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语文课程论》前言(在写)

这是一本填补大学语文学科空白的书。长期来大学语文学科缺少这样的书,导致教材编写、教师教学都缺少依据,教育部门拟定教学文件、组织调研工作(如教育部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及多次组织各省大学语文教学调研),最后都没有明确结果。如今大学语文教材要进“马工程”了,不能想象一门要进“马工程”的课连最基本的“课程论”著作也没有,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

笔者是2007年发现这个问题的,此前笔者已任教大学语文课十多年,也常苦于缺少学科理论指导书,到2007年研究了大学语文教育史,才发现这门课一百多年还没有一本理论专著(第一种专著是在这一年稍后才出现的),更没有课程论方面的专著,笔者乃下决心自己来撰写。从2007年至今15年间,笔者为撰写这本《大学语文课程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2007年申报了省重点项目“母语主题的大学语文研究”,2013年课题成果以《母语高等教育研究》一书结题。课题研究期间,为了用实践检验课题成果,笔者主编了人民版和高教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又为复旦版的《大学语文实验教程》撰写了教师手册《母语主题的大学语文》。2017年出版了《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原题“民国大学国文研究”)一书,2019年还为香港中文大学杨锺基教授整理出版了《大学国文科课程研究》一书。期间发表了几十篇大学语文研究论文,建立了“大学语文研究”网站,用网站汇集大学语文研究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超链接”,完成类似“文献综述”的工作。如今网站点击率已超一千多万,成为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官网。笔者从2016年完成《现代大学国文教育》书稿后,即着手撰写《大学语文课程论》,至今已有6年,几易其稿,乃有现在这个规模。

大学语文教材进“马工程”,虽然才是近期传出的消息,但是笔者是50年代生人,那代人是经过马列主义教育洗礼的,常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研究问题。笔者曾撰写《知识经济与社会经济形态》,指出知识经济时代要防止帝国主义的科技霸权;又撰写《慎谈“新轴心时代”》,指出目前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新轴心时代”,要对“全球化”与“普世价值”保持充分的警惕。这些文章发在核心期刊,被人大报刊复印社“社会主义研究”专辑全文转载,被各地党校文章引用。所以笔者撰写《大学语文课程论》时也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觉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逻辑研究与历史研究统一”的观点,追溯大学语文学科的历史源头,找到这门学科理论的逻辑起点,发现了现代语文学科形式与内容的秘密联系。

2.把大学语文学科的形式与内容作为一对矛盾进行研究,研究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发现现代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

3.运用恩格斯有关“历史的合力”的观点,认为课程思政靠的也是一种教育的合力,大学语文不能包打天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掌握并热爱自己的母语。

4.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把大学语文课程理论研究和编写教材、开设实验课结合起来,凡对本书中提出的理论都经过认真的实践检验。

除了这些总的原则,在一些细节方面也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譬如对“议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比较研究,对议论文写作中“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批判,认为合乎人的认识规律的不是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而是论题、论据、论证、论点“四要素”,这就解决了大学生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此处不再赘言。

再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的体例。大学语文学科理论目前仍处于草创时期,按照正常研究途径,应该先整理出大学语文百年资料汇编,在此基础上编写大学语文教育史,最后再撰写大学语文课程论。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大学语文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师教学,还是教育部门对这门课进行指导,都不可能承受这样漫长的等待,所以本书采用急用先写的原则,同时将笔者已经完成的若干资料性研究、教育史研究穿插进来,以提供课程论写作所必需的资料支持,这主要体现为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三章内容。然而这样一来,作为课程论专著在体例上就未免有失统一,也就是在课程论的专著中杂糅了过多的课程史内容,恐怕这也是任何学科在理论草创时期都不可避免的吧。

下面提示一下本书各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大学语文百年概述  本章直探大学语文学科源头,分为清末民初大学预科国文、民国大学国文、台港澳大学国文和大陆高校大学语文等历史阶段及地域分布,澄清了长期来有关大学语文“补课说”“中断说”等种种错误判断。研究的截止时间为2018年,史的研究有必要和现实拉开一点距离,这已是最小的限度。本章字数多达4万多字,是目前最完整的一篇大学语文教育史内容,假如再加上第三章3万多字的教材史,7万字单独出一本小册子,就是第一种大学语文教育史专著。

第二章 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目标  这是全书最重要、最艰巨的一章,仅这一章的内容先后就写了好几年,直到现在申报课题之前还在修改。两年前教育部文科教指委主任张福贵教授就已为本书作了序,序文的重点也是讨论这个问题,提出了商榷的意见,这促使笔者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观点。本章从五个方面研究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目标:1.大学语文的名实之辩;2.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构建大学语文学科理论,主要是翻译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3.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研究大学语文的形式与内容关系;4.对固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理论进行改造;5.借鉴国外大学语文的经验。通过这五个方面的研究,大致确定了大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第三章至第五章为“教材论”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70多种大学国文和大学语文教材,其中好几种都是独家发掘,如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钱基博的《国师文范》、程千帆的《文论十笺》、朱德熙的《作文指导》、冯其庸的《历代文选》等,这些书只因书名未标“大学国文”或“大学语文”,长期来被研究者忽略。第四章讨论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笔者认为编教材必须先要有教材编写理念,重开大学语文课后,在缺少对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研究的情况下,却编出了一千多种教材,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一章详细讨论了教材编写主旨、体例、选文、题解、注释、导读、思考练习等环节。第五章讨论大学语文单元设计,这是全书最具实用价值的一章。笔者研究大学语文的最初起因,就是对流行的“人文主题单元”有所怀疑,决心研究出十个十几个“语文主题”或“母语主题”,编写出真正的大学语文教材。这一章提交了一个初步设计方案,下一步还要在教材编写实践中加以检验。

第六章 教学论  教学论包括教学法和教学管理,所以这里实际应该有两章,一章是教学法,一章是教学管理。教学法在教材论一章已多有涉及,这是教师们最看重的,他们希望有看了就能用的具体方法,所以后期还将补写上这一章。教学管理主要是学校教务工作,这一章希望学校领导能够看到,也希望教育部领导能够看到,就不会再说“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了,也应该会认真考虑大学语文课班级规模的问题以及授课时间等等问题了。这一章多为民国大学国文的材料,非是今不如昔的意思,而是如恩格斯说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第七章 教师论  这一章提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大学语文教师的资质问题。目前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师范院校都没有专门培养大学语文教师的系列,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老师自然倾向于把大学语文讲成文学课,而师范类专业培养的老师则容易讲成“高四语文”。于是拿《高等教育法》来要求,都是不合格的。怎么办?本章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1.增设培养大学语文师资的师范教育系列;2.开办“高等语文教育”硕博点;3.加强大学语文教师职后培训;4.大学语文教师加强自身修养;5.编写大学语文师范教育、硕博培养、职后培训所亟需的教材。

第八章 科研论  这一章暂时没有完成,计划研究的对象是:大学语文研究专著;大学语文研究论文;大学语文硕博学位论文。资料已经尽力收集,争取做到竭泽而渔。虽然艰苦,但是可以做到,因为相比其他学科大学语文的资料终究不是很多。这一章还计划编写一份论文选题指南,供同行们研究大学语文学科理论之用。

最后要再次感谢张福贵主任,两年前笔者第一次申报后期资助时,他在百忙中审读了全书,撰写了序言,在序言中对大学语文的学科理论提出他的宝贵意见,将来读者如果在本书中发现他所提的问题并不存在,那是因为笔者已按照他的意见作了认真修改,而他的序言就保持两年前的原样吧,这可以让人时时想到他对一个大学语文教师的无私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最早不叫“语文”,知道叫什么吗?知道的人都老了!
张毅回应柳士同:莫言先生关于语文教材分编建议的启示
第498期【语文学人·魏本亚专辑】”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何以成为问题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几则札记
任富强 :人文话题是“去语文化”的重要诱因
“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