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年系列之——压岁钱

压岁钱是孩子们盼望过年的最主要由头。在孩子们心里,发压岁钱是过年里所有环节中最精彩的部分。那一刻,他们的喜悦达到了沸点,并且能够让这种喜悦感延续一年都不会散去。

那时候的孩子们,大大小小的都有一个存钱罐,弥勒佛一样大肚子的,里面可以放无限多的钢蹦儿。我那时候一直以为,那弥勒佛的肚子是永远也装不满的,你尽可以往里面塞钱。

在没有旁人在跟前的时候,我常常把小房子门关严实,从小桌柜旮旯里掏出自己的存钱罐,万分小心地双手捧起来,把存钱罐摇得“唰啦唰啦”的作响。我喜欢侧过头闭上眼睛竖起耳朵听钢蹦在钱罐里欢快跳跃的声响,我总觉得这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听的声音。

很多时候,在夜深人静家人都入睡之后,或者家人都出去走亲戚,下地干活的时候,我会把自己的存钱罐拿出来打开,抠开弥勒佛的下面底座,把一直躺在弥勒佛大肚子里的钢蹦儿倾倒在炕桌上,然后按照大小一沓一沓摞起来。

那时候,钢蹦儿都是一分二分和五分面值的,大小就区分了面额。我会把所有五分的钢蹦儿一一挑拣出来,按照字面朝上光面朝下的方式,码起来。然后是二分的,一分的。

我喜欢手指肚摩挲在钢蹦儿侧面一道一道的细密的刻纹上的感觉,通过手指传遍全身,心里酥酥的痒痒的。码好一个一个的钱柱,推倒散成乱七八糟的一堆,然后再一一码起来的……我会半晌半晌地一遍一遍重复,乐此不疲趣味横生。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数钱数到手发疼,数钱数到胳膊酸。”这样的体验我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感受过了,那时候我觉得数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这样枯燥的“单曲循环”,我却很愿意每天不吃饭不睡觉地去做。——我喜欢手里摸着钱,眼睛看着钱的感觉。

老人们发压岁钱都是在大年三十儿晚上。那时候不是家家都有电视,看不到春晚。放过鞭炮,屋里屋外供奉土地爷财神爷和灶夜的地方,还有两个门墩儿上,红红的蜡烛全都点亮,家里一片通明。

吃过年夜晚,吃完饺子。(那时候一年难得见到肉,饺子都是母亲和祖母在山沟里四处挑来野菜,或者是压过菜籽儿油的油渣。包子也是,油渣的居多,或者就是红芋馅的。纯麦面的包子只有不多几个,更大部分是家人用玉米面和高粱面和在一起,蒸起来的荒荒馍,吃起来甜甜的味道,但没多大营养,也不太耐饥。这些的所谓包子,祖母和母亲都会收拾起来,放在篮子里,高高地挂在屋当间案头上方。那时候我们进家门,或者到别人家,眼睛都是朝着案头上方看,寻找馍笼子在哪里,嘴里不争气地吞下一口口水。

有一个叫作灶餐馍的,奶奶和母亲是要用了很多心思来做的,大体是一个三角形的样子,朝外摆放的一面有很多图案,很精巧,中间会嵌上几颗红枣或者红豆。一般年三十儿下午蒸包子的头一锅,就有这个。出锅后稍微凉下来,母亲会把灶餐馍恭恭敬敬地敬在灶夜台上,祈福一家人一年里都有吃的,不饿肚子。这个灶餐馍,一直要摆放到正月十五以后,正月二十几送完灶夜以后,母亲会把落满灰尘,其时已经成了硬疙瘩的灶餐馍取下来,然后隔几天掰一小块儿让我解馋。)

——这就是我们过年最享受的年夜饭。

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拢过来坐在宽大的土炕上,屁股底下烧得滚烫。爷爷和奶奶坐在正中间,然后是父亲和母亲,叔父和叔母他们。我们这些小孩子都规规矩矩地坐成一排,小眼睛满怀期待地齐刷刷看着祖父祖母。

爷爷很瘦削但很慈祥,留着长长的一撮花白胡子。每每这时候,他会笑着扫视我们一圈儿,然后低一下头看着我们眨巴眨巴的小眼睛说,“谁先来呢?”

我们一阵幸福,叽叽喳喳地争抢一番,最终还是按照长幼次序,一个跟着一个起来,走到炕中央,朝着祖父和祖母的方向跪下来,很郑重地磕头,口里喊着“爷爷好,奶奶好!”

奶奶的脸上已经堆满了笑容,迫不及待地把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从衣褂口袋里掏出来,摸着我们的小脑袋,塞进我们手里。

然后轮到父亲母亲发,再就是叔父叔母。

发压岁钱的程序在我们心里很庄重,我们既有对压岁钱的期待,小小的心底里也有了一种责任感,那就是孝敬,传承。

在大人们的注目下,我们一个一个都有着很强烈的仪式感,怎样站起来,怎么跪下,怎样磕头,怎样接压岁钱,怎样向大人们道谢,

爷爷和奶奶看着我们一大帮小崽儿像模像样地跪拜,乐得直拍大腿,并训导父辈们说,“看我家这些孙儿孙女,比你们可强多了,长大一定有大出息!”

等到我们领完压岁钱,爷爷会叮嘱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新年里要好好读书写字,不要光贪玩。看我们一一点头答应,然后他向父辈们叮嘱新年的活路,安排一大家新年的打算。

我们各自悄悄地钻进被窝,把红包拆开来,喜滋滋的攥着压岁钱,看着看着,忍不住伸出舌头抿一下,舌头贴在钢蹦儿上的感觉,那才叫幸福和甜蜜吧?然后,我们把压岁钱小心地压在枕头底下,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睡去了。

第二天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叫醒来的时候,压岁钱已经装在了我们新衣服的口袋里。我们会捏着口袋,跟着伙伴们疯跑一天,相互炫耀一天。等到晚上回到家里,抠开弥勒佛的肚脐眼装进存钱罐里,安心地喜悦一年。

家里的规矩,逢着过年的时候,出门都不带小孩儿,怕让碰到的熟人破费发压岁钱。

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我们都死皮赖脸地缠着大人们领着去。“走亲戚可以吃个肚子饱,运气好还可以混到压岁钱。”我们小脑袋瓜儿里的那点鬼机灵,早被大人们看穿了。

“去了就要听话,不准要别人东西!”每次出门,大人们都是这样严厉的叮嘱。

碰到亲戚家人疼惜我们,递给我们包子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看看大人的脸色,直到大人说“拿上吧”,我们才敢接过来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如果有慈祥的老人们给发压岁钱,我们往往会躲在大人身子后面,眼巴巴地看着大人。很多老人会把我们从大人身后拉过来,直接装进我们的口袋,大人无奈地说“那就装上吧,”我们才窃喜地把压岁钱装好压实。

逢到家里过会待客,有很多我们称呼都搞不清的远近亲戚,总会掏出些压岁钱给我们,而大人们总是无视我们渴望的眼神,直接替我们推挡回去,直到亲戚嗔怒,说出“大过年的,这是礼性!”大人们才允许我们接收,并敦促我们,“还不赶紧谢谢姥爷?”

小孩子们收压岁钱的时间,一般会持续到正月十五过后,年味儿逐渐淡了,大人们要下地干活了。我们会偷偷地把过年期间收到的压岁钱笼一下,看看有多少,然后再细细地装进自己的宝贝罐儿。

存钱罐里装着儿时的甜蜜梦想和向往,现在都成了点点美好的回忆。

(作者简介:陈启,号南山白丁。大学本科学历,中英文兼修,供职于陕西西安惠安中学。文风力求散淡,干净,活力。诗歌《船夫之歌》获首届诗词楹联大赛二等奖,古体诗《关中汉子》、《题画诗》“繁花难掩层绿”分获第二、第三届一等奖;散文《酸汤挂面》发表于《教师报》(2016年12月14日),《乡下女人》、《小镇》在不同刊物发表。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2008年发表于《中国音乐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压岁钱里尴尬多
红包
莫将孩子教成“乞丐”
孩子压岁钱怎么分配?分错了容易招恨,这些“分钱”方法很靠谱
我的压岁钱我做主!看看小伙伴都有哪些高招
旧时光里的年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