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31叶宁远:幼儿园儿童哲学思维发展何以可能

      儿童哲学是儿童关于世界的观念,既包括他们对世界的阐释与见解,也包括儿童的疑惑、好奇、探索。作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儿童同样追求着自身本性的发展。下文将从“研究发现”“内在天性”和“外在培育”三方面,探讨幼儿园儿童哲学思维发展何以可能。

研究发现:儿童和哲学存在关联

      加雷斯·B·马修斯在其著作《哲学与幼童》中记录并分析了许多儿童哲学对话。比如,六岁的约翰正在仔细地思索着一个事实,除拥有书本、玩具、衣服之外,他有两条腿、两条手臂和一个脑袋。这些都称之为他的玩具、他的手臂、他的脑袋等等,他问到:“哪一部分的我算是真正的我?”这个问题是在家养的狗死后不久提出的,毫无疑问,约翰意识到一个人失掉一条手臂,或是一只狗失去一条腿,并不妨碍这个人、这只狗继续活着。通过当时的谈话,马修斯判断约翰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是,你的身体的那一部分是绝对不能失去的,失去之后,你便不复存在了。[1]

      类似的问题在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提出的“忒修斯之船”悖论中提到过:传说中忒修斯的古老战船,它的木板在腐朽后被一块一块地替换成新的,最后所有的木板都被换过了。[2]令人困惑的是,所有的木板都不是原来的木板了,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约翰的问题非常富有启发性,与著名哲学家提出的哲学问题不相上下。由此可见,儿童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无限的哲学潜力,由此为儿童哲学视角下进行教育活动提供了可行性。

内在天性;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近几十年以来,在教育和哲学领域,儿童和哲学的概念不断被提出及融合,逐渐构成了儿童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马修斯认为,消费主义是时代的主要政治和教育威胁。他注意到有必要保护儿童免受各种劣质广告和宣传的伤害,这些广告和宣传剥夺了他们的选择自由,而不是打开了他们的选择自由,并且开始考虑到儿童思想被操纵的危险。他认为儿童在智力与社会化上保护自己的能力需要加强。于是他扩大了哲学的范围,以便将儿童包括在内,并彻底改变了哲学的形式,使哲学变成了一种实际的共同探索经验。

      当谈论儿童哲学时,我们显然不需要提到任何深奥的和抽象的著作,我们的目标是向儿童提供一种潜藏的引导和交流。如果考虑柏拉图的说法,即哲学根植于惊奇之中,可以发现在童年时代,我们常常被周围世界的神秘和奇迹所吸引,幼儿有一种天生的哲学好奇心,可以认为在广义上,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哲学是人类最灵活的智力关注之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掘它,它可以适应一个时代的多种关注。因此,与普遍的看法相反,在任何时候以及年龄段,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由发挥的哲学思想组织和引领有趣的讨论,这不仅可以在实验对话者身上做到,而且同样可以在儿童身上做到。[3]所以,儿童哲学的重心并不是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哲学家的哲学观点,而是他们的哲学思考过程。

      儿童因为拥有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的耳朵和眼睛,比成人更容易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最重要的是,儿童有着一定的自发举动和率真的行为,这是成人无法企及的。实践中可以观察到,幼儿一致地热衷于提问,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深入提问。这一结果给予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幼儿天生好问,当他们开始发展语言能力时就常常使用“为什么”进行追问,在这个追问的过程中许多哲学思考便引入幼儿生活。所以,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拥有发展哲学思考、批判性思维的潜力,由此为儿童哲学视角下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了可行性。

外在培育:对话与提问促进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正由于哲学对社会、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更要从幼儿教育抓起。

       以适当的形式在教育活动中使用哲学,可以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带来不可小觑的贡献。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每天都有“十万个为什么”,在提问的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思考人生、世界、价值等问题,可见儿童哲学的思考和对话是自发的。幼儿与教育者的问答和对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奥秘,幼儿提问的频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哲学思维的发展。绝大多数幼儿在课堂中提问的表现十分活跃,孩子们大多喜欢提问题,这是由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所决定的,这也就为师生进行儿童哲学对话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也为幼儿开启哲学提供了条件。 

      虽然在儿童哲学视角下,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仍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但作为儿童哲学对话的重要承载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和力量,为幼儿开启哲学提供了条件。调查能够发现,很大部分的教师回想过和孩子讨论的问题,他们认为孩子有时的奇思妙想会给予幼儿园日常生活乐趣,认为与幼儿的问答交流能够发展幼儿的主动性,促进自我认知的成长。将哲学纳入教育课程不仅仅需要简化或调整其内容以适应幼儿的年龄。这也不仅仅意味着将其简化为批判性思维,也绝不仅仅是将其变成传统教育课程中的另一门科目。儿童哲学想要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将对话的重心转移至问询过程,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发展。

[1]加 雷 斯 .B. 马 修 斯 . 哲 学 与 幼 童 [M]. 北 京 : 生 活 . 读 书 . 新 知 三 联 书店,2015.121-123.

[2]刘 叶 涛 , 魏 良 钰 . “ 忒 修 斯 之 船 ” 的 逻 辑 哲 学 解 读 [J]. 人 文 杂志,2018(06):33.

[3]Octavian Gruioniu.The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an ideal tool to stimulatethe thinking skills[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76):379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开哲学课?因为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推荐| 为什么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看成人如何唤醒
哲学思考是人类的天性么?
郁丽萍|儿童哲学视角下“百花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页荐读】 日常生活哲学读物:《小哲学家的大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