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2—惹到烫手山芋



《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随性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为方便书迷,本文提供音频,让眼睛休息,值得拥有:

人性贪婪,最好不要试探。国家之间的战火一旦被点燃,要想消灭,那不是一时半会能搞定的事情。

从晚唐开始,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整个中原大地,纷争不断,成天混战。契丹在北方快速壮大,逐渐对中原形成威胁。

大宋建立以来,经宋太祖、宋太宗持续接力铁腕扫荡,境内割据势力已经被全部剪除,基本完成统一帝国。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契丹。

哪有啥老虎屁股摸不得?只要实力到位,剥虎皮都不在话下。

目前,摆在宋辽两国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燕云十六州。一个铁了心想要,一个打死不给。

宋说:“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大宋领土,四十年了,赶紧还来!”

辽说:“凭啥?你宋国也才十年,你的土地也是从别人处抢来的。大家都是抢地皮,你抢得,我就抢不得?你走司法渠道,去法院起诉嘛!”

宋太宗一怒之下突袭幽州,打开了宋辽战争序幕。

战争是残酷的。正因如此,涌现出了许多模范英雄。其中,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当推杨家将。

很多时候,江湖传说比真正的历史更有名。比如《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比如《北宋志传》和《杨家将》。

明代熊大木所著《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就是杨业。

杨业原名杨重贵,善骑射,后来成为北汉将领。皇帝刘崇对他相当器重,赐姓刘,改名继业,纳入皇族成员。

当年,汉宋提刀对砍,杨继业十分卖力。北汉亡国后,他都还在拼命打杀。竟然有人可以敬业到这种地步?宋太宗先是诧异,后是尊敬。

想办法收编后,告诉他:“朋友,接受现实。北汉也好,大宋也好,都是给人民服务。现在北汉皇帝都没了,就还姓刘没啥意思,改回去吧。以前的字也是人家送的,干脆也改一下吧。”

所以,改名为杨业。

杨业打仗从来不怕死,江湖传说,人称“杨无敌”。如今,宋辽开战,急需一名熟悉边关事务的将领坐镇北疆,很显然,他是最佳人选。一纸文件,杨业当上了代州刺史,驻守雁门关。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三月,辽军骚扰雁门关。

杨业毫无畏惧冲?错!他率数千骑兵悄悄离开,敌人从北面来,他往西面去。出其不意穿小路北上,绕道契丹人背后突袭。契丹大败,辽国驸马萧咄李命丧当场,辽将李重诲被生擒活捉。

逃回的契丹人,猛烈吹嘘杨业如何厉害,弄得辽国上下十分惊惧。只要看到杨业的旗号,“唉呀妈呀”,躲都躲不及。

雁门关大捷的情报传回帝都,宋太宗很高兴。那啥,帝国栋梁,必须奖励!提拔杨业为云州观察使。

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

边关守将们提起杨业,无不面露鄙夷:“这家伙不过一个降将,活着全凭运气,还特喵的尽出风头是几个意思?欺负我大宋无人?那啥,我们联名举报他!”

于是,一封封举报信件不断寄给宋太宗。宋太宗完全晓得这河水有多深,全部转给杨业:“老杨啊,关心你的人不少。但是不管写啥,我都不信。”

皇帝如此信任,那还有啥好说的?杨业赌咒发誓:“我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

战争都是相互的。辽国人怕杨业,而宋国人怕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已经成为辽国军政的重要人物,辽景宗封他为北院大王。他不但勇敢,而且有智谋。战场上遇到这种选手,让人压力很大。

幽州之围,大宋算是和辽国结下了梁子。辽国志在报仇,先后两次出兵南下,都是以失败告终。第一战,韩匡嗣损失了一万多人;第二战,驸马爷遭杨业一刀砍下脑袋。

事不过三。辽景宗一拍桌子:“踏马的!御驾亲征,我也会!”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辽景宗决定正式开干。首先祭祀天地、拜兵神,然后挥师南下,围困大宋瓦桥关。

为啥出征前要神神叨叨搞封建迷信活动呢?安抚人心罢了。相当于宣布,给部下找到一个相当硬的后台关系。

瓦桥关被围,守将张师带队迎战。辽景宗亲临一线督战、鼓舞士气。

双方擂鼓,正式开打。辽军队伍忽然一人纵马斜出,手舞长刀,帅气逼人,这正是北院大王耶律休哥。他是这次的战场现场指挥。按理说,现场指挥站在高处发号施令就行了,而他竟然亲自操作,一马当先。

耶律休哥驾驶金色大马,如入无人之境,冲入宋军中,两个回合就把张师砍下马来。我的天,这也太猛了!宋军马上退入城中,把门关得死死的,不再出面。

坚持了几天后,大宋援兵赶来,在瓦桥关和辽军隔河对峙。辽军在北岸,宋军在南岸。双方隔河对骂:“二货!有种你就过来啊!”

哪能受得了这个气?“给我等着,马上过去收拾你!”耶律休哥马上披上战袍、跨上战马,打算渡河迎战。

辽景宗一看,耶律休哥还是驾驶着那一匹黄金甲装备战马,这不是活靶子么?要不得,赶紧换装备,玄甲装备白马要低调很多。耶律休哥骑着白马,率精锐骑兵渡江,一阵厮杀,宋军大败,被追杀到莫州,好几个将领遭活捉。现场那叫一个惨!

经验积累,让耶律休哥成为“战神”。辽景宗亲自颁发大奖,送车、送杯具(御马金盏),表扬说:“逊宁啊(耶律休哥字逊宁),你简直堪称帝国典范。如果我的部队都像你这种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哪有打不赢的战!”

辽景宗对战斗结果很满意,差不多建好就收,退兵回国,给大家发奖励,放假休息去了。

辽景宗耶律贤走了,宋太宗赵光义十分窝火。这遭撵到家里来把人给捶了一顿,咋咽得下这口恶气?然后开会研究,打算乘机进取幽、蓟等地。

结果,皇帝的这个想法,在会上竟然没有通过。大家纷纷建议说:“老大,我们打江山、坐江山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安宁日子么?人生苦短,有时间喝酒、唱歌、打牌、钓鱼、约美女不爽么,非要打打杀杀的。这杀来杀去,啥时候才安宁?人生最悲哀的是啥?人死了,仗还没打完。”

宋太宗赵光义一听,觉得有点道理:“那商量下一步工作安排。”

于是民主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峻垒深沟、蓄力养锐”,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内而养外、仁怀天下。总之一句话,不要再瞎折腾劳民伤财。这期间,搞搞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北方诸州开运河、通漕运、筑水堤等。至于打仗的事情,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顶层设计一旦完成,下面就好操作。之后三年时间,虽然边界冲突相对较多,但基本都是小打小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战争,爆发于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

这一年四月,辽景宗亲自带队,再次进攻大宋。作为契丹皇帝,他基本上学会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光义的精神理论,动不动就御驾亲征,好像必须如此才能显得高度重视,才能有效推进工作。

结果,首战满城,辽军就遭到重创。

守太尉耶律希达里亲临督战、奋勇当前。无奈宋军的弓箭又快又硬一支流箭就结束了这位大辽猛将的战场嚣张。而满城宋军则主动出击伏兵四起对来势迅猛的辽军实施反包围。辽国大将耶律善布被伏击,差点丢了小命。幸好耶律斜轸拼死打开包围圈,把他给救了出去。

这一年,辽景宗34岁,但身体状况不太好,据说是小时候看多了打打杀杀,心理问题严重。这一战失败,气得捶胸顿足,病倒了,只好先行回国治疗。

皇帝回国,但战斗还在继续。留下的三万人马,兵分三路,分别偷袭雁门、府州、高阳关。

其中,雁门的守将正是“杨家将”中的杨业。这是碰在钉子上了。老杨和潘美联手,大破敌军,反客为主,攻入辽境,俘获了老幼万余口、牛马五万头。

在府州战场,宋将折御卿把辽军打得屁滚尿流,斩首七百级,获兵器牛羊数以万计。

在高阳关战场,宋将崔彦进也取得阻击战的重大胜利,获得兵器牛羊也是数万。

总体看,辽国的三路进攻,都是送人头、送装备。顺便问问,你这是打仗来了还是支援邻国建设来了?

持续几年来,宋辽两国之间,不断发生摩擦,也不断打仗。但是,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服谁。白白耗费了诸多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意义何在呢?不外乎是争一口气,想稳固自己的江湖地位。

这个事情,也整得宋太宗赵光义骑虎难下,下一步咋办,是个问题。焦灼之际,突然收到绝对劲爆的一个大好消息:辽景宗耶律贤凉凉躺板板了!

才三十四五的人,咋说没就没了呢?赵光义有点不信。反复核实,确定是真的。他上次在战场上气晕回国后,没两个月,在一次外出打猎过程中,疾病复发,就彻底撑不住了,死于云州行宫。

所以说,一定要爱护小朋友,要对小朋友尽量友好,小时候不要过度惊吓,否则命不长。

这辽景宗的突然死亡,让辽国不得不面临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突然继位的耶律隆绪只有十二岁,耍泥巴、调皮捣蛋的年纪,如果玩转这么大的帝国?

很多时候,命运就是这样扭转的。十二岁的小朋友,哪有可能管理好一个庞大的帝国呢?但是,他可以开外挂、找辅助。每一个成功男孩的背后,都有一个十分厉害的老妈。这个女人,就是辽国萧太后。

话说这萧太后,原名萧绰,小名燕燕,是典型的官二代。她的父亲萧思温,曾担任辽国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位高权重。萧燕燕从小就表现得聪慧过人,老爹对他十分喜欢,表扬说:“我这女儿长大了绝对要干大事情。”

果然,在十六岁那年,她就被选为贵妃入宫,几个月后就被册立为皇后。第三年生下儿子耶律隆绪。

萧燕燕的政治才华,在辽景宗在世时就已经脱颖而出。由于辽景宗身体一直不太好,国家大事的决断,很大比例出自皇后萧燕燕之手。《契丹国志》卷六说:“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帝卧床榻间,拱手而已。”

大事小事都是萧太后决定,皇帝躺平耍手机。

辽景宗去世,萧太后开始临朝称制,成为国家的真正统治者。他和唐朝女皇武则天相比,有很多相同点,政治手腕高超、内心异常强大。唯一不同,就是没有称帝。

实际上,萧太后刚上台时,地位岌岌可危,形势相当不好。连她自己都发出感叹:“母寡子幼,族属雄壮,边防未靖,奈何?”

母亲是单身,孩子还年幼,身边的亲友虎视眈眈,国家的边防还面临威胁,我该咋办啊?

机会都给了有实力的人。关键时候,两位大臣的效忠与辅佐,保障了政权的顺利交接。其中一人是契丹人耶律斜轸,另一人是汉人韩德让。

韩德让和萧太后的关系,好像有点少儿不宜,是经常单独在办公室汇报工作那种。甚至也有野史干脆大胆地说萧太后悄悄嫁给了韩德让,只是无法拿出切实的证据。宋代的结婚证有点值钱哦!反正两个人关系很好就对了,万一是男女之间的纯友谊呢。

由于契丹长时间占据燕云十六州,汉人也是辽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萧太后在位执政期间,重用汉人、推行汉化,耗费了极大精力促进契丹与汉族的和睦。她这种“汉化”思想的源泉,不得不考虑韩德让发挥的作用。

宋太宗赵光义收到了辽国居然是女人主政的情报,心头一阵高兴。你一个二十九岁刚刚死了丈夫的单身女人,不过花瓶罢了,除了风韵,能有啥能力水平呢?我随便给你使上一招,你都不一定看得懂门道。

于是,宋国发布通知,要求北方边界上各地各部门必须认真工作,搞好农业产业搞,不准擅出离境,不准侵扰和抢劫契丹人。如果违反,捉住弄痛、弄到位。

表面上看,这个通知对维护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萧太后尽管女流之辈,却精通军事。史书上说她“习于兵事”,经常给皇帝出谋划策之类,见识还是丰富的。在军事方面,他重用人才,尤其是十分器重耶律休哥,提拔他担任南京(幽州)留守兼南面行营总管,全权负责边关事务。

耶律休哥上任后,总觉得大宋这个通知文件说不出来有啥不对头,这明显不符合他喜欢打打杀杀的常理。于是特别留意,监控了宋军的动向。结果发现,大宋的军队正在抓紧搞粮食运输,源源不断送到北部边关,而且在黄河北岸修筑城堡。这是为了搞农业?要和平?鬼才相信。

看破不说破。耶律休哥这边也抓紧行动。一方面让老百姓认真搞好农业生产,积极准备打仗。另一方面派出间谍,潜入宋国境内,负责传播假情报,发动舆论攻势。

这些卧底重点散布两类重要消息。一是辽国经济空虚,现在连军队的工资奖金都发不起,很多高级干部都在闹情绪。二是辽国的边关将帅全部没啥真本事,成天只晓得喝酒唱歌找美女,只知道混日子。

这些消息让大宋边关将领相当激动,马上形成转报,快马加鞭送到帝都。

想当年,宋太祖在位时,一旦打算对外发动战争,事先就要安排搞懂对方虚实,弄明白对方兵力部署、地形、将领素质等,开展科学评估,完善战斗预案。这是他能打胜仗的原因。

如今,宋太宗当政,风格完全变了。他完全不知道这世上还有电信诈骗,对耶律休哥那边传递出来的虚假消息完全相信。尤其是有不少边关高级将领写信过来,强烈建议打契丹,收回失地。

其中,雄州知州贺令图,岳州刺史怀浦等请示说:“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契丹的老大是个小孩,国家大事都是他那单身母亲说了算。而他们的高级干部韩德让和萧太后的关系不明不白,契丹的老百姓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我们不如乘着这种机会,一举收回幽州。

遭烧了壳子的宋太宗,再也无法抑制北伐的冲动。秦皇、汉武又如何?当今天下,要看哥哥表演。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大宋北伐契丹之战,正式开打。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顺便问一句,你关注我没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耶律休哥:契丹一代战神,让宋军吃尽苦头,其威名可“小儿止啼”
雍熙北伐: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后尝试
宋太宗“雍熙北伐”为何会失败?原因之一便是辽国有此人存在
契丹:邻居太有钱,可惜我们读书少
宋朝真的有杨家将吗,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是怎样的?
澶渊之盟的“投降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