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老师(小说)

      去年国庆节过后,秦老师光荣退休了。

      退休后的秦老师跟老伴儿俩人寻思着,在城里待着太吵嚷,难得有个清静处;而且,空气还糟糕的很,喉咙眼儿老觉得有点堵的慌。

      “城里套路深,咱们回农村。”他们俩一合计,把东西一收拾,把房子一年两万五租出去,直接回到农村老家住去了。

      秦老师老家在南山脚下甘峪河畔。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有花开,有鸟啼,有果香,本来就是一个神仙都喜欢居住的闲散清静的地方。很多西安城里的人,都跑来这里找房子租住,周末的时候带着亲朋好友来度周末呢。秦老师回到村子里自己老家,啥钱不用掏,啥心不操,而且还啥都方便。他每天除了读书写字,就是在院子里务一下花草。那个惬意啊,真比个东晋陶渊明老先生还悠闲自得。

      秦老师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平时经常临帖习字,功夫是王羲之《圣教序》的行书和欧阳询的《九成宫》的楷书出来的,中间又掺杂了一点儿赵孟頫的意思。他把这些功夫内化成了很有自己特点的秀气行楷,很入大众的审美标准。——他的字,内行能看到功夫,外行能看到秀美。

      秦老师在村子里转的时候不多。他经常在家里写字,而且喜欢把自己写的字挂在客厅,院子里,左左右右远远近近地踱步转悠着欣赏。村里人也来看,还时不时地评价一番。

      “这个字写的好,你看笔划多实在的。”那是秦老师拿了欧楷写的一副楹联,墨浓些,看起来很厚重。但是,秦老师觉得没有写出来最好的味道,写的时候感觉不是那么明显,挂起来一看,这个缺憾就明显暴露无遗了。就是因为笔笔太实在,如果夹杂一点点儿褚遂良的笔法,字就活了。

      “字怕挂。”还真是这样的呢,一旦挂起来看的时候,字的缺点一下子就亮出来了。

      “这幅字写的不行,你看中间有些笔划都有白印子,墨干了。”那是一幅王羲之笔意的唐诗,纯行书,运笔的时候节奏感比较强,就出现了个别地方的飞白,字一下子有了动感。对于这一幅字,秦老师心里甚是得意,他打算装裱一下收起来呢。

      村里的老人年轻人,甚至还有几个年轻媳妇手里拿着刺绣作品也过来看,嘴里嘁嘁喳喳地点评。秦老师听着,没作声,都不作回应。

      村里人看字,就是以春联的标准来衡量的。春联写的时候,要笔笔饱墨,笔划厚实,端庄秀丽。有时候,写字的人笔下自然出来的点睛之笔——飞白,他们非要拉着人家的胳膊,让再蘸点儿墨把那些地方给抹实在了:“过年呢嘛,咋能写这空笔字呢?”

      秦老师以前随着书协“春联下乡”活动出去过,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搞得他们好笑又很无奈。

      自打秦老师住回来以后,村里人家过事写字儿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找到他这里来了。东家娃娶媳妇,得五六副婚联:大棚门口一副大的,家门口一副大的,新房门口一副小的。女方家的也这样的规格标准,内容是跟出阁有关的。字要秦老师写,内容还要秦老师根据俩娃的姓名,工作,以及两个家庭的情况现编。说实话,要不是秦老师弄的时间长了有了经验,一般人还真一时半会儿弄不出呢。

      喜事嘛,秦老师也乐于帮忙。帮完忙,过事的主儿家给提一瓶酒一条烟,以示感谢。秦老师就是不收都不成:“酒是喜酒,烟是喜烟。娃的喜事嘛,您抽了喝了,就是给娃添喜呢嘛,咋能推辞呢?”

      秦老师只好收下。

      白事的时候,也要写,还是内容现场编。白事氛围不同,一般主儿家要留烟酒的时候,秦老师是绝对不收的。然后,晚上还要去给过世的老人送个纸上个香。

      过春节的时候,年底那些日子,村子里的人家都把春联交给了秦老师。老伴儿帮忙折纸裁纸,秦老师弓着腰不停地写。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写到大年三十下午。外村的很多人,也慕名赶来了,把秦老师家院子给弄得跟过会赶集一样。

      过年嘛,提着新写的红纸黑墨对子,人人脸上都喜得开了花。村里人也都懂得礼性,有提包子的来,进门喊着:“婶子,您不用包包子了哦,我给提得足足儿的,吃完了您侄媳妇给咱现包新的。”

      有拿水果的,整箱整箱地往下抱。有拿干菜调料的,大包小包用蛇皮袋子装着,一袋子一袋子地朝厨房后面塞。还有拿米面油的,把厨房都塞满了。等大家走完之后,秦老师跟老伴儿歇下来一看,好老天,家里跟超市差不多了。尽管忙得腰酸背痛,秦老师还是觉得心里很舒畅。“人嘛,你倒是图个啥呢?在乡党跟前,就是图个大家愿意到你这里来,跟你挤挤场场地往来嘛。”

      村里原来也有个当过国家干部的,退休后给村里乡党写字,说自家要贴功夫要贴时间,还有纸张笔墨,他老婆更是明确说了:“现在给人下果子一天都一百块钱呢,给人家干活也都一百多呢,你要写字干脆最好能给掏点儿钱算了。”

      怪了,村里人干活掏钱大家都认可,外面也都是这个行情,但是给村里人写字要叫给钱,就有点太那个了。自此以后,没有人再去找他写字了,他虽然落了个轻闲,但是村里没有人愿意跟他来往了,包括左邻右舍都不。过红白喜事,人家宁愿拿着纸跑路叫邻村人给写。过年写春联,有上县买的,更多的是叫外村人给写。他们家在村里,待得很孤立无趣。

      秦老师经常跟老伴儿说:“啥叫乡党?乡党就是在村子里的时候,好像有这样那样的是是非非磕磕绊绊,但是出了门就是一个整体。乡党之间,从来没有吃亏占便宜之说。否则,你就在村子里待不住了。”

      农村是最接近人情底线的地方,好也是,歹也是。如果跟村子里的人计较,他们会笑话你,因为你是在外面待过工作过见过大世面的。村里人锤你骂你,那是把你当自家人看,这就是所谓的“打是亲骂是爱”,在乡党跟前,真的是这样的。

      秦老师回村里住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虽然他也算个知识分子,但是跟村里这些种田务瓜果的乡党们处得挺好的。上午擀面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蒜苗菠菜葱了,一声“自己去地里拔。”菜立马就有了。晚上炒菜的时候,西红柿豇豆茄子,“咱院子里头你随便摘。”

      住在村子里的好处,让秦老师两口子享尽了。他们甚至都后悔没早几年回来住在家里头,哪里还用得着去菜市跟菜贩子计较半天呢?最重要的是,院子里的菜还是真正绿色无污染的,吃着保管放心安全的。

      ——秦老师俩人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村子这个大家庭里,跟大家打成了一片。

      这不,今天才刚过十一月半,秦老师就督促老伴儿让孩子在抖音上给他们帮忙订购写春联要用的纸,大中小尺寸的都有,尽量要能满足村里人的需要。现在村子里家家都盖起了高楼大院,每家至少两副对联——大门口一副超大的,一般都2.5米,楼房门口也是1.8米的;小的,也要适当准备一点儿,以防有人家需要。

      秦老师说,他这几天就开始好好锻炼好好休息,攒足精神养好神,到了腊月二十就开始给乡党们写对子。

      村子里的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天天不是你过来就是我过来。过来的,要么往桌子上放一包茶叶,要么放些核桃新枣。他们说是来看看秦老师写书法,其实是在用一些细微的举动修筑一条贯通心灵的通道:人,其实都是互相交心的,心通了,情感就通了。

      秦老师说他教了一辈子书,没想到回到村里弄明白了人情就是每个人都懂情份的这个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 克 | 来自村里的上辈
徐水法---过年记
春节笔记:一个关中农村的变迁样本
赵增辉|年 味
高廷涛/刘三爷(小小说)
乡村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