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而时习之│学诗快速入门120问:格律篇3

从格律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简而言之,“对”就是“平对仄”或“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格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相“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相“粘”。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对”和“粘”,一般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盛唐诗人的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名作,比如杜甫《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此诗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而“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此诗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他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顾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此诗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律了。

我们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就可以根据近体诗的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以及排律等各种诗体的平仄格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师★无情剑客(1521001148) 21:47:43 第05讲:
诗词知识大全
诗词格律|第七讲(修正版)
近体诗的平仄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不过就是四种格式:
《怎样才能写好诗》(上)
格律诗概说(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