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原创)今日文章说手艺——稻草蒲鞋
即将消失的民间技艺

稻草蒲鞋

这一双蒲草鞋终于摆在了面前,我仔细端详,这简直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啊!细细密密的蒲草鞋底经纬纵横,鞋底里还可以感觉到有铁丝骨架,周遭是用竹丝做的鞋帮,钉上几条牛皮带子,穿上一根布条,一双最古朴原始的鞋子就呈现在面前了。

这是特意托一位好兄弟从他老家带来的物件。兄弟的家乡藏匿在大山脚下,偶尔一次机会到他家作客,看见他家爷爷那些奇特的工具和器材,才发现了这个以草鞋出名的小村子。

草鞋定格着我对小时候亲历的那段贫苦生活的独特记忆。在吃饭都成问题的日子里,布鞋是一件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廉价亲民的草鞋。尽管后来生活好了,草鞋却以他独特的舒适性留在了人们的生活里。我其实更加宁愿相信,是人们忘不了曾经岁月的磨砺。

如果不是因为几年前在那好兄弟家那次偶遇,我是不会知道草鞋的制作方法的。晚饭过后,兄弟的爷爷就摆好了草鞋架,把草鞋筢绑在架子上,系好腰绳便忙着编织草鞋了。爷爷编草鞋的动作很老练,草鞋的松紧、长短、样式她都熟稔于心。在昏暗的灯光下,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不停地舞动着,手指在草鞋筢间来回穿梭,就像钢琴家在琴键上敲击着动人的音符。月光透过窗户上薄薄的塑料布,落在了昏暗狭小的房间里,映射着爷爷斑驳的脸。

我带着满腹的好奇和老人家交流,果然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收获。别看草鞋简单,学问可真不少。草鞋的选料很讲究,必须选用上好的稻草,做鞋前先将稻草晒干,然后碾平,精心修剪一番之后才可使用,如果稻草里面夹带一些葛藤之类的藤状物会更结实。如果没有合适的稻草,也有直接用布条代替的。接着就是上草鞋架子,依稀都记不得那个架子的具体形象了,在心里的轮廓就貌似一个摇篮架子。很有意思的是,老辈人不叫编草鞋,叫“打”草鞋。在架子上套上两根麻绳,手里拿着稻草,草鞋的样式是没有的,都藏了心里了,老人就着心里的样式“打”起了草鞋。就这样,一双双艺术品就诞生了。

那些年条件艰苦,他们家乡地处穷乡僻壤,土地贫瘠,为了生计乡亲们做起了草鞋行当。当地有民谚说道:“稻草顺搓反搓,没米下锅。”打草鞋又苦又累,还赚不了多少钱,可那时却是乡亲们的希望。那位好兄弟为我带来的草鞋,不是他爷爷亲自做的,爷爷年老,已经从这个行业退休了,为了满足我的要求,他是从其他相亲那为我买的。如今,草鞋已经十元一双,但是这个工作却无人继承。或许我收藏得正是时候吧。

昔日不离乡亲们左右的草鞋逐渐将要销声匿迹了。现在早已和现代化的生活格格不入,显然它已经成为了艺术品。但我还是钟情于当年的草鞋,时时回想起看着老人打草鞋的样子,那一双双质朴的草鞋丈量过的艰苦的岁月,无不诉说着当年人们的勤苦与坚韧。

2011-8-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着一双蒲鞋,解一丝乡愁
打草鞋 | 属于山间的拙朴美
寻找儿时的记忆——客家人的草鞋情
草鞋 蒲鞋 芦花靴
失去的乡土文化
【乡土作家】朱玉华:草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