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皮肤组织病理学: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毛囊炎指毛囊上皮内有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周围炎的毛囊周围结缔组织中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二者可是感染性的,也可是非感染性的。前者以感染性多见,浸润细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毛囊炎、疖肿等;后者以非感染性多见,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如毛囊性扁平苔藓、发生在头皮的盘状红斑狼疮等。

除掌跖、指趾末节背面、唇红区、龟头及大、小阴唇内侧等部位外,毛囊遍布全身。不 部位的毛囊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头皮的毛囊长而宽,毛球深达皮下脂肪,毛囊中这粗而黑的终毛;成人面中部对唱鼻或鼻旁的毛囊短而宽,毛囊漏斗部宽,开口大,中央有毳毛通过,周围有丰富的皮脂腺;四肢的毛囊短而细。

毛囊分漏斗部、峡部及毛囊下部。皮脂腺导管开口于漏斗部,为漏斗部与峡部的分界。有时毛囊受炎症破坏,但立毛肌存在,可见毛囊被破坏后纤维化的残迹。毛囊漏斗部上皮与表皮无异,有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角质层呈网篮状。

毛囊漏斗部可发生不正常角化而不伴 炎症。如粉刺及粟丘疹在毛囊漏斗部有成层的正角化细胞;毛囊角化症在毛囊漏斗部见到角化不全栓;扁平苔藓及盘状红斑狼疮毛囊内为正角化栓;毛发红糠疹毛囊则为角化不全及正角化相互交叉存在的角栓。

毛囊开口内有时可见 一些正常寄生的微生物,如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毛囊虫等,毛囊虫在鼻及鼻周毛囊漏斗部尤易见到。有时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漏斗部见到许多微生物。

一、毛囊炎

毛囊内有炎症细胞浸润的称为毛囊炎。

分类:(毛囊内炎症细胞浸润深浅):浅表性和深在性;

(病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病程):急性和慢性。

(一)浅表感染性毛囊炎

炎症细胞仅限于毛囊漏斗部,致病原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脓疱,无明显自觉症状,愈后不畄瘢痕。病程大多为急性。

组织学特点:

毛囊漏斗部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毛囊漏斗部周围、浅层血管周围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浸润,还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有时炎症可致毛囊漏斗部破裂;

病变部位特别在脓液中可见病原菌。特殊染色。

1 急性浅表性毛囊炎或毛囊性脓疱病

毛囊口角质层下脓疱,脓疱内有许多中性粒细胞及坏死上皮细胞等;

脓疱周围表皮细胞间水肿;

毛囊上部周围结缔组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浸润;

致病原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Gram染色可在脓液中找到。

临床特点:与毛囊开口一致的浅表针帽大小脓疱,中央可以一毛穿过,四周围绕红晕。用天可愈,不畄瘢痕。好发于头面部及四肢。

2 皮肤癣菌性毛囊炎

由亲动物的表皮癣菌如狗小镊子菌感染引起的体癣及念珠菌感染的炎症较明显。引起浅表化脓性毛囊炎,可见 毛囊角质层包括毛干、毛根鞘及毛囊漏斗部角质层内找到孢子或菌丝,必要时作PAS染色。

3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水痘

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水痘等皮损可发生在毛囊漏斗部。在毛囊漏斗部上皮可见具有苍白淡染胞浆及边缘浓染呈钢灰色胞核的气球变性的棘细胞和多核表皮巨细胞。

4 二期梅毒疹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为毛囊性化脓性炎症。银染在皮损中及脓液中可见梅毒螺旋体。

(二)浅表非感染性毛囊炎

1 粉刺

毛囊漏斗部扩张,其中角化上皮、皮脂和微生物如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等;

毛囊开口狭小;

毛囊上皮因内容物压迫变薄。

临床特点:与毛囊一致的小丘疹,用力抗日 ,自毛囊口可挤出角质粉刺状物。分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前者在毛囊口可见黑色或灰褐色角栓。

2  寻常痤疮

毛囊漏斗部扩张,其中角化上皮、皮脂和微生物如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等;

毛囊开口狭小;

毛囊上皮因内容物压迫变薄;残存的毛囊漏斗部上皮及异物巨细胞。

临床特点:青春期男女常见病,初起为粉刺、丘疹,因挤压、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脓疱,少数病例可见结节和囊肿。好发于颜面和胸背部。

职业性因素如机械刺激或经常与机油、石油等接触者,可在接触部位出现痤疮样损害,如油性痤疮,组织学改变与寻常痤疮相同。长期服用卤族元素出现的碘疹、溴疹早期面部呈冷冷样改变。卤素皮炎炎症浸润更致密弥漫,还有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丘疹损害在毛囊周围的真皮浅层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脓疱损害为毛囊漏斗部破裂,粉刺内容物进入表皮,在真皮浅层出现灶性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集聚;

若在真皮内中性粒细胞集聚范围广而深,则为结节或囊肿损害,在损害中常见

3 须部假性毛囊炎

见于胡须多而卷曲的男性。卷曲的胡须长出毛囊口,又从皮肤表面折入皮内,折入的毛干成为异物,出现炎症反应。

折入的毛发仅在表皮,引起表皮内微脓肿;

折入的毛发进入真皮,表皮随之折入,出现假毛囊,周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可有脓肿形成,并见异物巨细胞。

临床特点:多发生在男性胡须部位,为毛囊性丘疹或脓疱,病程长者为纤维化性丘疹。有时理发师的手指屈伸面因扎入头发,也可出现相似的组织党改变。

4 坏死性痤疮或痘疮样痤疮

毛囊漏斗部角质层下脓疱;

毛囊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毛囊漏斗部及周围组织坏死,形成小的浅表脓肿,愈后发生纤维化即形成瘢痕组织。

临床特点:好发于前额及颞部,为无痛性毛囊性丘疹及脓疱,中央迅速坏死,愈后畄下痘疮样瘢痕。

5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毛囊主要是漏斗部上皮海绵水肿,其中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也可出现在皮脂腺;

毛囊周围表皮中嗜酸性粒细胞海绵水肿,偶见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表皮内脓疱;

浅层血管丛周围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

临床特点:片状红斑,上有毛囊性丘疹及脓疱。红斑中心消退而向周围扩展。好发于面部、躯干和上肢。

与新生儿中毒性红斑相似。但临床表现不一样。新生儿中毒性红斑为发生在新生儿的红斑、丘疹及脓疱,为毛囊周围角质层下脓疱,疱内有许多嗜酸性粒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

(三)深在感染性毛囊炎

大多由浅表感染性毛囊炎发展而来。毛囊漏斗部病原菌沿毛囊向下蔓延,将侵入整个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成为深在性毛囊炎。以细菌和真菌居多,主要表现为丘疹、结节甚至脓肿,周围常有红肿,自觉疼痛,愈后畄下瘢痕。

早期在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有许多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中央为坏死组织,构成脓肿;

急性炎症消退后,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包括多核组织细胞,成为化脓性肉芽肿性改变甚至肉芽肿性改变;

最终出现许多纤维母细胞,修复损伤、破坏的组织,引起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早期急性炎症阶段脓肿内可见病原菌,必要时特殊染色。

1 疖、痈

整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脓肿;

脓肿内为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包括坏死的毛囊及皮脂腺,偶见残存而尚未破坏的毛囊上皮;

脓肿中央可见成簇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ram染色更清晰显示。

临床特点:疖为炎性浸润较深的结节,红肿隆起表面,成熟时中央为脓栓,疼痛较剧烈,愈后畄下瘢痕。几个相邻的疖肿彼此融合沟通成为痈。痈浸润范围更大更深,上有多个脓头,疼痛剧烈,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组织上病变范围更大更深,深达筋膜。

2 须疮(须部毛囊炎、秃发性毛囊炎及颈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最初为毛囊周围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还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

之后发展为脓肿,毛囊上皮坏死、破坏;

再后形成 肉芽肿性改变,有许多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包括异物巨细胞;

最后纤维化。若有许多类厚红染的胶原纤维束,则为颈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改变。

临床特点:

须疮:发生在男性胡须部位的化脓性毛囊炎。大多发生在上唇靠近鼻部的胡须,严重者可有睑缘炎和结膜炎;

秃发性毛囊炎:发生在头皮的毛囊炎。炎症较深,破坏毛囊,愈后造成永久性秃发。病程慢性;

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或头部乳头状皮炎:发生在后枕部和颈项部的化脓性毛囊炎。病程慢性,皮疹反复发作,愈后成硬结,久之融合成大片瘢痕疙瘩样增厚。

病原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 皮肤癣菌性肉芽肿或Majocchi(马约基)肉芽肿(Majocchi’s granuloma,MG)

毛囊内皮肤癣菌感染后形成引起的深在性化脓性肉芽肿性毛囊炎。

最初在毛囊角化上皮及毛干内有许多孢子和菌丝。不久出现 许多中性粒细胞浸润,成为化脓性毛囊炎改变。毛囊破裂,内有孢子、菌丝的角化上皮及毛干进入真皮成为异物,出现化脓性𩪍性改变。HE染色切片上在毛囊角化上皮及毛干中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可疑病例作特殊染色。

临床特点:多发于成人。好发于有体毛的肢体尤其是胫前,表现为毛囊性丘疹或结节。

4 须癣

由须发癣菌引起的须部深在性化脓性毛囊炎。癣菌一直侵入至毛母质水平的毛干,故脓肿深在。脓肿使毛囊破裂,角化上皮、菌丝等进入真皮,导致化脓性肉芽肿性粒,最终纤维化。

临床特点:在须部为脓癣样、软的结节性炎性浸润,愈后形成瘢痕。

5 黄癣

由许兰氏毛癣菌(Trichophyton schoenleini)即黄癣菌引起的严重化脓性肉芽肿性毛囊炎。活动损害真皮浅层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其中有多核巨细胞和许多浆细胞,可见炎性毛囊。黄癣痂由角化细胞、角化不全细胞、渗出物、炎症细胞及孢子、菌丝等组成。陈旧性损害则为纤维化,毛囊、皮脂腺结构均破坏。

临床特点:无是毛囊性脓疱,干后成黄痂,彼此融合成蝶状,其下为糜烂面或浅溃疡,愈合形成萎缩性秃发瘢痕。患者均为儿童。

6 脓癣

大多为由羊毛样小孢子菌或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深在性化脓年毛囊炎在真皮内有弥漫致密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在切片上 易找到致病菌。

临床特点:由许多毛囊性脓疱组成的隆起性肿块,质软,表面有许多蜂窝状小孔,可挤出脓液。最后形成瘢痕。多见于儿童。

(四)深在性非感染性毛囊炎

1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化脓性汗腺炎及聚合性痤疮

三个病临床表现不同,但组织学改变大致相同,可在同一患者并发,或称毛囊性闭锁性三联征。发病部位不同,组织切片显示不同特点:头皮毛囊多且深在,腋窝富含大汗腺,但基本病理改变相同。早期毛囊及毛囊周围广泛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炎症破坏造成毛囊皮脂腺单位及周围组织坏死,形成脓肿,脓肿可深达皮下组织甚至更深。毛囊破裂在真皮内出现异物肉芽肿反应,可见 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在肉芽肿内有毛囊上皮碎片及毛囊漏斗部内或毛囊囊肿内角化的上皮细胞及毛干。慢性进行中,残余的毛囊上皮不断增生,包绕肉芽肿或恢复正常的毛囊结构,新生上皮在皮内形成窦道,不断对炎症修复,出现许多纤维母细胞及纤维化。在切片上同时见到急性化脓性炎症,因毛囊破裂引起异物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变。

2 穿通性毛囊炎

毛囊口扩张,其中有角化细胞、角化不全细胞,嗜碱性变性胶原及嗜酸性 变性弹性纤维,偶见一卷曲的毛发;

毛囊漏斗部可见穿通部位;

在穿通部位真皮有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变性胶原及嗜酸性变性的弹性纤维;

炎症细胞先是中性粒细胞,以后是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包括多核巨细胞浸润;

弹性纤维染色显示真皮内弹性纤维数量不增加。

临床特点:直径2~8毫米毛囊性皮疹,基底潮红,中心有一角质栓。皮疹彼此孤立散在。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

3 穿通性角化过度症或Kyrle病

表皮反折,其中充满一大的角质栓,内有角化不全细胞和嗜碱性碎片;

有时角质栓不在反折的表皮内,而位于毛囊漏斗部;

反折底部的表皮变薄,颗粒层消失,角质栓由此穿入真皮;

穿入部位真皮出现 异物肉芽肿反应 ,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包括异物巨细胞;

病变部位真皮内有轻度变性的胶原,但无弹性纤维变性。

临床特点:角质性毛囊性丘疹,中央角质性栓易被剥除,遗留凹坑。皮损直径5~10毫米,常多发,可彼此融合。无自觉症状。好发于四肢伸侧。以中年人居多。

与穿通性毛囊炎区别:本病穿通部位大多在表皮,取材时作连续切片;在角质栓中无嗜酸性变性的弹性纤维。

发生在皮肤穿通性疾病有4个:穿通性毛囊炎、Kyrle病、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和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4 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

表皮增生,棘层肥厚,可见一或几个穿通管道;

管道可直行,也可成波纹或螺旋状。管道近真皮端的表皮常呈钳表增生包绕管道入口;

管道内充满角质物,在下半部为发蓝色的坏死物,由变性的上皮细胞 、炎症细胞及嗜酸性染色变性的弹性纤维混合而成;

近管道入口的真皮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常见异物巨细胞等异物肉芽肿改变;

弹性纤维染色,在近管道入口处真皮上疗,特别是真皮乳头及管道下半部内弹性纤维数量明显增加。

临床特点:以青年人居多。好发于颈部两侧。淡红色或正常肤色角化性丘疹,排列成环状、匐行状。环状皮疹中央可有萎缩改变。病理慢性,呈匐行性扩展。无自觉症状。

本病特点:真皮乳头部弹性纤维数量明显增加,经管道排出变性弹性纤维。作弹性纤维染色。

5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表皮呈杯状凹陷,内为角质栓,其中有角化上皮、角化不全细胞及嗜碱性变性的胶原纤维等;

杯状凹陷底部表皮变薄、萎缩,可见嗜碱性胶原纤维束自其下方真皮穿过表皮的管道;

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

弹性纤维染色显示真皮中弹性纤维数量不断增加,角质栓中无弹性纤维。

临床特点:大多为儿童。初起小丘疹,逐渐增大至5毫米左右,中央为脐凹,内充以棕褐色、不易揭去的角质栓。6~10周后自行消退。可能与创伤有关。

穿通性毛囊炎、Kyrle病、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和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穿通排出。均化为角化性丘疹。表皮或毛囊上皮穿通排出。穿通性毛囊炎、Kyrle病,穿通排出的的是毛发角质;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排出的是变性的胶原纤维;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排出的是变性的弹性纤维。

酒渣鼻及口周皮炎的丘疹结节性损害为深在性毛囊炎。

(五)海绵水肿性毛囊炎

1 漏斗部毛囊炎

毛囊漏斗部上皮细胞间水肿;

真皮浅层稀疏淋巴细胞浸润;

有时在毛囊口有角栓了角化不全。

临床特点:许多针帽大、正常肤色的毛囊皮疹丘疹。自觉瘙痒。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2 Fox-Fordyce病(FFD)或大汗腺性皮疹或汗腺毛囊角化病

毛囊漏斗部扩张,其中为角质栓;

角质栓堵塞大汗腺开口,汗液潴留导致毛囊漏斗部上皮海绵水肿甚至小水疱形成;

真皮浅层稀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临床特点: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仅限于大汗腺分布的部位,主要是腋窝、外阴部。坚实的毛囊丘疹,群集而彼此孤立。瘙痒剧烈。患处的毛发稀疏或缺如。

二、毛囊周围炎

炎症浸润细胞主要在毛囊周围的结缔组织。

(一)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1 毛囊性扁平苔藓(扁平毛发苔藓)或Granham Little综合征

沿整个毛囊周围为致密、呈带状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常使界面模糊不清;

毛囊上皮与真皮结缔组织间界面空泡改变;

角化亢进,毛豆角栓;

颗粒层局限性增厚;

陈旧性损害中可见原毛囊部位纤维化的条索。

侵犯毛囊的扁平苔藓。可见扁平苔藓典型改变。有时仅局限于毛囊,不仅在漏斗部,而且沿峡部及下部的上皮周围 亦有呈带状、致密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同时有界面改变。毛囊开口常扩大,,其中充以角化亢进引起的毛囊角栓,颗粒层的局限性增生常常是本病重要依据。发生在头皮时,毛囊广泛炎症浸润,最终使其完全破坏,在原来毛囊部位成为纤维化的条索。


临床特点:与毛囊一致的角化丘疹,呈紫红色,中央为角质栓。可发生在体表的任何部位,以头皮最常见。毛发性扁平苔藓可单独发生,而不伴皮肤 及黏膜典型的扁平苔藓损害。发生在头皮的损害常引起永久性脱发,成为不规则形白色萎缩珏。这种脱发与斑秃相像,又称假性斑秃。

发生在头皮的扁平苔藓应与发生在头皮的盘状红斑狼疮区别,临床及组织学改变相似。

2 盘状红斑狼疮(DLE)

沿整个毛囊周围为致密 、呈带状以淋巴细胞为主浸润,并使界面模糊不清;

毛囊上皮与周围结缔组织及表皮真皮界面空泡改变,在慢性病例可见基膜丧胆;

角化亢进,毛囊口扩张,角栓形成;

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成灶性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急性、亚急性损害在真皮胶原纤维束之间特别是在真皮上部可见黏蛋白沉积。在慢性损害毛囊可见完全 被破坏,仅存纤维化残迹;

表皮变薄,表皮突变平,有时可间有局限性棘层增生。

发生在毛发部位特别是头皮的DLE:

急性期,临床表现为浸润性红斑,组织学表现为空泡改变的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炎,在毛囊周围有许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并有界面改变。

慢性期,毛囊因炎症浸润而破坏,纤维化,切片上找不到毛囊,但多许多立毛肌可发现原有毛囊的残迹,特别在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常可见 纤维化取代了原有的毛乳头和毛球部,炎症浸润不如急性期致密,但在真皮全层血管周围及皮下脂肪中仍可见庑殿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真皮浅层炎症消退后纤维化,可见噬黑素细胞,血管扩张充血。

DLE最特征的改变为界面改变和基膜

临床表现为萎缩性瘢痕,其上毛发脱落,有时在边缘仍可见活动性浸润性红斑损害。

发生在头皮的红斑狼疮与扁平苔藓区别。有时仅见于头皮。首先,临床上扁平苔藓损害以紫红色为主,与毛囊一致的角化性丘疹;DLE损害为红色,在充分发展的损害时揭下表面的角质物,可见角质性倒刺(相当于组织学的毛囊角栓)。毛发扁平苔藓炎性浸润仅见于毛囊,毛囊间上皮不受侵犯,DLE毛囊上皮及毛囊间上皮均可受侵。其次,二病都有定位面空泡改变,但扁平苔藓后期基膜不增厚,DLE基膜明显增厚。第三,DLE炎症浸润部位较深,可达皮下;扁平苔藓仅浅层、中层有炎症细胞浸润,深层及皮下无炎症浸润。取皮损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DLE在基膜有免疫球蛋白或补体C3沉积。

3 毛发苔藓或毛周围角化病或毛发角化病

毛囊漏斗部扩大,其中充满成层正角化细胞,偶有角化不全细胞,可见盘曲的毛发;

呈圆锥形的毛囊角栓轻度高出皮肤表面;

毛囊周围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特点:双上臂伸侧及大腿伸侧许多与毛囊分布一致的针头大丘疹,顶端为圆锥形角栓,剥去角栓,可见一毳毛蜷曲其中,摸之有锉刀样感觉。无自觉症状。皮疹大多在10岁左右出现,至青壮年最明显,以后逐渐减轻。易见于皮肤干燥者。在鱼鳞病及异位性皮炎患者毛发苔藓中多见。严重者,不仅上臂和大腿伸侧,在后背、臀部及面颊也可有类似皮疹。

4 眉部和颊部瘢痕性红斑

毛发苔藓特殊类型。

眉部瘢痕性红斑主要眉毛部,为持久性红斑及毛囊角化性丘疹,愈后畄有萎缩性点状瘢痕;

颊部瘢痕性红斑又称网状红斑性毛囊炎,为前额两侧及颊部对称性红斑及毛囊角化性丘疹,但毛囊角栓一般不高出皮肤 表面,伴有网状萎缩。

5 小棘苔藓(lichen spinulosus)或棘状角化病、棘状毛囊角化病或小棘毛发苔藓

组织学改变:与上述毛发苔藓相同。群集成片毛囊性小丘疹,顶端有根细丝状角质小棘,好发于儿童颈项。

临床特点:角化性毛囊丘疹,中央有一根丝状角质小棘突出,皮疹大多密集成片,直径3~4厘米圆形斑片。好发于颈项、躯干、上臂伸侧及臀部。无自觉症状。

6 坏血病(scurvy)或维生素C缺乏症

毛囊漏斗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毛囊漏斗部周围有血管外红细胞;

毛囊角栓,包绕一条卷曲的毛发;

浅层血管丛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并有噬含铁血黄素细胞。

临床特点:长期缺乏维生素C引起。主要表现为角化性毛囊丘疹、牙龈炎及出血

(二)以组织细胞浸润为主

1 酒渣鼻或酒糟鼻、玫瑰痤疮(rosacea)

毛囊周围上皮样结节,中央为上皮样细胞,周围围绕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上皮样结节内偶见坏死;

毛细血管扩张;

上皮样结节也见于真皮上部,不一定与毛囊毗邻。

早期,面部红斑,出现脓疱、丘疹等。脓疱表现为浅表化脓性毛囊炎;丘疹表现为深在性化脓性毛囊炎,以后发展为肉芽肿性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鼻赘期,大量皮脂腺增生,伴有大小不等毛囊漏斗部囊肿,有的囊肿破裂后形成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症及瘢痕。

临床特点:多见于中年人。颜面中部弥漫性潮红,上有丘疹、脓疱、结节及毛细血管扩张。病程慢性,可分为红斑期、丘疹脓疱期及鼻赘期。

本病特点是毛囊周围上皮样结节。若破坏毛囊或因切片方向,不能显示肉芽肿与毛囊的关系。

应与寻常狼疮、结节病区别。本病要点:真皮浅中层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连续切片,上皮样结节主要位于毛囊周围;常可见浅表性化脓性毛囊炎,有许多中性粒细胞浸润。

2 口周皮炎(perioral dermatitis)

大多数为中年女性,皮疹主要在口周。皮疹与酒渣鼻相仿,丘疹、脓疱、结节及毛细血管扩张。毛囊内或毛囊周围炎症。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可引起酒渣鼻和口周皮炎。

3 痤疮样二期梅毒疹

毛囊周围尤其是漏斗部周围以组织细胞浸润,还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偶见上皮样结节,有时见多核巨细胞'

毛囊角栓,表皮灶性角化不全;

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

具有毛囊丘疹的二期梅毒疹还有其它表现:手掌、足跖皮疹及黏膜损害等。

诊断:血清学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镀银染色找到螺旋体。

三、脱发

分类:

非瘢痕形成性脱发;

瘢痕形成性脱发。

头皮取材及阅片注意:

熟悉正常毛发组织学和生长周期;

头皮的毛囊大而深在,毛球位于皮下组织内,取材足够深,包括皮下组织,最好用切除法;

正常毛发生长周期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生长期的毛囊包括漏斗部、峡部和下部三部分;

退行期毛囊下部上皮仅成细长索,周围有明显增厚、有皱褶的玻璃样基膜;

休止期毛球部退缩至立毛肌附着部位(毛囊峡部与下部交界点),原毛囊下部及毛乳头部位这纤维性条索。

注意区别纤维性条索与瘢痕性脱发在原毛囊部位出现的纤维化条索区别:前者为纤细的胶原纤维,当毛囊由休止期转入生长期后,又为毛囊下部占据;后者为粗厚、硬化的胶原纤维,为原有毛囊破坏后形成的瘢痕,其毛囊不能再生。

判断秃发的性质。注意有无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特点与部位、有无纤维化、纤维化范围和程度,有无微生物、毛囊处于生长周期的哪一阶段及毛干的情况等。

(一)非瘢痕形成性脱发

1 圆形秃发(斑秃)

毛乳头血管周围、毛球血管丛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处于退行期和休止期的毛囊增多,休止期毛囊下方可见纤维性条索;

在原有乳头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数量明显增多,在原毛乳头部位可见噬黑素细胞, 纤维性条索周围及真皮胶原纤维束之间肥大细胞增多;

病变毛发及休止期毛发之间偶见正常毛囊。

斑秃早期特点是毛球及血管周围较致密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斑秃后期特点是退行期毛囊基膜明显增厚、有皱褶玻璃样,休止期毛囊纤维性条索。炎症细胞明显减少,在原毛乳头部位可见噬黑素细胞及黑色素。有的活检标本,在原毛乳头部位见到成层似洋葱头状的硬化。斑秃的纤维性条索是毛囊由生长期进入休止期后在原毛囊下部出现的纤细胶原纤维素;某些瘢痕性秃发如毛囊性扁平苔藓及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也有纤维性条索。

临床特点:头皮上境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现象。若病变还在活动,在秃发区边缘头发松动,容易拔出。年青人居多。数月后有亲朋的头发长出而自愈。新长出的发有些可能是毳毛,有些毛发色素减少。头发全部脱落为全秃;头发、腋毛、阴毛等甚至全身毳毛脱落为普秃。斑秃除毛发不正常外,指甲上可出现沟、嵴,皮肤伴白癜风。

2 拔毛癖

有些毛囊内可见断裂、有褶的毛干及团块状不规则的黑色素;

处于退行期和休止期的毛囊数量增加,其间可见一些正常的毛囊,在原毛乳头部位可见噬黑素细胞;

真皮全层稀疏淋巴细胞浸润;

有的毛囊上皮与周围结缔组织分离;在有些毛囊内及毛囊周可见小堆血管外红细胞;

有些毛囊中可见不到毛发;

偶见毛周纤维化。

临床特点:常见以手或铁夹强行拔去毛发,经亲顶前方及颞部头发被拔去。患处的头皮呈大片状缺失,与斑秃明显不同:秃发区境界不规则;常可见到正常头发和断发。

3 毛囊黏蛋白沉积症

在毛囊外根鞘、皮脂腺,有时在毛囊间表皮内,有黏蛋白沉积;

病变毛囊内、真皮血管丛周围及胶原纤维束之间混合类型炎性浸润,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组织巨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毛囊内的黏蛋白一般为酸性黏蛋白,HE染色切片上呈淡、松散嗜碱性颗粒状,可用胶样铁(Colloidiron)、阿利新蓝(Alcian blue)染色显示。

临床特点: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毛囊黏蛋白沉积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皮疹为群集的毛囊性丘疹或斑块,质硬如胶,有时挤之可有黏蛋白挤出,好发于头皮、颈、脊背部,在头皮造成局部脱发㠟 黏蛋白性脱发。继发性毛囊黏蛋白沉积症见于恶性淋巴瘤的斑块性损害,特别是蕈样肉芽肿。毛囊皮脂腺内有黏蛋白沉积,可见原发病如蕈样肉芽肿组织学改变。

4 二期梅毒虫蚀状脱发

毛囊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见于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

表皮呈银屑病样增生,真皮乳头较致密炎症浸润使界面模糊不清;

处于退行期与休止期的毛囊数量增多。

在头皮出现5~10毫米大小、境界不清的秃发斑,多片形成网眼状,又称早蚀状脱发。在炎性浸润细胞中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

(二)瘢痕形成性脱发

两个主要类型:

瘢痕发生在毛囊部位,如毛囊性扁平苔藓,在原有毛囊部位出现纤维化条索;

整个真皮包括毛囊部位瘢痕形成,如二度烧伤、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真皮广泛纤维化甚至硬化,皮肤附属器明显减少或消失。

1 毛囊性扁平苔藓

早期沿毛囊周围呈带状、致密,以淋巴细胞为主浸润;

以后炎症使毛囊破坏,原毛囊部位完全纤维化,瘢痕形成在个别毛囊部位,造成永久性秃发。

2 盘状红斑狼疮

炎症浸润不仅在毛囊周围,还在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晚期发生纤维化更广泛。

3 物理及化学损伤所致秃发

如强酸、强碱、电离辐射、物理创伤、冷、热等造成较深在的皮肤损伤,出现溃疡,愈后形成瘢痕,并导致永久性秃发。

4 硬皮病

如硬斑病、带状硬皮病、系统性硬皮病等可致瘢痕性秃发。硬皮病是侵及真皮全层甚至皮下组织、筋膜的炎症性疾患。硬皮病急性期炎性浸润消退后,出现胶原变性甚至硬化。毛囊、皮脂腺萎缩消失。后期可见真皮胶原纤维广泛变性及硬化,皮肤附属器大部消失。

5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患,炎症浸润更广,包括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后期,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在真皮全层甚至是中下层及皮下组织发生纤维化和硬化,毛囊、皮脂腺受炎症浸润破坏而纤维化和硬化,造成永久性秃发。

炎性浸润较深在、炎症破坏较剧烈的皮肤病变均可引起瘢痕性秃发,如深在性毛囊炎、疖、痈、须疮、黄癣、脓癣等。

瘢痕性脱发均为永久性的,毛囊完全纤维化后不能生发。非瘢痕性脱发为暂时性的,解除病因后,毛囊恢复期正常生长周期,毛发重新长出。某些非瘢痕性脱发如圆形秃发为永久性的,圆形秃发有的不可复生,特别是全秃、普秃。

取病变处头皮作活检,在原毛球及毛乳头部位有成层呈洋葱头状硬化的胶原,其毛囊不能再生,为永久性秃发。男性型秃发为早秃,取头皮秃发部位的组织,在原毛乳头部位既无纤维化也无硬化,几乎不可复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颗痘战斗的一生
寻常性座疮
皮肤病理知识从入门到高级
让伤口愈合不留下疤痕的新方法
全面认识皮肤伤口的愈合
瘢痕——筋膜与伤口愈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