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哲笔记1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又称“辩证法”,在施行助产术时,他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后来黑格尔将这种对话内化于精神之中,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这种方法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定义。

反讥:助产术第一步,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或漏洞。谈话对象以“自知我无知”的谦虚心态出场,才可能接受助产术。

归纳:引导方向的步骤,通过对答问者具体而片面的意见的否定,一步步将其导向普遍的、确定的知识。

诱导:助产术的实质,通过启发、比喻等方式,引导对方说出头脑中的观点,不是将观点强加于人,而是让对方自己去领会和体悟。

定义:助产术的目的,对所讨论的德性的共同性质做出说明,获得确切的概念性认识,但苏格拉底从未对德性问题下过一个绝对定义,这预示着哲学思想永远在追问中。

柏拉图的“两个世界”

柏拉图认为,感官所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生灭变化中,而生灭变化的事物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现象,现象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在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相对的、暂时的事物世界之外,一定存在着另一个稳定的、绝对的、永恒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两个世界一个是可感的对象,一个是可知的对象,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理念的含义源于“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

“分有”说的思想

“分有”表示“具有一部分”之义,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型相,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型相相似,但不能达到等同的程度。

“摹仿”说的思想

人的意见只是对型相的摹仿,人工产品则是摹仿的摹仿,可感世界被说成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质料因:运动的载体。事物在运动中持续存在是因为它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

形式因:本质的定义。事物会以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运动是因为它们各有特定的形式。

动力因:运动的作用者。事物会开始或停止运动是因为它们受到作用。

目的因:运动的理由。事物运动是因为它们都朝向各自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

主词所属的范畴是“实体”,谓词所属的范畴是属性。在最真实、最原初、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这就是实体的含义。亚里士多德有时说第一实体是个别事物,有时说第一实体是形式。本质、定义、形式对于亚里士多德是同义词,并且他说的“形式”表示普遍性。如果第一实体是“这一个”,“这一个”所指称的不是任何属性而是事物的存在,那么它就是个别的事物,如果第一实体是“其所是”,“其所是”表示的不是个别的存在,而是本质的属性,那么它就是普遍的形式。亚里士多德试图把本质个别化,把个别化的本质作为第一实体,但是在他的体系中,本质并不能被个别化。

普罗提诺的“本体”

第一本体“太一”:是指无所不包的统一性。肯定地说,太一是善本身,它的善不是伦理之善,而是本体的完善和圆满;否定地说,太一不是一个东西,不是万物的总和,而是先于万物的源泉。它超越了“是者”所指示的存在,是“是者”的前提和基础。太一的生成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求活动,太一却是完满自足的,太一的生成是产生外物而无损于自身,“太一”由于自身充盈自然要溢出。

第二本体“理智”:理智是从太一中流溢出来的本体,不再保持原初的绝对统一性,它包含着一些原初的区分,因而具有肯定性质,可用范畴表示它,理智本体是理念型相的领域。适用于理智的范畴是:思想和存在、异和同、动和静,这三组区分是区分一切可感物的前提。

第三本体“灵魂”:灵魂从理智中流溢出来,理智的流溢是对太一的流溢的模仿。灵魂是一种能动力量,它表现在变动不居,活跃于各个领域,既可以作用于和自己本性相一致的理智和太一,也可以作用于和自己本性不一致的低级对象。灵魂的流溢物是可感世界,可感事物有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形式是存在于理智中的理念的影像,质料是独立存在、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漆黑混沌。

普罗提诺要求通过德性的修养以净化灵魂,经过对神的沉思,最后达到观照神的最高境界,观照只见光线不见对象,观照使人达到迷狂境界,迷狂是比幸福更强烈更充实的生命体验,是灵魂出窍与太一合一的无与伦比的神秘状态。普罗提诺将柏拉图的分有、摹仿变成流溢,把柏拉图的客观理念理智化、理性思辨神秘化,创立以神秘主义为特征的新柏拉图主义。

奥康主义

“指称”是符号自身具有的代表功能;“指代”是符号在命题中才具有的代表功能。具有指称和指代双重功能的符号,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名称。有指称功能的符号也必有指代功能,但是有指代功能的符号不一定都有指称功能,普遍概念都有指代其他符号的功能,但没有指称事物的功能。殊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指称或对其他专名的指代;共相是对关于个别事物的思想的指代。共相与殊相的区别在于:殊相直接指称个别事物,共相是对众多个别事物名称的指代。科学总是通过普遍概念和一般判断来把握个别事物,其研究对象是共相及其组成的普遍命题,而不是个别事物。共相有指代殊相的逻辑功能,它归根到底是关于事物的自然符号,当科学被说成是以共相为对象时,人们应当这样理解:科学是以能够指代事物的共相为对象的。

在单称命题“S是P”中,主词S指称一个事物,谓词P表述S;在全称命题“所有S是P”中,P是表述指称一类事物的主词。谓词正确表述主词的功能就是它的指代功能。定义是对所有被定义的对象的名称(无论是殊相还是共相)的指代,它是指代的指代,因此定义比谓词有更高的概括作用,但归根到底,它是对有指称作用的个体名称的指代,它适用于一类事物。奥康区分了殊相指称的个别事物和共相指代的普遍功能,在他看来,无论出自逻辑理由还是出自经验理由,都没有必要在个别事物之外设立普遍的实质,用他的话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被人转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期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的本体论——事物本身
哲学零碎点评
奥卡姆的剃刀丨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从一双筷子谈‘缘起性空’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