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省作协的三次缘分

0

1

中秋节前夕,我收到了省作协寄来的《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证》。退休10年,成了作家,着实激动了一阵子!

说起来,我加入省作协的机遇,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想当个作家的梦想,从上小学时就已经萌生了。昔时因作文写得好,每次都被老师在班里当范文选读,觉得梦圆之日已为期不远。自高中时的一篇作文被选编入《沂南县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后,开始偷偷向刊物投稿,曾给当时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寄出一篇篇习作,收到的却是一封又一封铅印的退稿信,也遭遇过同学的奚落和嘲讽。这才知道,作家之路如华山之道,步履艰险!

入伍后,火热的军营生活让我重新燃起写作热情。虽在作家云集的大军区机关当兵,却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陆续在军区《人民前线》报“东线”副刊、《前线文艺》发表了一些散文、诗歌、影评之类的小作品。1983年,南京军区政治部机关开办干部文化学校,跟着本处的干部蹭课,旁听了一年由南京大学老师讲授的文学理论辅导课,还报名参加了首届《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的学习,有三、四篇作品被名家点评,收获不小。

考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当时叫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后,在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大学生搞联欢活动时,曾羡慕过人家,有过当记者不如当作家的小遗憾;刚当新闻干事时,上稿很难,觉得自己要是能够当上有决定稿件生杀大权的编辑或上稿不用求人的记者就好了;可当上记者编辑后,却又向往起作家,认为文学创作空间大,能锻炼自己的想象力,作品既可以写实,也可以虚构,语言优美,情节曲折,生命力强,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说白了就是个新闻事件的“访员”、历史事件的记录者,一切以亲闻目睹、摆事实为前提进行表述。自己留下的新闻作品,只不过是些“易碎品” 。

由于偏好文学写作,在团里当新闻干事时,报社的编辑说我写的“消息”,导语有些散文化;在师里当新闻干事时,科里的同志公认我最擅长的还是写通讯和报告文学。

其实,兼有新闻和通讯属性的报告文学,本来就不应该分的那么清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情,文学界谓之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新闻界把它看做重武器,用文学的手段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一种有效形式,是记者的责任。报告文学是新闻的副产品,记者采访过的新闻事件、典型人物,都可作为报告文学创作的题材;报告文学也是新闻的扩大器,它给读者的感觉、视觉冲击力、起到的宣传效果,是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的文章达不到和不能比拟的。为此,在任职团、师、集团军新闻干事期间,我陆续创作了《回味你的深情》《沂水河畔的哀歌》《军中“武教头”》《三原色》《军魂铸风流》《寡嫂与小叔子》《十八岁的天空》《飘扬在战士心中的“红十字”《“硬骨头战士”郑双喜》等30多篇报告文学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纸副刊和文学刊物,出版了报告文学作品集《闪光的军魂》。

1996年,我已发表了70多万字以报告文学为主的文学作品,符合加入山东省作协的条件,于是就整理了拟计划上报的作品篇目、填好了申报表,找了两名省作协会员推荐人签了字。但在找单位领导签字盖章时,那位领导浏览了一下申报表上的作品目录,脸色一沉,神情有些不悦地看着我说:“兆广啊,有写这些东西的功夫,不如多写些新闻报道,我不赞成你当什么作家,还是应该把精力用在正道上,把功夫下在多上军报、前卫报头条上。”领导的言下之意,写文学作品是不走正道。字虽然勉强签了,集团军政治部的公章最后也盖了,但领导的话让我心里不是个滋味,脸上也挂不住,再三考虑,还是最终把那张申报作协会员的表撕了。

那一时期,确实有领导反对新闻干事写新闻之外的稿子,除了反映单位中心工作的报道,写言论也在“不务正业”之例。究其原因,一是担心搞文学创作会牵扯精力,影响写新闻;二是认为写新闻是本职工作,搞文学创作是名利主义,所以不提倡新闻干事写文学作品。其实这是多心的。事实证明,有不少新闻干事写出的文学作品,为部队的中心工作、重要任务报道和典型宣传增色不少 。我个人体会,“作家型记者”也是一个记者完善自我的价值追求,文学写作非但不会影响写新闻,反而能促使记者在新闻稿件中更注重细节、现场和矛盾的处理。

搞了十几年的军事新闻宣传工作,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当初在对记者和作家认识上厚此薄彼的态度,显然有失偏颇、存在误区,是不正确的。新闻是一门学科,一个好记者的才华并不比作家差,如果一个好记者能同时成为一名好作家,特别是报告文学作家,就会如虎添翼;一家媒体,如果有几个“作家型记者”,就会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 现在记者写作的环境是越来越宽松了,但不知何故,由记者成为作家的却越来越少了。我不知道,到底是文学失去了记者的青睐,还是新闻弱化了文学成分?

0

2

2001年,加入省作协、成为作家的机会不找自来。

2000年底,我由26集团军宣传处长任上调入济南军区前卫报社《黄河民兵》杂志社。领导可能是看过我写的一些报告文学作品,说我有些“文学细胞”,在正常分配我编辑“抓基层打基础”“军事与装备”“预备役部队风采““新闻广角镜”等几个栏目的同时,特地把“黄河潮”副刊,以及专门刊发报告文学作品的“特别报道”栏目,以选编故事、小特写等为主的“道德与生活”栏目让我负责。加起来六个页码的副刊,每期刊登的报告文学、散文、诗歌、书画、文学评论等有十几篇,选稿、编辑,有时还得自己写,没有一定的文学水平,是难以担当此任的。2004年,我担任责任编辑的副刊专栏,在第九届全军民兵刊物评比中,获专栏二等奖。

2000年,我参加集团军部队东平湖抗洪抢险,采写的报告文学《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分别获2001年度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和山东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这年底,省作协的同志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仅以《黄河民兵》副刊编辑这一个条件,我就可以加入省作协,何况还有获奖作品这一硬项,他让我抓紧填表报上去。

可彼时的我,已经对入不入作家协会、当不当作家,没有了往日的热情。最主要的还是觉得自己已是军队报社的新闻编辑、记者,没必要再挂个“作家”的行头。写作,永远都是自己的事情,文学写作,就是自己同自己说话,所有的话语都应诚恳、真实、动听。它和一个“作家”的头衔、一本作协会员证无关。就这样,我放弃了加入省作协的机会。

0

3

这第三次加入作协,与受到两位老首长的感染有关。

一个是我的老军长冯育军。在集团军工作时,我只知道,有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任职经历、参过战的的冯军长,是一员谋略智慧高超的武将。可并不知道,冯军长从1979年开始就发表作品,是个文学造诣很深的作家。

2007年,从济南军区装备部长职务退休的冯军长一头扎到了文学创作中,几年时间,发表了《十一级台阶》《雪融血浓》《正在走向军事大国的日本》《我的战地日记》等多部作品。长篇小说《十一级台阶》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当兵的人》在中央台播出。

我退休前,冯军长因事路过沂水,专门在人武部停留了半天。午饭时,他把亲笔签名的《十一级台阶》《雪融血红》两本书送我存阅。得知我服役期满,想选择退休,他说:“退休对你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你有写作特长,退下来不愁没事做。过去当编辑、记者有供职的新闻单位,退休后可转向文学创作,这样写作的自由度更大一些。”

冯军长退休后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给了我极大振动,也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另一位是赵承凤老首长。退休后,我一直在他领衔的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工作,初到时,将军给我讲过这样一句话:“在职时所从事的是自己的职业,退休后要干点事业。”赵承凤将军退休10年,倾心孙子兵学文化研究,硕果累累,被评为全国社科普及名家,他如今已是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兵学专家。

两位老首长退休后的作为给我极大震撼,在他们的鼓励、引导下,退休后的我重整行装再出发,创办了“悟事人非”公众号,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沂蒙颂歌》,写下了100余万字的作品。在今年省作协会员评选中,以显著的文学成就,被评委一致通过,一路绿灯地加入了省作协。

从今年新入会的作协会员名单中,我还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范立才。我在集团军宣传处当新闻干事时,他是76师政委,后任76预备役师政委。算起来,范政委已是70岁左右了。退休后在烟台休息的他,又活跃在烟台的文坛上,我经常在《胶东文学》《烟台日报》以及网络媒体上读到他写的散文作品,是个高产作家。

0

4

说到写作,其实并非只是作家的事,想一想人活着就是写作,每个人都是一张纸,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命运,每个人也都有写作的能力,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有人用文字来表达,有人用路程来表达,有人用速度和时间来表达,有人用财富金钱来表达,有人用付出来表达,有人用隐忍来表达,有人用追逐来表达,有人用索取来表达,有人用口才来表达……

对我来说,在职时当过记者,退休后又成了作家,写作中的这两项我全都干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了省作协,虽谈不上是“大任”,但在我看来,一本会员证,份量千斤重。写出怎样的作品、当个什么样的作家,是需要我这个新作家认真回答的一道文学课题。

我想,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作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使命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有追求有作为的作家,一定要怀着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忧患及厚爱,和着民众脉动,弹拨时代琴弦,为社会正能量而讴歌,撰写出时代最为迫切需要的文学篇章。而一个有成就有名望的作家,一定是在点灯熬油中煎熬出来的,在为笔下人物而动情挥泪中哭泣出来的。其作品一定是高瞻远瞩,洞察大势,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人们前行提供精神灯塔!

做一名作家,文字水平、写作技巧、时代环境等固然重要,但比这些更重要的,还有信仰追求、职业品格、使命意识和献身精神。对作家来说,想写会写并不代表能写出好作品,选择写什么的眼光,能够坚持下去的心境,认知、学识、表达和组织能力,缺一不可。

文字有一种神奇作用,藏着感情,有着精神,蕴含力量!既然选择了作家的路,就要努力写好作品、写出大名堂,熬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经受住诱惑,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获成功不收兵!

这,就是我这个新作家的文学思考。今后也定会沿着这条创作之路走下去!

作者简介:

田兆广,笔名蒙伢,60后,沂蒙山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新闻系毕业。历任战士,军分区、团、师、集团军新闻干事,团宣传股长,师宣传科长,集团军宣传处副处长、处长,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编辑、记者,中国沂水县委常委,沂水县人武部政委,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

先后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言论、散文、诗歌千余篇,30余篇作品曾在全军、全国获奖。报告文学《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分别获2001年度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山东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五次蝉联原济南军区“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获全军首届新闻奋发有为奖。新闻理论学术论文被收入大学军事新闻写作教程,先后采写推出了20多个包括“时代先锋”在内的全军、全国重大典型,出版报告文学集《闪光的军魂》《沂蒙颂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家邓运华:咬定文学 放飞梦想
【我的卧🐯湾】陶子超|纪念我的恩师张承信先生
我的文学引路人 | 蔡秀文
抚今追昔,触“电”光荣一一记忆里的电力文学30年残片(1)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2019年上半年会员发展通知
纪实||《星星闪耀光华》-湖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