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版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WHO分类更新要点(一)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简介

最新版的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WHO分类著作,是2022年的第五版。美国病理医师Riddle等人在《Arch Pathol Lab Med》杂志发表综述,详尽介绍了该版本中的新进展。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问题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总体而言,该版本对于分子机制有了更多关注,且名词更为统一、分类更加标准。此外该版本还强调了不同器官和系统肿瘤的共同特征,因此肾脏、尿道、膀胱、前列腺的尿路上皮肿瘤都归为尿道肿瘤章节。该版本中,间质性、黑色素性、淋巴造血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转移性肿瘤都有了单独章节。对于可能涉及生殖系统的遗传学综合征,在该版本中也有简单介绍。

肾脏肿瘤新病种

对肾脏肿瘤分子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因此这一领域已有了相应的遗传学表型分类方案。相比第四版著作来说,最新的第五版中也确定了分子定义的肾细胞癌分类,涉及有明确分子改变、但组织形态学表现不一的瘤种,具体包括:MiTF易位肾细胞癌,ELOC突变肾细胞癌,FH缺陷型及SDH缺陷型肾细胞癌、ALK重排肾细胞癌、SMARCB1缺陷型肾髓质癌。有些肿瘤尽管是根据BRAF p.V600E突变而定义的,但在这一新分类中仍归为形态学定义的肿瘤,具体如后肾腺瘤及后肾间质肿瘤,这部分是因为它们存在较强的表型-遗传学相关性。

MiTF易位肾细胞癌目前包括两个病种-TFE3重排肾细胞癌,TFEB改变的肾细胞癌。TFE3重排肾细胞癌形态学为乳头状结构,细胞上皮样、透明,且有大量砂粒体。TFEB改变的肾细胞癌为双相型表现,上皮样大细胞呈巢状、围绕着体积较小细胞构成的细胞簇,后者周围有基底膜样物质。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黑素细胞标记(Melan-A和HMB-45)及激酶K提示该病种。不过,明确诊断TFE3重排肾细胞癌需要免疫组化中TFE3细胞核强阳性而背景干净、或FISH证实有TFE3重排、或RNA测序证实有TFE3基因融合;明确诊断TFEB改变的肾细胞癌则需要断裂探针FISH检测证实有TFEB重排或扩增、或RNA测序证实有TFEB基因融合。

图1.TFE3重排肾细胞癌。(A)该肿瘤呈乳头状及腺泡状结构;(B)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至嗜酸性,核浆比高。

图2.TFEB重排肾细胞癌。(A)该肿瘤呈特征性的双相型结构;(B)较大的细胞胞质透明,围绕在较小细胞簇周围,后者围绕着基底膜样物质;常见钙化。

图3.TFE3重排肾细胞癌,免疫组化TFE3为细胞核弥漫、强阳性。

ELOC(TCEB1)突变的肾细胞癌一般具有血管平滑肌间质,但其他方面并无特殊表现,且常需和透明细胞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鉴别。不过,与大部分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不同,ELOC(TCEB1)突变的肾细胞癌免疫组化表达CK7;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不同的是,ELOC(TCEB1)突变的肾细胞癌免疫组化CA-IX为完全细胞膜阳性。不过,上述两点都不是绝对的;证实ELOC突变是诊断必需。无分子证据的情况下,WHO建议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伴显著纤维肌性分隔,且CK7阳性”的描述性诊断。

FH缺陷型肾细胞癌包括了伴体细胞性突变的散发肿瘤、以及发生于种系突变所致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ncer,HLRCC)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该组肿瘤形态学为混杂表现,具体包括乳头状、实性、管状囊性、筛状、囊性;至少局灶存在嗜酸性大核仁是其特征。免疫组化FH阴性(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2SC异常着色(敏感性高、特异性低)有助于证实诊断。鉴于该肿瘤形态学变化较大,因此WHO建议在难以分类的肾细胞癌中,要降低FH和/或2SC免疫组化检测的阈值。确诊该组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且这些患者有可能进行靶向治疗。

图4.FH缺陷型肾细胞癌。(A)该肿瘤呈乳头状及管状结构;(B)可见特征性的大核仁,但仅为局灶存在。

SMARCB1缺陷型肾髓质癌为高级别肿瘤,一般和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ies,主要为镰状细胞表现)有关,免疫组化SMARCB1(INI1)表达缺失。分子层面上,该肿瘤的特征为SMARCB1易位或缺失。该肿瘤并不包括SMARCB1继发性缺失(secondary loss)的高级别肾细胞癌。文献中有不伴血红蛋白病、但有类似形态的罕见肿瘤报道。

图5.SMARCB1缺陷型肾髓质癌。(A)结构上呈巢状;(B)瘤细胞胞质嗜酸性,细胞核为高级别。

第四版WHO分类中,将ALK重排肾细胞癌作为新型病种纳入,目前也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病种。ALK重排肿瘤与儿童患者的红细胞镰刀状表现相关,且有ALK易位。这组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具有异质性,具体取决于ALK融合的配体。VCL::ALK融合的肿瘤中,为多边形瘤细胞、胞质嗜酸性、空泡状;而ALK与TPM3、EML4、STRN、HOOK1等其他基因融合的肿瘤中,可能会表现为乳头状、筛状结构并伴黏液样基质。也有伴黏液管状及梭形细胞形态、或后肾腺瘤样形态的病例报道。具体诊断中,免疫组化ALK建议作为筛查;明确诊断需要断裂探针FISH检测证实有ALK重排、或测序证实有ALK基因融合。

第五版WHO分类中也列出了具有相关分子特征的“新兴病种”,具体包括甲状腺样滤泡状肾细胞癌(与EWSR1::PATZ融合有关)、双相型玻璃样变砂粒体样肾细胞癌(与NF2突变有关)、嗜酸性空泡状肿瘤(与体细胞性TSC2失活突变或MTOR活性突变相关)、伴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与KRAS突变相关)。

 

——未完待续——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Riddle N, Parkash V, Guo CC,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Genitourinary Tumors Updates From the 5th Edi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lue Book Series. Arch Pathol Lab Med.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8, 2023.

doi:10.5858/arpa.2022-0509-R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LK基因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早读 | 肾细胞癌分子病理研究进展及检测专家共识,重点速览!
2022肾肿瘤病理学新进展:WHO第5版更新
【前沿编译】“乳头状腺瘤样”肾肿瘤伴TFE3基因重排,是TFE3易位性肾细胞癌发展中潜在前驱或早期事件?
拨开云雾见真相|分子病理在肾细胞肿瘤诊断和分类中的实践应用
细说病理丨肿瘤不读书-伴微乳头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