供给侧改革明白其阶段性的任务重点:全面去产能(2016年)→→结构性去产能(2017-2018年)→→先进产能释放(2019—现在—以后较长一段时间);

截止目前共计聊了4点,还有6-7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待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期积极因素助力,产地煤市平稳运行煤炭市场网   |     2018-08-16 09:12
动力煤价将面临拐点吗
2018年煤炭进口创四年新高 今年煤炭进口或继续收紧
动力煤价突破700元大关 煤炭产能释放难解“近渴”
决定煤炭价格走势的核心逻辑是政策影响下的供需,而不是政策本身!
煤价下行拐点渐近 业内预计明年3月可能迎来一轮暴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