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物造象·绘画 关耀久 | 没骨龙系列
黑土乡情·文化公众号·看得见的乡愁
知黑守白,为龙传神
——关耀久水墨龙画艺术解读(贾德江)
冲云破雾,倒海翻江,屈曲矫健,气吞万里,这是关耀久笔下的水墨龙画艺术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大胆的泼墨,洗练的用笔,生动的造型,磅礴的气势传达了神话之龙的威风与正气、雄浑与壮志。不论是他的洋洋巨制还是斗方小品,也不论是他的竖幅中堂还是横披手卷,远观其势,近观其质,有的如黄河滚滚,波澜壮阔,奔涌而至;有的像铁骑突出,剑戟铿锵,天旋地转;有的似数把琵琶弹拨《十面埋伏》,此起彼伏,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有的若神姿仙态,耕云播雨,撒下一片赐福人间的祥音。走近他的画面,那种笔墨的聚散与点线的疏密藏露,那种黑白的对比与浓淡的虚实相生,一切都是阴与阳的轮回与追逐,是那样的随心所欲,又是那样的合乎理法。笔墨在这里交织成节奏与韵律,使龙的形象聚合成多姿多彩的意象。一个又一个龙腾虎跃的场景,一组又一组龙飞凤舞的图画,或叱咤风云,或顾盼生情,或遨游沧海,或扬威天穹,那时济世的抱负,那巡行太空的责任,那呼风唤雨的气派,那威严与慈爱,那神奇与豪放,都一一写进他的图画中。
传统画龙,应追溯唐宋乃至更远,其始当出于对龙的崇拜。华夏先民们为表现理想和愿望,组合虚拟多种动物躯体的优异之形,并经不断创造、完善而成为能上天入渊、翻云覆雨的龙的形象。由于龙是古代神话中的动物,现实并无龙的存在,故画龙“意多于形”。从远古时代的龙纹图腾,到战国时期的《人学物御龙图》帛画,从汉代画像石上的《仙人豢龙图》,到唐代敦煌壁画的《乘龙飞天图》,从南宋陈容的《云龙图》,到明代汪肇的《起蛟图》,直至清代周璕的《墨龙图》,龙的艺术表现经历一个从抽象到具象、从简朴到繁丽、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人们崇拜龙,人们神化龙,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龙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龙在中国人民传统意识形态中是根深蒂固的,历代子民们都将龙奉为通天的神兽,吉祥喜庆的信物,消灾降福的神灵,精神力量的化身。古往今来,人们由爱龙、敬龙到画龙,膜拜龙的形象,描摩龙的图样,把龙铸进钟鼎,绣上官袍,雕上墙壁,刻于梁柱,做成器皿,多种载体的运用虽使龙的形象蔚成多元,极为丰富多采,但龙画终因实用性的制约而趋向于装饰效果和工艺化。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画龙高手风毛麟角,时至今日,龙的绘画艺术发展仍然拘限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善画龙的画家依然屈指难数。龙画艺术在中国画领域内日渐式微。
在这一情势下,关耀久的龙画艺术就显得不同寻常而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关耀久生在北国,满族,镶黄旗人氏,皇亲国戚的后裔使他的家族骨子里就有一股龙的精神。他忘不了儿时穿的龙头绣鞋,这是他母亲的绣品;他也:忘不了做木匠的父亲所打的龙床、龙椅,那是父亲的绝活。皇族的家世和家学的影响使他少年时代就喜欢画龙。他当过兵,修过6年飞机,做过会计,教过15年书,然而真正有机会拿起画笔,还是从1980年他被录取为教师在中学任教后开始的。这期间,他遍览了中国绘画史。韩干的牛、王冕的梅、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苦禅的鹰,乃至冯大中的虎,无一不深深地攫取他的心。最后,他还是在范曾的一幅《画龙点睛图》前停了下来。范曾是当代著名人物画大家,并不以画龙为主攻,但他烛光独照,却开启了关耀久智慧的闸门。其实,人生苦短,精力有限,一个画家要想在绘画上全面开花均有所建树是不可能的。历代大家的成功经验告诉了他,无一名家不是有所专攻而彪炳画史的,自己为什么不能以龙作为绘画主体进行艺术探索呢?就在这一念之间,关耀久萌生了他要为之奋斗毕生的创造意念,他要涉猎一个长期被遮蔽的灵圣领域,进而建构一个属于时代也属于自己的龙的世界。
深厚的文化积淀,长期培养起的文化功力,使他陷入了龙文化的久久深思。
他走回历史,从第一片龙的瓦当、第一幅龙的帛画开始,将传统龙纹、龙画铺展成一道艺术长廊,可供他经常回顾与参阅;他又从历代画龙理论人手,从传统龙文化的根系中汲取营养,对东汉王符《九似龙》的画论、宋人董羽的《画龙辑要》、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论画龙体法》等论述,进行了清醒地比较,理性地分析。他找到了龙形象由“成型——定型——成熟”的依据,他惊叹历代大师和画工们的创造力,为子虚乌有的神龙设计出如此至尊至美的形象。
他走到民间,从赛龙舟、舞龙灯的欢庆节日形式,到龙腾虎跃、龙盘虎踞、生龙活虎、龙凤呈祥、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马精神的美好形容;从各式各样的龙形装饰品、日用品,到富丽堂皇的刺绣龙纹、织锦龙纹;从雄伟壮观的城雕龙柱到北海公园的琉璃九龙壁,龙的形象几乎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已渗进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的衣食住行、婚喜节庆、休闲娱乐之中,已成为中国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他走进文化,翻开历史经典,开篇便是“云从龙,虎从风”。从“虎啸风声远,龙腾海浪高”的古典诗文,到毛泽东的著名诗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以龙为载体的龙文化有着极强的平民性和亲和力。人们喜爱龙的宽宏与气魄,更崇尚龙的威仪和尊严。龙,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自由自在的清高与傲岸,不欺小凌弱的博大与仁爱等人格化特点,使海内外炎黄子孙至今还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从艺术走向文化,从追求走向责任,从乐趣走向痴迷,关耀久选中了龙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选中了画龙作为自己的文化使命,选中了水墨形式作为自己龙画的笔墨语言。为此,他为自己的画室题名“黑龙斋”。
若追根溯源,这位“黑龙斋主”的“水墨龙画”既源于宋元“墨花墨禽”的表现形式,也受到南宋与元初之交的画龙名家陈容所影响。水墨花鸟画,即谓“墨花墨禽”,全用水墨,不设一点颜色,以墨色浓淡、深浅、干湿的变化,为花鸟传神,使人感到无彩而胜有彩之妙,是文人画特有的一种风格,最适宜表现龙的清高孤傲、不同流俗的审美情趣。而陈容“善画龙,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水成雾,醉余大叫,脱中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言状者,曾不经意而得,皆神妙”(《图绘宝鉴·宋》),开创了水墨龙画之先河,并有《墨龙图》、《云龙图》、《五龙图》等作品传世,对关耀久龙画的取法、发展、变异,乃至以更高级的面貌反复表现出来笔墨语言,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20多年寒署,关耀久以花鸟画为基础,以画龙为突破口,心无旁骛,潜心专门研究。他以形神为线索,总结了由远古彩陶、青铜器上的龙纹图案到历代大家创造的不同类型的龙的结构,从临摹开始,从白描开始,从小写意开始,从解剖开始,从麟纹到骨骼,从形态到精神,从动物到人格,从小品到巨作,不但有变勾勒为水墨的没骨法,也有摒弃色彩以墨代色的水墨法,在水墨中不仅有似写实工的体貌,也有信笔挥洒的写意画法,同时还出现温雅精密的水墨白描。多种表现方法的尝试,废画何止三千!一步一个跨越,关耀久为自己的所爱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他以古代画论为依据,从造型的角度,考证了王符“九似龙”的成型理论、董羽“三停九似”的定型理论、郭若虚“画龙体法”的成熟理论的演变历史。在对传统领域细细地检索中,在对龙文化的多角度审视后,他创造了自己的画龙要决,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创造天地和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
关耀久的龙画自创了两种画法:其一为“透笼没骨法”,适合表现云中之龙。他告诉我,此画法借鉴了北方“牛皮影”的民间艺术造型,从“透雕”的影视中反其道而行之得来,取“知黑守白”之意,以云气的层层积累、破墨与积染的错落进行,形成厚重的背景,以凸显处于亮面的没骨之龙。画家运用黑、白、灰支撑画面作为骨力并取代了墨线,也吸纳了西方素描语言的明暗表现手法而使龙的造型活灵活现。其二为“勾染兼融法”,适合表现水中之龙。这是一种小写意画法,取“知白守黑”之意,以线造型,强调笔力、笔性、笔情、笔意的传达,讲究水墨濡染水纹的浓淡、虚实、强弱、疏密与留白的层次变化,勾染交替、线面结合,以烘托“蛟龙出水”的神奇景观。
这两方面的合成,实质是黑白的知守,构成了关耀久龙画的总体面貌。无论是前者的“黑云白龙”,还是后者的“白水黑龙”,关耀久都已走出了传统意义的形神规范。他把中与西、古与今融于一体,把工笔与写意、线描与泼墨,恰到好处地并用,他在龙的形象中注入了他的情感与创造、内涵与想象,他甚至能读出每一片龙麟、每一条龙爪、每一个姿态所蕴涵的深意和信息。他把龙画进云端,让云气在它四周环绕,又让它在云气之中忽隐忽现。这云既不是蓝天白云那样轻浮,也不像压城黑云那般沉重,而是云蒸霞蔚的祥云,是紫气东来的仙气。他把龙描进水里,让美妙的浪花伴随着它嬉闹腾跃。他的水是圣水,带有福音的节奏,虽惊涛拍浪却富有韵律,使龙在如行如藏、若实若虚中,带上人格与人品的神采。他还把光引进他的黑白世界,使他的龙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灿烂。这光是一道道灵光,是一道道笼罩寰宇、覆天盖地的佛光,让整个画面尽染在一种仙境之中,一一展现的不止是纸上的图画,更是画家的灵性和心中的追求。可以这样说,关耀久的龙画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他找到了一条超越传统、前景无限的路径。
显然,关耀久选定了一个最富文化含量,也最有中国文化意味,又是自己长于表达的主题,这就是描绘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龙的画卷。他以墨为宗,以墨为雅,以墨为上,在扎扎实实地传承古法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从中开发、突破,让人们在黑白的笔墨语系中感受到龙的仪态万方和龙的精神力量。我以为,他的龙画的诞生,续写了中国龙画的历史,拓展出一个未来的世界。
2008年5月18日于北京王府公寓
画没骨之龙,重在积墨和破墨的运用,及虚实的把握,画用线造型之龙,重在用线的力度,画大写意之龙重在造型的简练和浓、淡、干、湿、焦、水墨的运用。
——关耀久
||作者简介
关耀久,1953年生。主攻画龙和孔雀,号黑龙斋主,中国“没骨龙”画派创始人。2014年12月国家文化部艺术组委会授予'’书画艺术泰斗“荣誉称号;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安达《没骨龙画院》院长;2013年安达市为其建立了《关耀久美术馆》馆长,安达市文化产业顾问、荣誉市民。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乡协龙文化研究院顾问;中国十大公益慈善书画家。北京第十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荣获“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称号; 中华龙文化协会主席团名誉主席。2011年12月和2012年5月,国家邮政总局先后为其出版发行了三套专题邮票。入编2013年《中国美术年鉴》,入编2014年《唐诗三百首》修订版。在“第八届龙江国际艺术博览会”荣获唯一金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蔡云龙绘画鉴赏
文人画的美学特质与中国画的评判标准
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当做时髦,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学术混乱
推荐 | 传统笔墨的巅峰写意精神—张立辰
水墨和笔墨| 不像中国画的中国画
《谈中国画艺术从意境中起飞》文/黄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