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疟病脉证并治篇简答题,讨论题

简答题

1.分析疟脉自弦的机理。

“疟脉自弦”,指出疟病的主脉为弦脉,也可以作为疟病脉象的总纲。疟病是以疟邪伏于少阳,以先寒战,后壮热,汗出而解,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由于病邪性质偏寒偏热与兼挟多少的不同,病位上下深浅的不一,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临床上疟病辨证论治可在弦脉的基础上根据弦数、弦迟、弦小紧、弦紧、浮大等不同脉象分别采用相应的治法。

2.简述《金匮要略》疟病是如何分类的?

《金匮要略》对疟病主要是按发作时寒热的多少进行分类。主要有瘅疟、温疟、牝疟及疟母。其中但热不寒者为瘅疟,热多寒少者为温疟,寒多热少者为牝疟。而疟病日久,正气亏虚,疟邪假血依痰,结成痞块,居于胁下可成疟母。

3.为什么“疟病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应,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于疾病转归有着一定的影响。中国农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即十五日为一节气。天气更移,人身之气亦随节气相应更移。根据节气更换的规律推演,人身之气也以十五日为变化周期。气旺则正能胜邪而疟病愈,故云:“当以十五日愈”。若十五日不愈,说明正不胜邪,需再经一更气,即再过十五日,共三十日疟病可以痊愈,即“当月尽解”。这说明古人十分重视自然界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我们应理解其精神,临床上不能绝对化,而放弃必要的治疗。

4.如何理解温疟的“其脉如平”?

关于“其脉如平”的理解,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与正常人的脉象一样。其二,认为与平时所见的疟病脉一样。根据原文描述,温疟是属热多寒少的一类疟病,结合临床,里热炽盛之人,脉多洪数或滑数,很少出现平人的脉象。又原文已明确指出“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所以此处的“其脉如平”应理解为弦数脉较为合理。

、论述题

1.疟病与少阳病有何异同?

疟病与伤寒少阳病在主症上都有寒热往来、脉弦。但二者在具体病因、症状、病机、治法方面都有区别。疟病的病因为感受疟邪,其症状特点是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发作时先寒后热,继之汗出热退。病机为邪伏少阳,出入于营卫之间,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则病发,邪入与营阴相争则寒,出与卫阳相搏则热,邪与卫气相离则汗出热退而发作停止。人体营卫运行,日夜有度,故其寒热往来,休作有时。治疗在和解截疟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可分别采用汗、吐、下、温、清、针刺、饮食调理等法。

伤寒少阳病多因太阳病外邪不解,传变而来。症状特点是寒热往来,作无定时,伴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口苦,目眩等。证属无形邪热停留在少阳半表半里,正邪分争,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作无定时。少阳胆气不舒,则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口苦,目眩。治疗以和解为大法,因邪气既不在太阳之表,也不在阳明之里,故禁用汗、吐、下之法。

2.试述瘅疟、温疟、牝疟的证治异同。

瘅疟、温疟、牝疟三者都有寒热往来,休作有时,脉弦的特点,但在症状、病机、治疗方面又有不同之处。瘅疟症见但热不寒,少气烦闷,手足热,欲呕,病因病机为邪热炽盛,充斥内外,耗伤气阴,《金匮》未出治法及方药,后世医家多主张治宜清热救阴,方用白虎加人参汤或竹叶石膏汤化裁。温疟以热多寒少为临床表现特点,并伴骨节疼烦,时呕,脉弦数,病因病机为里热炽盛,表有寒邪,治宜清泄里热,散表寒,方取白虎加桂枝汤,用白虎汤清热生津止呕,加桂枝兼散表寒。牝疟以寒多热少为特征,因素体阳虚,疟邪痰阻所致,治宜祛痰通阳截疟,方用蜀漆散。

3.何谓疟母?如何治疗?

疟母是疟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正气渐衰,疟邪假血依痰,结成癥块,居于胁下而成。患者可见腹胁硬块隐痛,寒热断续不解,面色萎黄或黧黑,身体消瘦,纳呆脘胀,精神疲乏。疟母的治疗当以消癥化积,攻补兼施为法,方用鳖甲煎丸。方中鳖甲软坚散结消癥,和牡蛎灶灰浸酒以祛瘀消积为主药,大黄、赤硝、蜣螂、zhe虫、蜂房、鼠妇、桃仁、赤芍、丹皮、紫葳活血祛瘀;葶苈子、乌扇、石苇、瞿麦利水道,清湿热;桂枝、柴胡、黄芩、干姜、厚朴、半夏调理气机,和解表里,平调寒热;人参、阿胶补气养血,扶正祛邪。本方重在理气活血破瘀,软坚除痰消癥,又兼和解表里,平调寒热,通利上下等作用,为防药性峻猛伤正,佐用调补气血之品,共奏消癥散结,扶正祛邪之功。

4.试述蜀漆散的治疗作用、药物组成、服用时间、副作用及预防措施。

蜀漆散由蜀漆、云母、龙骨三药等分组成,方中蜀漆祛痰截疟为君药,云母、龙骨助阳扶正、镇逆安神,兼制蜀漆催吐之副作用为佐药。三药合用,功能祛痰截疟,通阳镇逆,临床用治寒多热少之牝疟。本方服用时间,方后注明:“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临发时服—钱匕”。根据临床经验,用常山、蜀漆一类方剂治疟,以发作前两小时服药为宜,服药过早或过迟,均对治疗有一定影响,“临发时服”则无实际意义。其副作用由蜀漆引起,蜀漆为常山的幼苗,具有催吐作用。预防其副作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用酒蒸或姜汁炒将蜀漆炮制后使用。②配伍姜半夏、陈皮、竹茹等和胃止呕药同用。③采用冷服、分次服及饭后服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综合练习题
《医宗金鉴》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金匮发微》曹颖甫】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金匮要略心典 卷上《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第22讲:第四篇:概述 疟病证治
疟病(鳖甲煎丸,白虎加桂枝汤,蜀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牡蛎汤,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