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25陈诺:大学组织如何影响大学制度

      大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机构,为了更好地认识大学,学者们使用了“大学人”“大学组织”“大学制度”等概念,力图以此进行视角区分,加深对于大学不同侧面的认识。其中的“大学组织”和“大学制度”具有紧密的关联,需要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从而理解大学的运行逻辑。下文从历史、性质、文化、结构和阶段五个维度,分析大学组织影响大学制度的具体机制。

相伴相守:

大学组织历史蕴含了大学制度

      大学发展的历史是组织和制度相伴而生的过程。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至今的800多年历史中,大学组织和大学制度同步拓展外延,体现出“一体两面”的特征。在谈及大学组织和大学制度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对二者的概念进行简单界定。大学组织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体制管理下一所大学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形成的机构、结构及其管理体系。”[1]大学组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作为大型社会组织其遵循科层制的要求;作为学术型组织将知识生产、创新与传授作为主体任务;作为政治组织又具有概念多元利益复杂的特征。大学制度是在“大学办学实践中形成,承载着大学精神和一定文化特征并得到广泛共识的那些支撑与维系现代大学运行、确保大学本质功能实现的基本规则或规范。”[2]大学制度可以说是大学理念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既包括国家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层面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大学自身内部微观层面的管理制度。 “无论是在学理上还是实践中,组织与制度都紧密相关。没有组织就无所谓制度,没有制度也就无所谓组织。随着组织制度化的迅速推进,组织本身即意味着一种制度。”[3]可见,大学组织与大学制度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在历史中相伴相守、同向而行。   

性质规定:

大学组织属性限定了大学制度

       大学制度由大学组织性质决定。目前社会科学界倾向于将整个社会组织在性质上分为三类:政府组织、盈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对某种统治的维持与政权的维系,盈利性组织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非营利组织在乎的是某项使命的达成。大学组织本质上是育人机构,与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其内部的控制权相对分散,如果在大学组织内部以恪守既定程序来强化一致性,必然会使个体以及基层学术组织以丧失其首创精神为代价。大学的制度安排不可能直接套用其他社会组织的模式,而是结合大学组织的本性来建构大学制度用以追求学术目标与适应外部制度环境的统一。此外,不同类型的大学其制度也不尽相同。如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公立大学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资助创立维持的大学,其运行和发展由政府保障;私立大学则是由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主办的大学,实质上以盈利为主,二者在学生管理、收费以及教师聘用等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

文化导引:

大学组织文化引领了大学制度

       大学制度受大学组织文化影响。“组织文化植根于组织成员特定的基本信念及其价值观,形成特定的行为准则,并指导组织成员的组织活动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它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组织运作,使其成员的行为发生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改变,从而使组织得以有效整合。”[4]大学组织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把学生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的文化创新去推动社会的文化进步乃至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学组织有着不同于其他任何组织的组织文化,正是由于组织文化的特殊性,即便是同一类型的不同组织往往也会采取不同的制度安排。在大学组织群体内部,有的保守,有的激进;有的崇尚科学,有的喜欢人文;有的比较传统,有的比较现代;有的比较民主,有的比较激进;有的喜欢集权,有的喜欢分权,不同风格的大学组织文化也终将会在大学制度安排上体现出来。

结构框架:

大学组织结构勾勒了大学制度

       大学制度与大学组织结构相适应。组织结构也可以称为组织形式,是将工作分为若干个部分,再进行协调实现目标的完成的方法总和。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与矩阵制等,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所对应的制度安排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组织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微观的制度安排。而且这种微观的制度安排会影响甚至直接决定更高一层的制度安排。”[5]大学组织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建国初期我国大学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模式和科层制管理的影响,其组织结构呈现出一元化的状态,学校中的一切制度安排都由行政权力决策;现代社会则要求大学为社会服务,大学不能只在“象牙塔”里,大学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化成为高校组织结构变革的新动向,因而大学在制度设计上开始体现社会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因此,制度安排要随着组织结构的变更做出改变,否则组织将会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倒退的局面。

阶段调整:

大学组织阶段变易了大学制度

       大学制度跟随大学组织成长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一般来讲,就一所高校而言,它的生命周期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叫'初创期’;第二个叫'中兴期’;第三个叫'成熟期’。”[6]由于大学自身生命的特殊性,大学组织也就不会存在“衰亡期”。在大学组织初创时期,各种制度都是相对宽松的,这种宽松的制度环境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当大学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以后,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开始增多,这时组织的规范性得到增强,但也以创造性的逐渐消失为代价。将现代大学与中世纪大学比较,可以清晰地得知在大学成长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的制度安排不同。

    总之,大学的组织形态早于制度形态,大学组织对于大学制度具有相伴相守、性质规定、文化导引、结构框架和阶段调整的作用。在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中,二者还将继续演变,体现出新时代新情境的新内涵。

[1]王乾坤.大学组织特征及管理模式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08):78-81.

[2]何玉海,王传金.现代大学制度:本质内涵、基本结构与建设路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3):41-48+75.

[3][5]王建华.试论大学组织、制度与管理的相关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76-80.

[4]金家新,易连云.论组织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章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1(02):12-14.

[6] 别敦荣.战略规划与高校的转型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5(01):1-9.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文化从上墙到走心
计世网独家:信息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比干的世界》第05章 人本流觞 第5节 奴隶制和封建制之辩
日本社会学家汇总简介
各大学的组织结构
如何留住员工的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