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著名酒厂盘点(52)----“宁城老窖”之父是谁?

宁城老窖,塞外茅台!曾经第一个登上中央春节晚会的名酒品牌宁城老窖,其前身是宁城县八里罕酒厂,该厂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宁城老窖的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风风雨雨经过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宁城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归属辽宁省昭乌达盟。宁城县委、宁城县革委会决定在原有的八里罕酒厂的基础上,研发、生产优质白酒,新上老窖项目。

在当时宁城老窖是计划外项目,宁城老窖在研制阶段资金是自筹,设备是自做,原料是自备,没有任何外援,所有这些都是酒厂自力更生解决的。

这个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宁城老窖的批量生产都要按着宁城县革委会的计划生产、销售,原材料也按计划划拨。总之,一切生产均执行计划。

这个阶段,是宁城老窖研发、试制成功和规模扩大阶段,历经十年,到一九八四年获金质奖为止,这是宁城老窖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八年这四年,是宁城老窖试制和开始起步创业的四年。在这四年,是县委、县革委会决定,抽调筹建原地方国营宁城糖厂的创始人贾文阁先生,派去八里罕酒厂专搞研制、开发优质白酒,并担任酒厂的厂长,有原副厂长姜登国、王福才配合工作;后六年酒厂历任领导为姜登国、王树熊、刘海英、王瑞祥、赵振国、袁世卿等,这个阶段历经了十年。

这个创业阶段虽然只有仅仅的十年,岁月已经过去了近40年,但在原创先辈的脑海里却记忆犹新,当时创业的场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情景历历在目。但有谁、或究竟有多少人知晓,在何年何月何日诞生了第一瓶宁城老窖的?诞生宁城老窖的八里罕酒厂第一届领导班子?诞生宁城老窖的第一人?谁是诞生宁城老窖的车间一线工人?

宁城老窖鼎盛辉煌时期,提到宁城老窖,知道宁城老窖的人们,都会不由自主联想起宁城老窖的荣誉和光环,和……等等……高度集中到一个位置!媒体报道也一味的如此宣传、报道,甚至有关历史性的资料、史册等等,对宁城老窖的创始都没有表述和详细记载,既然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了,它必然是宁城老窖企业重要文化组成部分之一,但也不能颠倒、歪曲,更不能磨灭。宁城老窖最缺失的就是:企业文化的发扬和积累,当年创业时忘我工作精神之优良传统的传承。

 至于这些说明了什么?鼎盛辉煌时期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政绩……酬金……利益……名人、名品、名企……名企、名品、名人?

 我们把一位宁城老窖研制、开发创始人访问录在此披露于众:

 一九七五年***复出,在***支持下,他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通过整顿解决农村问题、解决工厂问题,以清除“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拨乱反正,促进安定团结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共中央作出全面整顿的决定,各省、市、自治区根据中央的决定作了部署和安排。

宁城县根据本县的情况,把问题较多的八里罕酒厂确定为整顿的重点企业。为了加强酒厂和整顿工作的领导,从宁城糖厂把副厂长贾文阁同志调到酒厂担任革委会主任、厂长兼党支部书记,配合县工作组于占江、李有、张树广、王凤云等同志对酒厂领导班子进行整顿。

在整顿过程中经过大会动员、小组讨论、个别座谈,进行了解分析,暴露出不少问题。据一些老工人反应,酒厂几个个别领导勾心斗角,你整我,我整你,不问生产好坏,不管工人疾苦,一个劲的整,一个劲的斗,酒厂工人人心涣散没有劲头生产。所以能干的人干不成,会干的人干不好,想干的人干不上,全厂一片混乱。因而白酒产量上不去,并且质量渐渐下降,淀粉出酒率在60%——70%之间,班产量在500——600斤徘徊。每天每班掉排100——200斤,损失比较严重。归结起来,主要问题是酒厂班子长期不团结,也就是派性严重所致。

在贾文阁同志去酒厂之前,县革委会分管工业的副主任方华同志于一九七五年九月份找他谈话时说:“你去的主要任务是整顿好酒厂领导班子,搞出优质酒,摘掉酒厂落后的帽子,改变长期生产老白干的面貌。”

贾文阁同志本身不懂制酒工艺,接到县里领导的安排,他带着这个沉重而又艰巨的任务去了酒厂,到酒厂之后就听到一些工人背后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又来了个外行,甭说搞优质酒,就连普通白酒也未见懂多少”等等冷嘲热讽。不管工人怎么说,他在思考……既然他来到酒厂就是县领导和组织的信任,相信他的能力和智慧,是县领导给他的任务,不懂也得干!就得边干边学。

贾文阁同志曾在宁城糖厂建厂时,搞糖也是外行,可他就是有个钻劲儿,不懂就问,学会了制图,能把车间所有管路、设备安装制成图记录下来,加之他曾参加过中央轻工部办的学习班,所学的技术知识,回来能够运用到生产中,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指挥建厂、生产。所以在他的领导下和县革委会方华副主任、以及糖厂管生产的郑岳山同志、工段长的支持下,扭转了糖厂面临中途下马的局面。这时糖厂骑虎难下,订购的设备浸出器进厂后,大轴不能用,有些设备加工单位拖着不按时交货,整个糖车间的设备缺东少西,根本无法试车、投产,因此上级有关部门对糖厂的建设失去信心,不予支持,基本不管,不闻不问。糖厂的建设面临着夭折,最终坚定不移的搞出了合格的绵白糖。因此得到了县委、县革委会对他的重视和信任,把他调去酒厂也是顺理成章的。 

(一)

酒厂在整顿中,通过深入了解、调查、分析和研究,暴露出诸多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经过逐个落实,做出了整改计划。原领导班子成员都承认了错误和缺点,首先自查自纠,作了自我批评。派性严重的作了调整,把能干的技术骨干提拔起来安排到领导岗位,原来的副厂长王福财同志,在“**”中,他是少数派头头,有些过激行为,酒厂内部和社直一些单位对他很大意见,原来酒厂负责人刘少贤、毛荣春等,对他都不谅解。据此,按整顿要求王福财同志应是调整对象。可他在整顿当中认识、表现很好,有技术、又能干,所以,贾文阁看他是个人才,把他保下,并留在酒厂继续工作担任副厂长,让他进了厂长办公室,和厂长同吃同住,使他很受感动。从此以后,他的干劲越来越大,他是搞宁城老窖的一员战将。还有,化验室的负责人李印同志也起了很大作用。老窖车间主任郝振昌同志,曲房酵母室的张殿阳、迟凤祥、张玉臣、杨义廷、王成文 、姜国均,采购员吴国生,酒库保管赵化邦,机修车间高升、史连生等同志,都为老窖生产尽心尽力,技术精益求精做出了贡献。原副厂长姜登国下乡回到酒厂后,曾代表酒厂去内蒙会报老窖生产情况,使宁城老窖被定为名牌产品,工作成绩显著。 

(二)

八里罕酒厂是一九五八年建成的老厂子,规模很小,全厂只有一个白酒车间,叫老甑房,和一个粉料室,一个储料库,一个小酒库,一个曲房和酵母室,一个化验室,五、六间工人宿舍,三间伙房,一间门卫房;国家干部三名,工人45名,其中炊事员1名,机修工1名,木工1名,锡焊工1名;制酒用的大土灶1个,甑锅1个;运输大马车和汽车各1辆,车夫司机各1名,酒道工1名。用这些人和设备,2—3个班生产,生产工人20多人,年产白酒200——300多吨,坚持二十多年。白酒质量虽在全盟占一流,但不属于优质高档产品。 

头任厂长   李春山 , 书记   邱凤桐;

第二任书记 张辅君;

第三任厂长兼书记 刘少贤;

第四任厂长 赵振国 , 副厂长 姜登国、王福才;

第五任厂长兼书记 贾文阁 , 副厂长 姜登国、王福才;

第六任厂长 刘海英 , 副厂长 张   玉 ,书记   王树勋

第七任厂长 王瑞祥 , 副厂长 袁世清 ,书记   赵振国

这是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四年计划经济时期,也就是第一个阶段的厂情。

其中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八年是宁城老窖研发、试制和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唯一领导酒厂全体职工,同甘苦、共创业、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不畏艰苦和各种困难、阻力,从建老窖车间到第一瓶老窖酒出世,也就是宁城老窖“之父”贾文阁前辈,也可称之为宁城老窖“第一人”。

到八十年代初,计划经济年代,宁城老窖就名扬自治区内外,国内已有名气,璀璨夺目。逢年过节赠送亲友,宁城老窖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赠品、礼品,成为各地烟酒和供销系统的紧俏酒。宁城老窖生产和销售已具规模,酒厂生产有条不紊,形势一派大好,销售呈现出:各地各级采购员来八里罕提前订购的景象,致使老窖供不应求。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八里罕酒厂并非“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几乎濒临倒闭。”并非“由于连年亏损,职工福利待遇差,人心涣散,就是一个烂摊子,企业积重难返。”

 (三) 

生产宁城老窖的指导思想是:搞优质、争原料、保生存、促发展、攀高峰,实现酒厂机械化和现代化。

搞优质,从酒厂当时的现状来看很不适应。一是没有搞优质酒的技术;二是没有新设备;三是没有新厂房;四是没有优质原料;五是领导没有经验;六是没有资金。

在酒厂来说资金问题最大,贾文阁厂长到县财政局求助,副局长王义龙答复以“老窖是计划外项目”为由,称没有这笔投资,所以不能解决。会计吕国章通过东倒西借,解决一部分,又外借了点,用于进料用。除资金以外,其余问题怎么解决,就看决策人贾文阁厂长有何办法。他的思路和决心不出人所料,他肯定会争取大家的意见,因此,他把搞优质酒的任务、决心向全厂职工们亮开,全厂职工听了以后都很高兴,拍手称赞、欢迎。但是,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疑虑,有些老工人说:“以前酒厂为了增加项目、搞新产品,派人出去学习过,但回来说说就销声匿迹了;也做过书面计划,无非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结果。”原因是领导没有决心和毅力,有的领导老守田园不愿大干,怕操心费力;有的领导则想大干,但没有实干精神,总是说大话空话不干实事,怕苦怕累,久而久之,工人对领导失去了信心,而领导在工人中也就失去了威信。不仅这样,领导非常主观,少数人说了算,全厂上下大事小事都找领导,环节干部有职无权,干部、工人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因此工作、生产搞不上去,新产品出不来,长期守着老白干普通白酒过日子。虽然年年有积累,但是没有新发展和新贡献。这一席一席发自肺腑的话、牢骚,贾文阁厂长觉得这是工人对他的警告,不信任。

针对工人们这种思想疑虑,不难看出,过去的领导作风在工人中间没有好感,敢怒不敢言。看来今后摆在贾文阁厂长面前的是如何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把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端正思想路线,做出榜样,让工人信得过。这对贾文阁厂长来说,是不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从来就是民主派,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厂矿、机关,可以说处处讲民主,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正因如此,他在一些政治运动中受到群众保护,但也因此受过委屈,在“挖肃”中挨过整。这次面对酒厂工人提出的问题,他早已胸有成竹,研究出措施。

第一步,召开全厂职工大会表决心,提出奋斗目标,请求全体职工大力支持。为此,在企业整顿的基础上,引势引导,组织干部工人,围绕酒厂今后的路子怎么走、步子往哪迈,是大干还是小干,是前进还是后退等,有关酒厂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展开了讨论,人人用心,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大家认为:酒厂虽然生产条件差,只要领导有志气、有决心,工人就有劲头,事情就能成功,行不行就看领导的行动了。说到这,贾文阁厂长看出工人对领导的希望多么迫切,多么诚恳。为了不辜负上级领导和工人们的期望,又顶着“四人帮”“唯生产论”的帽子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政治运动,在全国上下到处追谣的非常时期,一边抓追谣,一边抓生产。可有的人竟说厂长不抓追谣,要向县里反应,给厂长施加压力,目的是要厂领导放松生产,全力抓追谣,因此使酒厂领导是非缠身,分散精力,干扰工作和生产。贾文阁厂长硬着头皮,带领全厂职工向生产高度进军。一九七五年底厂党支部作出最后决定:誓死搞优质,打响第一炮。贾文阁表示,我能给宁城搞出优质白糖,就一定能搞出优质白酒。结果不负众望,真的搞出了白糖之后,到酒厂以后采取了以下措施搞出优质白酒。

第一,搞优质白酒,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决定走出去学。一九七六年三月份,组织一个由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学习组,在盟轻工局指引下,到辽宁省凤城酒厂、金州酒厂,吉林白城子酒厂,最后到四川省泸州酒厂参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多种不同类型的酒,各有长处,学记下来。特别在凤城酒厂的热诚帮助下学到了他们既成功又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先进经验。尤其是该厂搞凤城老窖时,厂领导顶着来自上下、左右的各种压力,背着资金困难的包袱,搞出凤城老窖的艰难历程,对我们酒厂领导启发很大,教育很深,从而增强了我们搞宁城老窖的毅力和信心。学习组回来后,将学到的经验进行了整理,经过综合分析,根据八里罕地区自然条件和本厂的生产条件制定了试制方案。

第二,搞优质酒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老厂房不能用,必须建新厂房,制造新设备,使用优质原辅料,厂房设备必须和普通白酒车间隔离。还需要大量资金,不具备这些条件,搞出老窖很难成功。可这些对八里罕酒厂来说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上述四项八里罕酒厂一无所有,当时很难办成。在这些困难面前,是搞还是不搞却成了全厂议论的中心,突出的大事,因而出现了分歧,管钱的说没钱用啥搞,管物的说没有资金弄不来,管生产的说条件太差搞不成,还有的说弄不好,损失粮食谁负责等等,困难是实际问题。但是 经验学来了,方案也作了,困难再大也不能动摇,气可鼓而不可泄,唯一的办法是着眼于本厂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群策群力,大家提出了不少挖潜、革新、改造的意见和办法。支部根据群众的建议,领导带头大家齐动手,厂长贾文阁挽上袖子和副厂长王福财等,亲自在工人挖出来的地槽搬石头砌地基,紧张地劳动一天就把地基砌完,接着工人甩穰秸泥垛泥墙,一身泥土一身汗,大家都是抢着干。砌基石的厂长们有的把手磨破了皮,有的把手划出了血,谁也不下火线,只用了两天时间,把墙垛平口,等待立房架。这时木工日夜奋战,把厂区内成材的树放到,迅速加工,把房架做好上上房盖,安上门窗,当作老窖的发酵室。这是我们没有任何资金的情况下,土法上马自力更生,一身泥土一身汗,血汗的付出换来了新厂房。 用一个月的时间建起了简易厂房和部分发酵池,又自造一部分设备,都是由挖潜出来的废料做成的;蒸馏器也是自己的焊工做的,以上仅花了近万元。

第三,为了早日投产,早日出酒,早收益,在露天边建窖池边投料,后建厂房的快速办法缩短了试验期。在发酵时间上,他们用40天、60天、90天发酵期试验,最后为了加快资金周转,采用40天发酵期在三个月内见了酒。由于管理严格,头排酒就达到了泸型酒的质量,经过了六个月贮存转化为泸型和茅型酒,当时酒厂称为浓香酒和清香酒,暂时定为“大明塔牌八里罕香酒”。资金紧张尽可能节省每一分钱,贾文阁厂长亲自动手题字、设计商标。这个商标是由建平县印制而成。后来盟主管部门提议更名为宁城老窖,商标改为酒坛子商标,由李印题字。以下是香酒和老窖的原始商标

当老窖试验成功之后,经盟商业局地产科鉴定,臭而转香,才能称为合格产品。保持六个月贮存期不变。 

(四) 

在宁城老窖被推荐到盟委盟公署和辽宁省轻工局后,经过各级领导品尝,都承认宁城老窖是优质白酒,可以参加评比。

据统计,当时能参加评比的老窖库存量如下:

一九七六年出成品老窖,到一九七七年三月共生产老窖16.9吨。其中:

储存五个月以下的的9.1吨

储存六个月的2吨

储存七个月的0.8吨,内有浓香0.7吨

储存八个月的0.9吨,内有浓香0.7吨

储存九个月的4.35吨,内有浓香0.5吨 

一九七七年四月十七日,盟轻工局在赤峰市召开了“酒业协作会议”,十八日评酒比分,确定优质酒和优质酒的定价。这次酒业会议,宁城八里罕酒厂参加会议的是厂长贾文阁、化验室负责人李印二人。评比开始时,各旗县酒厂厂长划为议论组,省评酒委员会李技师,赤峰酒厂常厂长、盟轻工局、物价局、商业局领导和业务权威人士为中心组,这个组有决定作用。评委对各酒厂老窖酒编为小O号(林东)、大O号(克旗)、4号(宁城)、5号(赤峰)、6号(宁城)列表如下: 

大O号   克旗     老窖     4

4号     宁城     老窖     1

5号     赤峰     老窖     3

6号     宁城     老窖     2 

此次编号由一个人编排,另外一个人公布,其他人都不知道。经过两轮的评比,中心组一致评定1号、2号为优质酒,1号为浓香,2号为酱香(清香),其他酒厂没有异议,最后公布把宁城老窖评为优质酒,归二级站包销,并供应制酒原料。盟物价局对宁城1号老窖酒,出厂价定位2.13元(市斤),批发价定为2.36元(市斤),零售价定为2.62元(市斤)。 

这次评酒,斗争比较激烈。特别是赤峰酒厂不服气,提出小范围再评一次,即二次评比,不允许各酒厂人员参加,评委会为了公平、公正,只好采纳了赤峰酒厂的建议,进行第二次评比。评来评去,赤峰老窖仍未评上,该厂厂长对宁城老窖提出好多疑问,尤其是在色泽、香味方面,质问宁城老窖在酒中添加多少香料?是什么香料?要求准确答复。当时厂长贾文阁干干脆脆地答复道:我们的老窖酒是酿造出来的!不用添加任何香料即可成功!难道你们赤峰酒厂生产的老窖是添加香料生产出来的吗?问的赤峰酒厂哑口无言。当时他们想向宁城酒厂要一些普通白酒,在气愤中的贾文阁厂长没有答应他们,并说可以在以后白酒超产的时候再商量。在场的其他旗县酒厂厂长都对赤峰酒厂的所作所为相当不满。 

因为憋气,厂长贾文阁在午餐中只喝一盅酒就晕倒了,李印赶紧陪同去盟医院抢救、打针清醒后才回到住处。

“赤峰酒业协作会议”评酒和优质酒作价后,盟轻工局王志明让酒厂准备样品酒24瓶、化验单、成本单、书面报告,让县工业局、计委签署意见送到盟轻工局,上报省批准。

省轻工局组织有关酒专家对宁城老窖进行鉴定。确定为优质酒后,把辽宁省轻工局李先州把盟物价局科长王凤瑞,宁城县工业局物价员张连弟,八里罕酒厂厂长贾文阁三位同志召集到沈阳去,关于宁城老窖生产情况和质量问题进行了座谈,他们听完厂长贾文阁的汇报后,提出销售价格已高于沈阳老龙口,要求宁城老窖每斤酒降价0.02元。当时贾文阁厂长不同意降价,盟物价局王科长考虑到大局,背后作了贾文阁厂长工作,如再坚持己见,宁城老窖很难列入省里的计划,以后老窖的原料就是问题,经过再三考虑,同意降价2分钱,低于老龙口价格。在座的省商业局、轻工局、计委、物价局、经过商议,把宁城老窖一斤瓶装作价2.56元。回来后,我们在成本上下了功夫,各方面精打细算,酒厂全部成本由1536元/吨降到1450元/吨。

宁城老窖被评为优质酒,正常生产,销售后,不知何故,县工交办突然指令酒厂停止生产老窖,究其原因,说是老窖酒占用了普通白酒的原料,影响了普通白酒的市场供应,因此烟酒公司三番五次地告状。为了保证市场供应,酒厂必须完成白酒上交任务,老窖停产势在必行。但是,老窖生产真的停了下来,损失无法估计,老窖生产将会前功尽弃。为了把这个千辛万苦试验成功的新产品继续搞下去,保住酒厂生存和发展,为八里罕酒厂争光,为宁城争光,填补宁城没有优质酒的空白,厂长贾文阁明确向全体工人表态:宁愿自己蹲法院,也要把老窖继续搞下去,绝不能半途而废。在这次会议上工人反响强烈,他们热情高涨喊道:开始搞老窖我们支持你,现在更得支持你,还得干。为了顶住老窖下马停产风,最主要的是,必须尽快解决老窖的原料问题。厂党支部决定,要一边生产,一边向上级请求支援,经过努力和争取,终于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同情和援助,使白酒原料得到补充,保证了老窖的正常生产。

在老窖试制紧要关头时,也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一伙青年造反闹事到厂长贾文阁家中,致使他的妻子受到惊吓,一气之下得了精神分裂症,住进了精神病院,无人照顾,通过暂短的治疗稍有好转,酒厂这边又脱离不开,贾文阁厂长便把妻子带到酒厂,住在宿舍里照顾,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妻子,对工作有了一定的影响。没有几天,他的妻子趁他不备,偷偷的跑了,发现之后,已经无影无踪。真是急坏了他,把手中的工作临时交给王福财副厂长,他骑上自行车一路边走边问,未见人影,到家进屋一看她正坐在炕上,他才算松了一口气,把儿媳、女儿叫来照顾,他安慰了几句,吃过晚饭连夜返回了距离40里地的酒厂,整整走了大半宿,到酒厂已经是后半夜了。第二天继续忘我的工作,由于工作忙,责任大,没有照顾好妻子,致使妻子的精神病不能痊愈,结果落下“头颠”后遗症,痛苦一生。自己心中很是悔恨。

为了保证烟酒公司白酒供应计划,解决老窖占用的原料,狠抓了制酒替代原料收购工作。橡子是我县西部山区地产品,酒厂利用它生产白酒,代替粮食白酒供应给农牧业使用。其次是,通过烟酒公司从关里收购大量薯干作原料,加工白酒供应市场。这样既减轻了原料压力,又基本完成了上交烟酒公司白酒任务,上告的状纸再也不见了。老窖酒的原料列入计划供应完全解决后,普通白酒满足了市场供应。 

在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五日,现工交办主任倪国生同志指示酒厂向乡下放一部分老窖,让群众过中秋节品尝本县的好酒。接到这个消息后,贾文阁厂长找到工交办主张放酒的负责领导,说明这批老窖未达到六个月贮存期不能出厂、销售,但这位领导不听酒厂的劝告,非放不可。说什么:宁城老窖让宁城人尝一尝有啥不好,不行,必须放!结果真的有人尝了以后,说宁城老窖是假的,反映到盟物价局,物价局很快派副局长冯宝森下来检查。首先找到酒厂,质问厂长、批评厂长,为什么放“不合格”的老窖。厂长把放老窖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盟物价局副局长冯宝森说明以后,冯宝森找到县工交办的倪国生,批评了他放次老窖的不良影响。可是倪主任却没有想到他这次好心放老窖给群众品尝而受到了批评。从此停止了不合格的老窖在市场销售,挽回了影响。

老窖生产周期长短关系到资金周转和利税问题,因此老窖试制、生产采取了多种窖型,即砖窖、砖泥混合窖、全泥窖三种;发酵期确定为40天、60天、90天,目的是好中选优,着眼于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大的40天发酵期,同样产出浓香型和清香型两种香型。这两种香型都好于老白干,在评比时好于沈阳老龙口和林东、天山大曲。

制酒是发酵行业,发酵工艺生产流程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及影响。酒厂根据本地的条件,灵活运用四川泸州的经验,搞土窖发酵,窖泥就地取材,添加一部分有利于发酵的物品,混合发酵精制而成。据说有的酒厂开始搞泸型酒试验,启用飞机空运,南泥北调,不但加大了成本,而且使泥源中断造成停产。所以八里罕酒厂注意了这个问题,进行自创生产窖泥。

搞优质产品,新产品试验,必须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过细的作风,严密的操作规程,酒厂从老窖试验到生产实行了“三专”、“三固定”、“三始终”,即:确定专门领导、专门班组、专门设备,领导、班组、设备三固定,三个方面始终坚持不变。狠抓酒醅入窖发酵和入坛储存酒的管理这一重要环节。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老窖酒在生产过程和储存中,由次变好,由好变次经常出现,脂的变化在起作用,这是开始试制和生产老窖的基本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随着形势的逐渐好转,八里罕酒厂逐渐步入正轨,开始了优质白酒的生产,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后,最终研制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优质白酒。

宁城老窖出世以来,在宁城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在一九八四年获金质奖开始,宁城老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历史不能颠倒,宁城老窖不是内蒙的产物,而是辽宁的产物,当辽宁省移交给内蒙时推荐到内蒙的优质酒。在这个时期,内蒙根本没有开过评酒会,以后是乌兰夫赐给的“塞外茅台”美名。

宁城老窖试制出世,宁城县一些老领导干部都不知详情,因为当时在县革委会当权执政的多数是辽宁省下放到宁城的“五七”战士,是他们交给贾文阁的任务去八里罕酒厂搞优质白酒的。辽宁省的“五七”战士为宁城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应该谢谢他们。这个结果,主要是***复出后,在全国进行全面整顿,拨乱反正的结果。

以上是宁城老窖试验和生产的基本情况总结,是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宁城老窖出世十年的情况。

像宁城老窖这样的一个知名品牌,企业文化的发扬必不可少,若想找回原汁原味的宁城老窖,必须回归传统的生产工艺,结合先进的科学检测手段,不断推新适应市场所需,进军高端市场有待考虑。

 

此文资料由原宁城老窖第一任厂长贾文阁先生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瞅瞅,是你家乡的“酒大”代表不?
内蒙古这五大名酒,竟然有一个让人闻风丧胆
内蒙古名酒很多,也是中国白酒的经典之作,你看看有认识的吗?
盘点六款打着茅台口号的地方名酒,你都喝过吗?
马德海的制酒人生
白酒江湖,究竟飘着多少“茅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