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强度和放松跑,哪个先跑都各有好处

“老威本人喜欢先跑大强度,再跑放松跑。”

非常有必要澄清一下,有的朋友大强度和大运动量这两个概念始终容易混淆。

我此处所称大强度,是指高心率,高强度,但时间不一定很长,多数是中等时间(如1个小时或者之内)的训练课。例如,间歇跑40分钟,或者15分钟有氧区,15分钟阈值区,甚至那种为了某种目的的极限跑,诸如此类的这种课表。

大运动量更多地指长时间、低强度达成很大消耗的那种课表。例如,低有氧(燃脂心率)区3小时。平时常被人提到的Long slow distance者即是也。

简单来说,如果一次出门,计划中有间歇课,也有低强度跑,哪个先做呢?

一、老威喜欢大强度先做

这里还有一个前提:热身。

人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不管是在什么季节,这种安静到运动的转换,都是很难受的,短期内需要燃碳水来供能,激活身体,随着热身运动持续,慢慢进入燃脂供应能量的状态——所以,不管高手低手,开始运动的头1-2公里,都是有点难受的。

所以,我们把热身摆在讨论运动模式的首要前提。

除了独立的热身外,老威使用任何课表,都自带至少10分钟心率1-2区的慢跑,这个在课表里,也被定义成“热身”。

轻度慢跑本身在专业训练课时,也被当做热身来采用。所以,即使老威自己的独立热身马虎一点,在课表自带的热身加持下,来讨论“大强度”的话题,也就顺利成章了。

现在是夏天,经过15-20分钟的热身,做大强度(如间歇,如长时间乳酸区间)课表,还是比较合理的,不算涉险。

譬如,下面是前两天跑过的一个课表。

一般认为,乳酸区的持续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最大心率区(5区)则不要持续超过5分钟。按照这个一般公认的观点,上述这个课表,乳酸区时间设计了20分钟,大概算是比较“生猛”的了。

在独立热身,加上课表自己的10分钟1-2区的热身,再有15分钟持续2区的过渡,这个前提下,20分钟4区,就比较安全了。

老威不厌其烦地说“安全”,是因为看到太多人,总是出门上来就一通猛搞。就算是汽车,也强调冷车启动,缓缓前行,逐渐加速,目的就是让它“热身”。

通常,课表里最后的5分钟冷身,会被我掐掉,然后跑一个半小时的2区,再走回家(如果在公园,则走回停车场)。

二、不同强度都有时,后跑强度小的,只是自己习惯了

有的人喜欢从强度小的课做起,做完后,接强度大的课表,做完进入冷身,拉伸。

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从小强度课表做起,实际上能取代部分热身的功能,也是不错的办法。

之所以老威习惯先强后小这样安排,是因为我对热身比较认真,因此大强度课摆到前面,并没有障碍。据我所知,不屑于做热身的人还是不少的,那么将小强度课来代替热身,也是一种办法。

我喜欢在课表后做一组放松跑,既是自己的习惯,也是看重它有这些好处。

1、大强度课之后做的放松跑,与从开始到结束一直维持的长时间低强度(放松跑),幸福感不大一样。如果低强度持续维持,疲劳感(即使它很轻微,累积很慢,但毕竟是有的)还是逐步提高的,而做完大强度课,再跑放松跑,体感上比较愉悦,而且有欲罢不能的快乐感。

2、先小后大的排列,一般强课表结束后,就进入拉伸了。而通过接放松跑的形式,得到了较长时间的放松(例如15-30分钟),这之后才把脚步停下,再来做拉伸,似乎身体的酸痛感小一些,因为放松跑本身就会破解酸痛感,也就是说,做拉伸时更愉悦些。

3、这点跟第一点有关联。大强度课做完后再做放松跑,这时候的目标心率区间比较容易达到——因为这时候,比从安静状态起步,心率容易拉高。

怎么理解呢?譬如,从安静状态起步,要进入2-3区有氧区,总感觉很辛苦,心率很难被拉到这个区域,而从大强度课“退伍”下来,这时候身体还是沸腾状态的后期,想要把心率拉进2-3区,很轻松。所以,我说跟第一条(即此时愉悦感较大),有相关联之处。

但是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出现一个问题。

大强度后的放松跑,随便跑跑就可以轻松达成目标心率,说白了,就是较慢速度下,就可以把心率拉进自己要到的区间。

与从安静状态起步相比,大强度后新开的一场放松跑,心率相等的前提下,所需要的速度更慢。

假如计算跑力,大强度后所接的放松跑,往往得到的跑力值偏低——因为与日常跑相比,同等心率下速度稍慢,或者同等速度下心率稍高。

对于很在乎在分析系统里看得分的人来说,这点是不爽的地方。

老威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我甚至希望系统评出的跑力低一些,这样自己承受的压力小一些。

人跟人不同。老威没有想着要从跑步中得到什么荣耀,只关注健康本身。有的朋友可能看重分析系统里给自己的评价,甚至在设置上取巧让系统给自己评估得更好看些。

譬如,今早是近一周来难得比较凉快的早晨。而今天的课表是一场短时间节奏跑:

与前述2区接4区20分不同,这是3区接4区10分,系统自动设计的逻辑还是有点不一样,前者标题叫中度跑,这是节奏跑。

总体的时间不长,完整的做完才40分钟。所以,掐掉了5分钟冷身的阶段,在它之后,接一个30分钟1-2区跑。

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可以看出,6点半就跑完课表,做拉伸活动了。一天啥都不耽误。

而不出所料,第二段因为接在大强度结束之后,心率还在“运动状态”,比较高,所以,从即时跑力来看,第二次比第一次低很多。

4、有一种说法,大强度之后接放松跑,更有助于减肥。

这个说法的逻辑是:大强度(起码有部分时间在乳酸区才能被称为大强度)跑,必然以燃糖为主,因此,当大强度把身体储存的糖分已经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接一场放松跑(燃脂跑),自然会使得燃脂效果得到叠加。

个人理解,燃糖与燃脂,其实还是受训练强度控制的,不是说都是先燃糖后燃脂这样优先顺序来排队,因此先把糖耗尽,以便更好地燃脂。

当然,肝糖的存储,据说的确也就半小时左右的供能量。

不管有没有道理吧,就算不存在哪个更优的方案,总之,燃糖强度和燃脂强度都有的训练,毕竟还是需要的。即使某天纯粹是燃脂功能,如LSD,但一周中,有不同强度的训练课来组成,毕竟是主流的认知。

三、不管怎么跑,安全第一

前文已述,先跑大强度,则热身十分重要。如试图用慢跑来“以轻练代热身”,那么先弱后强,也未尝不可。

总而言之,安全第一。

虽然我们经常说,夏天似乎肌肉的黏性小一些,则动作过猛导致的拉伤机会也就小一些。另外,似乎一般人认知中,夏天的心脏比冬天也强大一些。

但是这其中也要预防错误知见。

譬如:

夏天肌肉黏性小,容易活动开,但是夏天因为电解质流失快,也更容易抽筋。

夏天心脏虽然避开了寒冷时由于代谢降低而导致的心血管过度收缩(有的人天一冷就容易有心脏揪紧的感觉)的弊端,但是夏天因为散热需求加大,而使心跳自然比冬天更加快,因而也有比冬天更容易心脏劳累的机会。

只能说冬天和夏天,就运动而言,各有长短之处,不存在夏天一定比冬天更适合运动,还是冬天更适合运动的铁律。

有的人享受夏天的酣畅,有的人享受冬天的凉爽——此处用“凉爽”这个词,是考虑到运动后身表温度,会比安静状态下的体表温度高10来度的自然现象在内。

总之,不管怎么运动,安全第一。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如果尊重客观规律,都有使我们取得进步的外因在(譬如,夏天湿度大的天气更容易出速度成绩,气温低的冬季更适合长距离跑)。如果不遵循规律, 蛮干莽撞,那么冬天有更多的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夏天也有更多的中暑猝死,概率没有统计过,但机会却都是有的。

运动,不过是为了我们更健康,而健康,不过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更有质量。

如此而已。

===================================

作者:老威修斯william,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跑步是运动的其中一个手段。每月保持200至250公里的跑量。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乳酸阈心率(LTHR)的心率训练
3区配速≠T配速,怎么才能不辛苦地维持配速?
“功率训练”知识普及,值得研究
为什么跑步需要“科学化”训练?
除了自律,你还需要自虐
10公里跑得不错,但一跑马拉松就不理想的症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