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498期【语文学人·魏本亚专辑】”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何以成为问题
导读
作者简介
魏本亚
魏本亚,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高校文科教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教育家指导专家,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指导专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研修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国家中职语文课标准组专家,国家语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组专家;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魏本亚作品
“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何以成为问题
原载于《中学语文教学》2010.9
一个历经百年的语文学科却要来讨论“教学内容”的问题,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新课程改革搞了十年,语文教育也因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语文课程至今没有清晰地界定学科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课程标准、教材、教师三者是语文教学的生态链,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语文教育就会出现危机。当下国家层面没有规定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者就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相应内容,语文教师只能根据“臆想”确定教学内容,三者错位直接影响了教学改革实践。这种危害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将日见显现。王荣生博士近年来重提“确定语文教学内容”,引起了广大语文同仁的关注。那么,“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何以在今天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呢?
一、语文课程标准缺失“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政策性文件,它根据国家民族的需要规定一个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并围绕学科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叶澜教授指出“教学目标要通过具体的内容得到反映”。①教学目标是一个学科的灵魂,教学内容是一个学科的血肉。1904年语文学科独立以来,语文教学内容始终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占有一席之地。
1923年的《新学制国文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精读:传记、小说、诗歌,兼及杂文,语体约占四分之三;取材偏重近代名著。略读:于附表所列书籍内,选读若干种。(在毕业最低的限度标准中规定了所读内容)②
1956年的《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对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字、标点符号六大类作了具体的规定。③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常识、课文、课外活动作了具体的规定。④
审视百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我们发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始终是如影随从。建国之后,语文界围绕“双基”确立了学科的“教学内容”,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学科教学内容却相对稳定。课程论专家多尔认为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学科的发展。2001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在继承以往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了改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十条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五方面的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编写结构看,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变成了“课程目标”。既然是目标,那就只是宏观勾勒不作具体规定。我们不妨看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变化。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⑤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⑥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前者规定了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后者则笼统模糊。前者所规定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后者所规定的内容就难以操作。王荣生博士指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叫‘素养目标’,这与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说,‘内容目标’往往较为具体、直接地涵盖着乃至规范着课程与教学内容。”⑦
语文课程目标规定着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规定着“教学内容”和“学科教材”基本架构。现在课程标准缺失了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的生态链就出现了裂痕。课程标准设计者本来想把建构教学内容体系的重任交给实践者,事实上仅靠实践者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既然国家没有规定“教学内容”目标,实践者一时又无法建构这个目标,那么语文教师就不得不寻找自己的依据来确定教学内容。“高考考试说明”或“中考考试说明”就自然成了大家的选择。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考试的依据是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但是一线教师更关注便于操作的“考试说明”。这就形成了语文教育的现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导初、高中低年级教学,考试说明指导初、高中高年级教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就成了很大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权威性也就受到了挑战。
二、语文教材确定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性
语文教材是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它对上起到诠释“课标”的作用,对下起到引领教学实践的作用。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这是编写教材的基本准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孙俍工等学者在编写国文教材时都刻意注明:“本书根据教育部新订课程标准尽量使其具体化,俾教者学者两方得到教学的方便。”⑧
考察了百年来近千册国语文教科书,我们发现国语文教材编写有两个突出的特征:较为合理的单元组元和较为科学的四个系统。单元组元发端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主题组元,教材编写者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课文归在一起。1938年,叶绍钧、夏丏尊先生则创造性地编写了《国文百八课》:“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⑨文话是教材的纲领,文选围绕文话选编,文法取材于文选,习问又围绕文话,四者相互勾连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单元系统。语文教材四个系统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逐渐成型的。“文选系统”是“文选型”教材的延续,“助读系统”是传统学习方法发展,“知识系统”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且系统化,“训练系统”则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发展。国语文教材的两大特征都是服务于国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一百年来,正因为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目标,教材的编写也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这次课程改革,国家没有规定教学内容目标。出版社只能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理解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理解的角度不同,选择的内容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几种流行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第一册第一单元:
出版社
课文编排
人教版
《沁园春·长沙》,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
苏教版
◎吟诵青春:《沁园春·长沙》《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
◎体悟人生:《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
◎设计未来:《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我的五样》
语文版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落日》《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唐山大地震》(节选)探究性学习:热点新闻的采写
山东版
文选:《劝学》《师说》;学习活动:文本品读、学习成果展示、关于“教师作用”的调查;选读文本:《从美学角度看数理科学》《读书的艺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一单元注重“整体把握揣摩语言”,江苏教育出版社强调人文主题“向青春举杯”,语文出版社关注“用事实说话”,山东人民出版社强调“开启智慧之门”。显然,人教版选择了“阅读技能”为入口,苏教版选择了“育人”为切入点,语文版选择了“论证方法”为起点,山东版从“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学习语文。四家出版社都按照“模块·主题”组元方式编排教材,高中语文的起点是相同的,但是各出版社选取的学习内容是不一样的。人文主题得到了强化,教学内容目标却弱化了。
也许人们会说“一纲多本”这是一种进步,“教材百花齐放”也是一种解放,我们不否认这些事实。“一纲多本”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这是好事。但失却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范,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就可能失控。现在各家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课标”教材都有5册必修教材、10余册选修教材。必修教材大家都要用,学生都会认真地学。选修教材命运就各不相同了,高考要考的诗词鉴赏、语言运用、史记选读等肯定要当做必修教材来使用,至于其他选修教材用与不用,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搞了10年,高中课程改革搞了6年,语文教材确立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总目标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语文教材打破了以往的“四个系统”编排体系,用模块主题代替了单元,语文知识被弱化了。近来一些学者呼吁建构语文知识体系,这些呼吁一方面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忧虑,另一方面也是对教材编写者的鞭策。
三、语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性
语文教师的责任是根据教材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教师设计教学有两种途径:一是教师依据“教学参考书”或流行的“教案”确定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二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标”认知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那些语文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似曾相识的语文课肯定是抄袭“教参”“教案”的。那些颇有创意的课堂教学肯定是教师自己设计的。就是那一部分有创意的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仍然存在很大的“臆想”成分。我们不妨看看几位老师教授《老王》的案例。《老王》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属于课内精读篇目。同时又被收入人教版义务教育八年级教材中,属于课内精读篇目。这篇课文在其他版本教材中也多次被选录。同一篇课文,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老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
案例一: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将理解文中“愧怍”意脉作为学习目标,重点研究了三个问题,老王是什么人?“我”是如何对待老王的?“我”对老王“愧怍”了吗?
案例二:绍兴的一位高中教师,确立“阅读课文,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主题”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课内安排了三个学习活动:老王做了哪些事情?我们为老王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和老王的友谊如何?
案例三:某位初中老师将“让世界充满爱”确立为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教师围绕这一目标安排了这样一些活动:老王如何爱我们?我们如何爱老王?汶川地震我们如何献出一片爱心?
案例四:徐州某位初中教师确立“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为学习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教师设计了如下一些活动:老王如何关心我们?我们如何关心老王?文化大革命如何制造人际隔阂?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同一篇《老王》,四位老师确立了四种教学内容,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老王》的内容并不复杂,表达主题也十分清楚。老王是一位三轮车夫,为人善良朴实,乐于助人。在我们一家处于困难时期,他主动帮助我们。我们感激他,也给予他一些帮助。因为缺乏对他的理解,作者感到“愧怍”。黄玉峰老师介绍说,这篇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是一个多吃多占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文眼,抓住这一句话就抓住了关键。正因如此,黄老师的课堂教学精彩迭出,给学生带来了一道精神大餐。案例二那位教师确定的学习内容虽然不太明确,但是还是扣住了文本。案例三、案例四则误读了文本,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歧途。
一篇课文要教什么,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教师的准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弄清楚“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研读教材,理清教材编辑的编辑意图;研究学情,认清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学习心理特征。有了这些基础,教师才具有确立教学内容的底气。这种顺向思维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习惯,这次课程改革却要改变这种习惯。崔允漷先生指出:“教学准备有这样两种思路:一种是顺向思考,另一种是逆向设计。顺向思考往往始于教学内容,并据此安排教学活动,有时也会考虑评价内容。在‘教学大纲时代’,教师大都是这样做的。而逆向设计则是有了‘课程标准’之后提出的新思路,教师首先将‘课程标准’转换成‘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再来设计学习活动。”⑩崔允漷先生道出了教师教学准备的新变化。倘若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学会逆向设计,确定教学内容就会变得容易了。问题是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对课程标准的变化并不十分清楚,仍然用顺向思维进行教学准备,这就难免带来了确定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进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缺失内容目标给教材编写带来了困难,教材编写的困难又直接传导给教师,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又会直接影响教学。当务之急,我们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转变成为一篇篇课文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如此,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才能实现教学生态的平衡,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却又关涉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故而引起了语文教育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只有大家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够建构起符合语文学科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确保语文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第174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②③④⑤⑥《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第275、324、541、549页,课程教材研究所2001年。
⑦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⑧孙俍工《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神州国光社1932年。
⑨叶绍钧、夏丏尊《国文百八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⑩崔允漷《有效教学》第10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本期责任编辑:赵博(张玉新导师工作室第五期学员,任教于师大附中净月校区)
导师简介
张玉新,1963年生。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语文教研员,吉林省教育学会高中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玉新导师工作室”主持人。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曾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二十年,秉持“原生态”教学观,是“语文教育民族化”主张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长按“二维码”可以订阅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课程实施教师评价表
众家说语文| 刘祥:教出文言课文的宽度、深度与温度
语文教师如何走向深度备课
教研员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新思考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再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