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尘世走笔』王淑英丨老话说得好

老话说得好
                                   作者:王淑英

娘说话时总爱恰当地带上一些老话,这些老话大都是祖祖辈辈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我从这些老话中懂得了很多生活常识,也明白了很多人生哲理。

立冬不锄菜,别把老天怪。

那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晚,立冬时节,我回到老家,见村外满地的白菜仍然舒适地沐浴着太阳。

“闺女,又回来看你娘啦?”邻居大婶热情地打着招呼。

“嗯,帮我娘把白菜锄回家。”

“早着呢!你看这老爷儿(太阳的俗称)多好,让它们多长几天吧。闹天道的时候再锄也不晚哩。”

娘拿着铁锹铲下棵棵大白菜,说:“老话说的好,立冬不锄菜,别把老天怪。这会儿看着天儿好,一宿大风可能就把菜冻了。哪年没有冻了菜的?有一年有好多家的白菜让大雪给埋了。凡事赶早不赶晚。”

我把白菜抱到三轮车上,码整齐:“娘说的对呢,古代有个叫朱熹的人就说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娘说:“就是嘛,还没下雨就要筹划好,谋划好。人家说的绸缪是这意思不?”

“对,和'立冬不锄菜,别把老天怪’一样的道理呢!”

吃千吃万,不如喝粥吃饭。

母亲生日那天,我特地回到家,想给她改善伙食。

母亲是个极其节俭的人,平时做饭少油没盐的。我多次劝她把饭做精细些,多放些油,多吃些肉。可她总是说,老话说的好,吃千吃万,不如喝粥吃饭。

“借口。”我总是心里嘟囔着。

中午和饺子馅,我说:“多放点油和肉,一年就这一个生日,还不吃顿香喷喷的。”娘说:“行,你爱吃就多放吧。”

吃饭时,我吃着一咬流油的饺子,问娘:“好吃不?”娘看着我贪婪的吃相,点点头,满意地说:“好吃!这是我一年里吃的最好吃的饭了。不过,你们平时可别老是这样吃啊,老话说的好,少吃荤腥多吃素,没有医生开药铺。”

下午,我回到家,打电话给父母报个平安。是爹接的电话,爹压低声音,支支吾吾地说:“你娘不让我给你说,饺子太香了,她吃不下,吃饭时装装样子,好让你高兴。现在在厨房吃咸菜喝白粥呢……”

活到老学到老,八十老婆儿不算巧。

早上起来叠被子,看见娘的被罩开了线。娘眼花得厉害,纫不上针了。我找来针线,黑线板上有纫好的针线,凑合着用吧,省得再纫针了。于是浅粉色的被罩上爬上了一条七扭八扭的黑色蜈蚣。

将近中午时,屋里明亮多了。我来到娘的屋子,看见娘正站在床头,对着窗户纫针。她左手捏着针,尽量往远处伸,右手拿着白线一次次往针眼里送,不时把线头捻一捻,再次重复着上面的动作。那条我用黑线缝过的被子摊开在床上,黑线已经拆下来了。

“你闺女都眼花了,你还逞强呢!我帮你纫。”我笑着夺下娘手里的针线。

我把线在针上勒一下,线自然变细了,然后折一下,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露出一点点,右手拿着针,在露着线的地方轻轻一放,轻松纫上了。这种纫针方法是我从网上学的,练了好多天才学会的。

娘看傻了,说活了八十岁了,还没见过这种纫针方法呢。

我骄傲地说,这方法好吧?眼花的人也不怕纫针了。

“教教我,快教教我。”娘像个好学的小学生似的央求我。

“这法子得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你这么大岁数了,别学了。教你学的工夫,我早就缝好了。”

娘不高兴了,说:“我多大岁数了?才八十咧。老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八十老婆儿不算巧。”

我一步一步教给她,她不厌其烦地反复练。

叫娘吃饭时,我看见娘正潇洒自如地缝着,那细密的针脚,让我感觉她不是在缝补,而是在绣花。

娘跟我学纫针的方法,我要跟娘学认真的品质。

蛆糊的枣先红,尖刻的人先穷。

杜甫说“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可见枣子的魅力有多大。老家院子里有两棵枣树,农历八月十五回娘家,院里的枣树上结满了诱人的枣儿。每次回去,娘都会精心挑选一些枣子让我吃个够。

去年,走得饿了,一进家门我就迫不急待地伸手去摘,娘在屋里急忙喊:“别摘红的,别摘红的!”我纳闷,娘最疼我了,今天咋了?我撅着嘴说:“红枣最甜了,不让我吃,给你哪个宝贝闺女留着呢!我偏吃。”我一边说一边掂起脚跟摘下枝头那个最红的,放进嘴里,咔嚓一声,又脆又甜!

“哎啊!”我一声惊叫,把手里的半拉枣扔出一丈远,嘴里的枣也呕了出来。

“吃出蛆来了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说不让你吃红的,你还说我偏心。”

“娘,你怎么知道有蛆呢?”我又吐一口唾沫,惊魂不定地问。娘知道我是天生怕蛆的。

“老话说的好,蛆糊的枣先红,尖刻的人先穷。”

“为什么蛆糊的枣先红呢?”

“可能有的枣更甜些,结果把虫子招来了。被虫子咬了,枣就先红了,这是病态的红,不是自然红。”娘又拉住我的手,嘱咐我说,“做人呀,得从枣身上找教训。不管干什么都不能过于争强好胜,说话不能过于尖刻,否则会引祸上身的。”

我一边漱口,一边点头。

树老叶儿稀,人老把头低。

娘的房门前有一棵香椿树,我们小时候,每到清明前后就上树挠墙往下扒香椿,一树的香椿芽陆续能吃一两个月。可是近几年,一直到谷雨了才慢吞吞吐出几个小芽。娘看看它,说:“老话说的好,树老叶儿稀,人老把头低。这香椿树老了,也学会保护自个儿了。”

我说:“人老了,腰椎和脊椎都老化变弯曲了,头自然就低了。”

娘说:“人老了,懂得了有些事低低头能过去就过去;人老了,才知道天外有天,学会了低调做人,你没见那谷穗,越饱满的才越是低着头呢。”

老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了疑难,问问便晓。老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承人,每位老人都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文化长河。

请善待我们的老人,从他们身上撷取朵朵智慧的浪花吧。

王淑英

王淑英,

女,

博野县人。

爱好旅游、

骑行、

文学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前槐枣,后杏榆,东榴金,西柿银
老家的树
寸草春晖:娘的针线筐(赵成海)
结满枣子的树
农村老话说这些植物开花都与福祸有关!你信吗?
农村俗语“香椿过屋,主人恐伤”什么意思?栽种香椿树有啥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