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拿基本治法
userphoto

2022.09.27 浙江

关注

  温法

  温,即温热。温法是用于治疗虚寒证的一种方法。在手法的选择上多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治疗时手法多缓慢、柔和,作用时间较长,患者有较深沉的温热等刺激感。如擦督脉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在经脉和穴位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督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通法

  通,即疏通。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通经脉气血。如《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指出按摩可治疗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如《医宗金鉴》记载:“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厘正按摩要术》记载:“按能通血脉”,“按也最能通气”。故经络不通,按之可解,即通经络、行气血。如拿肩井,可以通一身之气血。手法中推法、击法、拨法等最有疏通的效果,可以通调一身之气,多施用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大椎、八髎、命门、腰阳关等处。第二,通大小便。如摩腹可以治疗妇女产后小便不通,也可以治疗便秘,均有良效。

  补法

  补,即滋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素问·离合真邪论》云:“不足者,补之奈何?……推而按之。”因气血津液等不足而患病者可用推拿进行滋补。按经络循行,有“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按手法刺激强度,有轻为补、重为泻;按手法频率,有快为泻、慢为补;按手法旋转方向,有“顺转为补、逆转为泻”;按手法操作时间,有“长时为补、短时为泻”;按手法性质,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按血液循环方向,有“向心为补、离心为泻”之说等等。

  泻法

  泻,即泻下。泻法,可用于下焦实证。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胀满或胀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治疗。临床上一般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力量稍重,治疗方法与补法相反。如对胃肠燥热者,多采用推揉中脘、天枢,顺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等。

  汗法

  汗法即发汗、发散的方法,可使病邪从汗而解。多用于风寒外感和风热外感两类病症。汗法多注重于挤压类和摆动类手法中的拿法、按法、一指禅推法等。既可用于外感病症,也可以用于内科病症,以起到引邪出表的作用。如临床治疗外感病症以  肩井、风池、曲池  为主穴;引邪出表以  风池、外关、中脘  为主穴。

  和法

  和法即和解、调和之法。凡病在半表半里,且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者,均要运用和解之法。和解之法,以和阴阳为重。同时,和脏腑、和经络、和气血、和营卫、和脾胃、和肝胃等均为常用之法。和法多用摆动、振动、摩擦类手法,操作时要平稳柔和、频率适中,并结合经络的特性,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如推揉膀胱经背俞穴,可和脏腑阴阳;揉板门,可和脾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揉中脘、章门、期门,搓胁肋可和肝胃等。

  散法

  散法,即消散、疏散的方法。推拿的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结聚疏通。临床中对于气滞、血瘀、积聚均可运用散法。推拿所用的散法一般以摆动类及摩擦类手法为主,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如饮食过度、脾失健运所致的胸腹胀满、痞闷,可用摩擦类手法散之。气郁胀满则施以轻柔的一指禅推、摩法散之;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疼痛,常以抹双肋的手法散之;有形的凝滞积聚,可用一指禅推、摩、揉等手法散之,频率由缓慢而转快,可达消结散瘀的作用。

  清法

  清法,即清除热邪的方法,具有清热凉血、清热祛暑、生津除烦等作用。推拿用清法,无苦寒伤脾胃之虞。推拿介质多用寒凉之水、滑石粉等。清法以摩擦类、挤压类手法为主,操作时多快速、重施,具有爆发力,但要刚中有柔。施术部位多见皮肤红、紫等郁热外散之象。临床中热性病的症状极其复杂,必须辨其卫气营血、表里虚实,是表热还是里热,是实热还是虚热,是气分热还是血分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拳击大椎、指揉曲池可清实热指揉阴陵泉、掌揉龟尾可清虚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拿有八法,用对了,按摩比吃药效果还好!
穴位按摩十大治法
推拿治疗学理论1
按摩基础学
小儿推拿常用8法:温 补 通 泻 汗 散 清 和
来自传统的按摩八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