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语文, 古诗欣赏试题的命题视角及备考点拨

浏览各地的中考语文古典诗歌欣赏试题,可以发现,近些年来,课外选材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同学提出疑问,老师光让我们背课内的,可是考的却是课外的,该怎么办?

学习课内的,考查课外的,是语文学科一个重要的特点。

以一个从教多年的老师视角来,这才是真正的考试,这样的考法才能考出大家赏析古典诗歌的真正的水平。考试的难度虽然加大,对于理解的要求也自然增加,却很容易让出色的同学脱颖而出。

当然,这种考试诗词欣赏命题方式的转变,也是有依据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及2014年3月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核心内容都支持这种变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古诗词学习定位为:诵读古代诗词,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则对古诗词学习提出这样的要求:

小学高年级,要“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初中阶段呢,要“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

文件上一句非常简明的话,落实到具体的市级中,却要颇费心思。命题人会从哪些方面设计考题呢?

第一,内容的理解。

具体到古诗或者是词,就是要对失踪词语句子的意思进行正确的理解,更细一点说,某个具体词语的含义,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写的是什么人或者写的是什么景物?

这是欣赏诗歌的基础,也是对应了《课标》对古诗教学的要求。例如李煜的《望江南》,可以让大家回答,体现“芳春”的景物有那些。

第二,画面的描绘。

试题的解答方法,就是发挥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给诗句展现的画面。课内课外都可以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在课内,大家回答过马致远的《秋思》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同样的能力迁移到课外,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描的画面。

第三,体味诗词的情感。

试题一般会让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中国的诗歌在本质上是抒情文学,许多诗歌,即使仅仅写了景物,其实也是在借景抒情,所以我们看过一段诗,从标题注解或诗句的字里行间,都可以读到作者的感情,答这样的题目感觉往往是准确的。

第四,分析艺术特色。

1.整体的写法分析。想回答这道题,要知道“写法”是什么,既包括着眼于全篇的写作特点,如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虚写实写等;也包括诗中某几句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用典、比喻、借代、对比、比拟、夸张、对偶等。

2局部的锤炼词句。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如贾岛“推敲”的故事、以及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宋祁的“红否枝头春意闹”的“闹”等等。这些题,要求品味字的妙处。如“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得巧妙在哪里?

以上的考察方法,若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大家不陌生。但有的考区却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把以上的考察方向融合在一起,请看下面的例子。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备考这样的题目?

首先要掌握牢基础知识,第二是熟悉鉴赏诗歌的步骤,所谓的步骤,就是先了解内容,再从内容深入的情感,然后再探究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

这还需要我们了解诗人们的生活,所谓的知人论世。当然,基本的答题套路也是必须的。这个容日后一点点给大家讲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千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命题变化与发展趋势初探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技巧(语文版高二必修备课资料)
2013年辽宁省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2009年高考语文学科备考建议--独钓江雪
公益科研 | “好马”也吃“回头草”—— 例谈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语文高考的“一核”“四层”“四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