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有益)是什么让他们能共苦,却不能同甘

优秀的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乏抗争精神。当一个体制已经触及大多数民众的切身利益时,抗争就开始了。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改朝换代,才有了民族振兴,才有了社会进步。

这其间,有不少农民力量参与了抗争。

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由陈胜、吴广带领900多农民工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公开闹反对意见开始,到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坚持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前后2060年跨度,暴发了很多次农民起义。

正轨历史书上显示,其中,产生了巨大社会效果的就有42次。

比如秦代,有暴发于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的项羽、刘邦灭秦之战;西汉,有爆发于天凤四年(公元17年)的绿林起义、赤眉起义;东汉,有爆发于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张角黄巾军起义。

比如隋代,有暴发于大业七年(611)的瓦岗起义、大业八年(612年)的窦建德起义;唐代,有爆发于天宝十五载(756年)的西原人民起义、乾符二年(875年)的王仙芝起义、乾符五年(878年)的黄巢起义。

再推及到宋代,前后算完算尽319年时间,竟然先后发生了433次农民起义。算下来,平均每年就有1.36次。分布还比较均衡,北宋发生230次(占比53%),南宋发生203次(占比47%)。如宣和元年(1119年)的宋江梁山泊起义,建炎四年(1130年)的钟相、杨幺起义,宋嘉定四年(金大安三年,1211年)的红袄巾抗金起义。

闯荡江湖,最终能混出头的毕竟是少数。在大大小小好几百次的农民起义中,能够绝杀朝廷、坐拥天下、手握大宝、登上紫禁之巅的,最终能有多少?

有,且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由47岁的基层派出所所长刘邦发动和指挥的灭秦起义。

按理说,刘邦当年也算是一个基层干部,咋也被划归到了农民行列呢?

刘邦在搞事情的时候,职位是泗水亭长。等于公共安全机关的编外人员,基本上就是辅警、临时工(最能负责任的工种。只要一出问题,必然是临时工干的),不是正规编制内干部。按照这个条件,理所当然地被划入农民行列。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下面层层分解权力,实施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设里,里下设亭。

这个“亭”,属于最基层单位,大约相当于村,甚至是村民小组。郡守、县令等高级干部,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安排,拿的是国家工资,还有资格分别墅、坐公车、安排秘书,属于在编公务员。县以下的机构人员,就由地方选拔,不属于在编干部,不拿国家工资。

既然没有工资,这些乡长、里长、亭长的生活来源是啥呢?这属于恶意提问,不予回答。

反正刘邦建立的汉朝,中间因为王莽的捣乱,断了一段时间,但后面还是给续上了,前后一共407年。

第二次把事情搞大,以至于改朝换代,是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

白莲教首领韩山童提出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明确口号,振臂一呼,数万治理黄河的农民工头裹红巾,果断打了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番天印。

但是,发起人韩山童没有多久就被县政府派出所官兵给捉住,就没有然后了。反倒是安徽凤阳的放牛娃兼和尚出身的朱重八脱颖而出,明确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是不是十分眼熟),妥懽帖睦尔被打得节节败退,回了沙漠老家,并且再也没有出来过。

顺便说一下,老朱的这个口号,在历代农民起义中,站位最高、格局最高。把人民的利益摆在了最前面。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坐进了皇帝办公室,国号大明,延续了国祚276年。

问题来了。生生不息、前赴后继、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农民起义,为什么成功几率如此之低?

答案其实很简单。看着让人十分不爽,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那就是三个字:“窝里斗”。

你认可或者不认可,历史上都是这三个字。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一种传统文化。

陈胜、吴广就亲身展示了典型案例。文化和能力固然不能划上等号。没文化也就算了,能力也焦人就不对了。一步一步把队伍整大了后,突然发现原有的能力水平根本无法驾驭。最要命的是,他根本没有因为这个事情找个补习班恶补。

一个队伍,一旦纪律涣散后,大家就没有了集体意识,只看中自己的利益。相互之间就不信任,随时彼此拆台,只想把对方早点整下课。

尤其是陈胜。在当上了张楚王后,马上就把自己当初提出的苟富贵,勿相忘口号和革命理想给忘得干干净净。

金刚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有道理的。

某天,有那么个曾和他一同给地主种地的老乡,听说他混好了,特意从老家过来投奔。聊得开心,竟然脱口而出说:“涉娃啊,你这房子太特么漂亮了。你还记得当年我们给地主放牛的事情不,你还吃牛粪来着……”

“涉”是陈胜的字。这是在当众呼叫最高领导人的小名,还扯出当年的糗事,这还了得?陈胜气得不行,找了一个妄言的罪名,这位当年的老朋友就只剩回忆了。

老乡见老乡,先背后砍一刀,再胸口捅一枪。

再往后,陈胜偏听滥杀,搞得部众离心,大家都不想再跟他混,没有好久,就遭秦将章邯打得落花流水。溃逃至汝阴,再到下城父,竟然遭自己最亲近的身边工作人员、专车司机庄贾一刀砍了。

算起来,距离陈胜发动大泽乡起义,时间只有差不多半年。

历史很诡异。第一个造反的人,被自己人造反给搞死了。

刘邦、项羽,也遇到了差不多类似的问题。

以项羽为首的江淮义军,以刘邦为首的山东苏北义军,经过生死拼杀,终于搞定了秦始皇创下的基业。在消灭共同敌人之后,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搞好权力分配。权力就是资源,甚至就是命、就是子孙万代。不争取可不行。

谈判是不可能谈判的,这辈子是不可能谈判的。谁的拳头硬,谁就拥有话语权。落后的天然要挨打。用实力说话,搞赢了就书写历史,搞败了就沦为土匪。

暴力,不合作。几个回合之后,项羽在乌江边自行结果了生命。刘邦获得了最终的话语权。

在搞定了竞争对手之后,刘邦并没有停下来。顺手把内部潜在的竞争对手也一并处理了。你是不是竞争对手无所谓,你想不想参与竞争也无所谓。问题是,他觉得你有能力或者将来可能有能力参与竞争。

杀就完了。拥有生杀大权,就是这么爽。

于是,藏荼、卢绾、韩信、英布、彭越等这些大将,生生的用生命诠释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真实内涵。

历史发展到明朝末年。曾经给地主放羊,长大后成为一名光荣的银川快递员的李自成,小宇宙完全暴发,一路上所向披靡,最终在1644年杀到北京,坐进了皇帝办公室。

完全没想到,五十天都不到(仅四十九天),就遭撵得屁滚尿流,仓皇溃败。最后竟然落了个死因不明,还被判定为失踪人口。

为啥会取得这种急转直下、一日千里的“焦人”成绩呢?还是三个字“窝里斗”。

各种不该,尤其是不该杀部将李岩。

这个李岩,原名李信,河南开封人,是李自成的重要将领。在河南群众中威信很高,基本上算是他们的主心骨。

当年,李自成进军河南时,李岩提出了著名的“四劝”(具体见清代文学家计六奇创作的《李岩谏自成四事》):

一是要按程序、有威仪地登基上位,形式主义必须要有。二是要动用国家机器,把贪官的钱财榨出来,充入国库。不是贪官的,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众筹。。三是军队到城外安营扎寨,就算是风餐露宿,也不能侵占群众房屋。四是马上发布命令,封官许愿收买人心,防止明朝的干部们纠结起来造反。

李自成看见这个文件后,淡淡的批示了三个字“知道了”。没有任何贯彻批示,没有下文。

这四个意见深得老百姓认可,但把贪官对上了对立面。宰相牛金星坐不住了,这个几个建议一旦施行,谁还敢送钱过来,岂不是断了自己的财路?

牛金星就到李自成面前烧壳子。说:“十八子当得天下”这句江湖流言你懂的,就是姓李的要当老大,但是天下姓李的人不少,尤其是这个李岩可厉害了,我看跟随他的人很多,就问你心头慌不慌?

李自成咋受得了这种日弄,“令金星与岩饮,杀之。群贼解体”。

李岩之死,搞得河南民众的心里马上哇凉哇凉的,一哄而散。

事实证明,窝里斗,是要出人命的。

农民造反,依仗的东西,绝对不是先进的思想文化,也绝对不是远见卓识,更绝对不是谋略雄才,而是简简单单的原始暴力。

他们始终深信暴力的丛林规则,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只要一旦涉及权力纷争或者意见不一致,基本上都是直截了当,用最简单的暴力方式摆平问题。

这些流血的内讧,就成了起义造反由盛到衰,最终失败和变质的基本内因。

人性不但趋利,而且还潜藏着暴力与野性。正是这种劣根性的存在,才搞得内斗不止。大江大浪栽的其实比较少,阴沟翻船的反而比较多。

书可以不读,但正确的见识必须要有。有了正确的见识,就有了气度,心胸才可能变得开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声明:大泽乡的历史回音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及影响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